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两孩”元年考
2016-12-22芦垚
芦垚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变量之一。中国的几次重大人口政策的调整,都如同冲击波一般,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为应对老龄化程度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居高难下等人口结构性矛盾,2016年年初,中国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这一新政,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造成的影响显现出明显的层次差异。
例如,在进入新世纪后每个妇女生育子女数不足1人的湖北宜昌,卫计部门公开号召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带头响应国家全面两孩政策。
而在传统人口大省山东,2016年1至9月,全省出生了116.8万人,其中第二个孩子71.4万人,占61.2%,同比增长48.8%。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前,各省按政策生育的第二个孩子比例大约占新生儿的25%左右。
这种区别,既源于不同群体,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也源于相关公共服务、市场供给的资源限制。因此,人口政策要达到效果,并非单兵突进便可达成,还需相关配套政策和条件协同前行。
而这,恰好从另一方面提示人们,合理释放并利用人口政策的能量,让其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又尽可能地减少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压力,是人口调控政策的关键所在。
舆论长期关注的人口政策的调整为何如此谨慎,也是源于类似的逻辑:人口政策调控,需要在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之间寻找最佳的时间平衡点:生育率高了,人口总量增长得快,生育率低了,人口总量增长会得到控制,但是人口结构会受到影响,老龄化程度会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有专家认为,这可能将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最后一次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目前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生育意愿多数在两个孩子以内。这意味着,放开全面两孩政策之后,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子女数量的要求。这时,决定总和生育率的就是人们的生育意愿,而不再是政策。
这意味着,与直接着眼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的计生政策相比,未来,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将是中国实现人口优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