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肉瘤致大“洞” 清创移植终修复
2016-12-22郝永强
专家简介
郝永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骨质疏松学组委员,国家卫计委医管中心3D打印医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上海市康复医学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个体化保肢及肢体重建,病理性骨折的规范治疗,疑难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及相关骨折的治疗。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
医生手记
这是一位47岁的中年男人,来就诊时,右髋部有一个非常大的“洞”,深达骨头,不时有稠黄的脓液流出,并散发着异味。
原来,20多年前病人因右髋部软组织肿块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滑膜肉瘤”),并进行了放射治疗。由于大剂量的放射治疗,从2002年开始,病人手术局部皮肤受损,变得晦暗、破溃,长期无法愈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深达骨骼的巨大创面。并且,由于右髋关节长时间无法活动,最终僵直融合,变成了一个“死关节”。10余年来,肿瘤以及创面的折磨让病人痛不欲生,辗转到我院就诊。
面临这种复杂的情况应该怎么办?一方面,当前治疗的最重要问题是巨大创面的修复及骨髓炎的根治;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病人还面临着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问题。
在积极控制感染、创面清洁换药的基础上,我们汇同整形外科的专家一同探讨创面的修复,最终确定了采用背阔肌皮瓣覆盖修复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中,骨科医师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清除所有感染和坏死组织;整形外科医师巧妙地对病人胸背部的带血管皮瓣组织(供区)进行了精心设计,将其转移到右髋前方创面区域(受区),吻合血管完成修复。术后,创面愈合良好,顺利拆线时病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我们的治疗目标远非如此。尽管目前病人能够通过康复锻炼不扶拐下地行走,但由于关节融合而跛行,功能并不满意,我们希望择期通过个性化人工关节手术解决这一难题。
滑膜肉瘤是源于关节、滑膜及腱鞘滑膜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以四肢大关节为好发部位,也可发生于前臂、大腿、腰背部的肌膜和筋膜上,主要症状以局部无痛性肿块为主,病因及组织来源尚不明确。这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5年生存率为20%~50%,晚期因远处转移,病情轻重不一,预后相对较差。
对滑膜肉瘤,手术切除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初次手术要力争广泛彻底。有淋巴转移者,在肿瘤切除时应施行淋巴结清扫术;有肺部转移灶,也可行局部切除。局部切除不彻底者,可辅以放疗,目前化疗效果尚不肯定。一般地说,位于肢体远端的小而表浅的病变、对新辅助疗法反应满意者,复发风险低,而深部的、位于肢体近端和躯干周围的较大病变,即使对辅助治疗有满意的反应,局部复发率也较高。
手术治疗或放疗后,往往存在切口愈合不良或皮肤溃疡等并发症,若持续不愈合并范围巨大,也需要手术治疗,包括清创手术、游离植皮手术或皮瓣修复手术等。肿瘤累及四肢大关节的病人,如果肿瘤切除术后导致大关节(如髋、膝关节)发生骨性融合引起功能活动障碍,还应当积极考虑关节功能重建手术,人工关节置换可以显著改善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