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2016-12-22丁小丽闫亚平
丁小丽, 刘 陶, 郭 玲, 曹 冰, 闫亚平
(1. 陕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 天津医科大学 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
·实验室环境与安全·
大型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丁小丽1, 刘 陶1, 郭 玲1, 曹 冰1, 闫亚平2
(1. 陕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 天津医科大学 总医院神经内科,天津 300052)
大型仪器平台是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平台的安全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与普通实验室相比,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有其独特性。文章分析了仪器平台安全管理欠缺的几大因素,并重点从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健全安全体制和责任制及安全协管员制度等方面入手,建立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系统,提高仪器平台安全管理水平。
仪器平台;安全; 管理体系
0 引 言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及科研院所赖以生存的科研基础,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开展技术革新的重要基础。很多高校针对精密大型仪器设备设立了共享平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科研产出率。但是,仪器共享平台的安全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高校只是套用普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则来管理平台,完全忽略了平台的独特性。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既是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构成,也是学校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共享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仪器平台的安全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发展及所有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成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特性,设立有针对性的符合其特征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
1 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重科研,轻管理、轻安全”的思想,安全管理比较薄弱,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而发达国家则非常重视高校安全管理,均建立有严密的安全管理系统。美国很多高校,防患于未然,采用事前风险分析系统,即EHS(环境、健康、安全) 管理系统:提前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危险及后果,从而提前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控制手段。事实证明,EHS系统是目前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可最大化减少有可能发生的人身危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1]。我们可以借鉴,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从而提高我国仪器平台安全管理水平。
大型仪器平台管理的是各种各样的仪器,安全问题除了常见的火灾等还有仪器自身危险性及使用仪器的危险性。就算是公认为很安全的的显微镜,如果管理上出了些许差错,都能酿成一场安全事故[2]。又如笔者管理的仪器平台,由于研究生的疏忽,倒置荧光显微镜使用结束,忘记关闭汞灯电源,最后高温引起显微镜塑料罩子变形软化,差点酿成火灾。还有学生使用离心机不规范操作,在强行打开盖子的时候砸伤头部等等。如此这般,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一套特殊的安全管理系统,一旦仪器由于断电或者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2 仪器平台开放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系统,套用的都是普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方法。平台和实验室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地方,但是仪器平台还有很多独特的地方,需要特别的安全管理办法。纵观目前国内的仪器平台安全管理,普遍没有开展,局面非常被动。
2.1 安全意识淡,安全习惯缺
很多高校,仪器平台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从领导到基层再到学生都在蔓延,仪器平台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习惯缺失的现象[3]。淡薄的思想意识为安全隐患的存在提供了温床,平台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普遍存在侥幸心理,或者根本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些平台都出现安全问题前兆,相关人员也意识不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师生员工的安全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一旦危险发生,必然导致布局混乱,仪器平台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平台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4]。
平台的安全隐患中,安全习惯缺失也是其中之一。很多学生在仪器操作时存在很多不安全习惯,譬如电源不及时拔除、离心机不配平、PCR仪器使用结束不等温度恢复到室温就直接关机,或者带着沾染试剂的手套随便碰触仪器,造成生物污染,影响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等等,都给仪器平台造成了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给师生身心健康带来威胁。
2.2 仪器平台配套安保设施落后,配套经费欠缺
最近几年,高校科研得到很大支持,高校大型仪器平台越建越多,相对规模,仪器安保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由于扩张迅速,平台建设地方紧张,仪器平台安全设施的规划和合理配置得不到重视,仪器设备摆放安全距离不够,建设环境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平台安全保障经费的短缺长期制约着平台设备的维护,导致仪器超负荷运转得不到维护保养,留下安全隐患。此外,经费短缺致使仪器平台安防、安保设备配备不足,如很多高校仪器平台没有配备足够的应急喷淋系统、安全消防器具、危险气体报警系统、通风系统、闭路监控等必要的安保安防设施[5-6]。这些由于安全经费不足造成了仪器平台的种种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人身财产安全和环境状况。
2.3 制度不全,职能不明
由于多种因素,我国高校仪器平台没有适合的安全管理体制,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不统一,安全检查不力等[7]。再加上,高校逐年扩招,仪器平台日渐增多,仪器紧张甚或超负荷运转,但是技术人员和平台管理人员欠缺,导致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缺乏检查督促,仪器平台无法有序安全地运行[8]。
