你真的是“瘢痕体质”吗?
2016-12-22汤依晨
在皮肤科门诊,经常有这类患者,其前胸部、腹部或背部长着疙疙瘩瘩的瘢痕,即临床所谓的“瘢痕疙瘩”。这些患者或有腹部开刀史,或有胸口痤疮感染。当患者问起原因时,医生往往解释为“你是瘢痕体质”。很多术后留下瘢痕的患者,无法分辨普通瘢痕和瘢痕疙瘩,担心自己为“瘢痕体质”。那么,你真的是“瘢痕体质”吗?
瘢痕:创伤愈合的必然产物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皮肤的瘢痕愈合是人体自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因外伤、感染等引起的创面,或手术缝合切口,都要依靠瘢痕组织的生成使创口两侧连接,伴随创缘皮肤向内表皮新生爬行,最终覆盖创面,使伤口愈合,恢复皮肤的连续性和护卫能力,而实现这种修复的新生组织即为瘢痕。创伤或手术后留下的、高于皮肤表面的瘢痕一般分为两种: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见图)。
正常瘢痕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增生性瘢痕:局部增生可消退
增生性瘢痕是因皮肤损伤后,修复过程发生异常,导致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常见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偶尔见于较深的创伤和手术切口,术后创面愈合不良也是可能的诱因。增生性瘢痕局限于原始损伤部位,瘢痕色红、高于皮肤表面。增生往往延续几个月或几年后才逐渐退化,表现为突起高度降低、颜色转暗、充血消退、变软。有些增生性瘢痕最终可以平复,痛痒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瘢痕疙瘩:异常增生难治疗
瘢痕疙瘩是在皮肤损伤的愈合过程中,因胶原合成代谢功能失常,代谢持续处于亢进状态,导致胶原纤维过度增生所形成,又被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中医称其为“蟹足肿”,表现为瘢痕隆起超出原始损伤部位、突出皮肤表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瘙痒感,症状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加剧。瘢痕疙瘩常出现在耳垂、躯干上部和肩背部,可见于各类皮肤,且肤色越深,形成瘢痕疙瘩的风险越高,并常有家族史。
“瘢痕体质”:瘢痕疙瘩易复发
临床上,因创伤或手术而留下瘢痕疙瘩的患者,在下一次的创伤或手术后也很可能会留下新的瘢痕疙瘩,医生往往用“瘢痕体质”来描述或解释这一现象。自己是否为“瘢痕体质”,可通过观察以往皮肤创口愈合后,是否都会出现大于原来伤口、高于皮肤表面、摸上去很硬且伴有痛痒感的瘢痕等来判断。
既往有瘢痕疙瘩病史者,要慎重选择手术治疗,尤其是非必需手术,同时注意减少外伤,及时治疗皮肤损伤并避免继发感染。对于已有的瘢痕疙瘩,皮损内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长期使用有副作用;大多数瘢痕疙瘩不建议手术治疗,因为术后复发率较高;局部有痛痒者,可外用止痒抗炎的药膏,或到皮肤专科医院就诊。
专家简介
汤依晨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皮肤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皮肤外科亚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外科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科医师分会委员。擅长以美容外科技术进行各种良性、恶性皮肤肿瘤及各种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