2.4 仪器设备操作不当、监控不完善
大型仪器平台都会配备多套设备,自动化、高精密,使用安全包括以及正确安装、调试和正确的使用步骤,以及水、电、气路的使用[9]。有些高校,仪器平台配备大型精密仪器后,有人买,无人管,没有专职人员,忽视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对使用人员没有严格的上机培训,极易导致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火灾、仪器损毁、损坏,甚至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上多数大型仪器平台没有健全的监控设施,难以对仪器的使用实时监控,无法对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处理安全隐患[10]。
2.5 安全教育体系不成熟
从使用仪器学生角度看,现在的学生,非常任性和特立独行,很容易在仪器操作时想当然,引发事故。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一套成熟的安全教育体系,仪器平台安全知识传授零散,系统性欠缺,只是在申请仪器操作权限时听技术管理老师强调一遍,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教育体系,致使仪器平台安全知识普及率太低,学生根本不了解仪器平台的安全特殊性。
3 建立完善的大型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系统
3.1 强化安全意识,完善安全培训体系
强化全校、技术管理人员、仪器使用学生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安全意识必须倚靠规范化的管理和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而不是一纸规定、一次讲座或或一次演练形成。管理部门、仪器管理人员及仪器使用的学生都应该把安全意识融入实验、生活的各个细节,让安全行为变成习惯[11]。
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细致、重点突出、简单易行的安全规则,完善安全教育体系,重点教育学生如何预防安全事故,以及处理事故的简单方法。通过课堂教育、举办讲座、灾难演练等多种安全教育方式,对师生进行系统的安全常识、思想、及仪器安全操作要领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消防器材使用、仪器的安全使用方法以及发生事故后的正确处理方法[12]。
3.2 增加安保、监控设施经费
增加经费投入,对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投入专项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增加安保、监控配套设施和台件数。明确仪器平台建设条件标准,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紧急喷淋设备等,平台的仪器按安全级别划分归类放置,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13]。
建立仪器平台安全监控系统,配备必要的监控、报警、检测设备,例如为特殊仪器配备备用电源和电流保护装置,电流异常时自动报警,有效防止突然停电或严重错误操作对设备造成的损坏。监控系统可以监督和规范使用者的仪器操作,杜绝危险,也为一旦发生危险后提供有力证据。
配备足够的救助设施,如急救箱、紧急喷淋装置、防毒面具、护目镜等,以便在发生烫伤、烧伤、紫外灼伤、有毒气体泄漏等事故时,能够及时自救和施救。
3.3 健全制度,明确责任
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明确“学校-学院-平台”各个安全体系的责任,层层签订仪器平台安全责任书,权责明确,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学院对仪器平台定期安全检查,对水、电等方面加强监督;平台和仪器管理人员对仪器设备定期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通过整改等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尽量减少非人为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分工明确的检查,可以排除隐患,督促仪器平台整改,将可能的安全问题提前扼杀[14]。
3.4 准入机制与预约制度严格挂钩
很多高校仪器平台实行24h开放,这样有利于仪器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也带了很多安全隐患。将准入机制与预约制度严格挂钩,促进安全观念的形成:①理论教育和考核,建立仪器平台信息化安全学习与考试软件体系,将仪器平台安全培训与考试纳入研究生使用平台的必要课程,研究生想要进入平台使用任何仪器必须首先通过理论安全考试;②建立严格的培训机制,研究生通过安全理论考试后,再通过一对一的平台管理教师的实践考核,明确所用仪器的正确安全操作,才能获得暂时准入权限和预约权限。③考核合格者必须签署安全责任协议书后,才能真正进入仪器平台学习和操作仪器[15]。
3.5 培养应急处理能力,制定周密安全应急预案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大多完全没有先兆,因此,制定科学、细致的应急预案,培养仪器平台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应急处理能力,遇到事故,积极冷静,合理应对,能有效应对突发事故,处理各种紧急状态,防范事故,更能将事故伤害最大化降低。仪器平台安全应急预案,包括组织措施、事故处理、应急措施等步骤,具体包括了火灾、仪器对使用者的伤害、触电等应急处理预案[16]。建立合理的紧急疏散方案,举行仪器平台安全事故实战演练,指导学生和仪器管理人员火灾发生时如何疏散,各种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处理方法等等,确保事故一旦发生,经济预案能第一时间发挥作用,最快控制事故的发展,将损失率和人员伤害率降到最低。
3.6 实行安全协管员制度
在仪器平台准入机制和预约制度严格挂钩的基础上,让学生签订责任书的同时,采取师生共同管仪器平台的办法,实行安全协管员制度。就算安装了监控设备,管理员老师无法保证开放的平台24h安全运转,此时安排并培训一批责任心较强的研究生担任安全协管员,可以大大提高平台的安全系数。因为研究生素质较高,熟悉很多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了解相关仪器的安全维护,组织研究生作为安全协管员,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发挥其在开放仪器平台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4 结 语
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套用普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方法。各高校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仪器平台的安全管理,以人为本,预防为先,从安全意识培养入手,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建立完善的仪器平台安全管理系统,加强仪器平台安全化、标准化建设,增加仪器平台安全管理专用经费,投入充足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配备足够的安防安保及紧急事故处理设备,逐级落实仪器平台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控制仪器平台的准入机制和预约机制,加强安全检查和督查在,常抓不懈,最大限度地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促进高校安全建设,促进平安和谐的社会建设。
[1] 高惠玲, 郭万喜, 唐 岚, 等.引入EHS管理系统评价要素加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进程[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45-47.
[2] 何文荣, 王海粟.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生物实验室安全隐患[J]. 实验教学与仪器,2014(4):67.
[3] 李五一. 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6:1-9.
[4] 李洪涛, 骆永忠, 应 航, 等. 大学生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4, 12(4):216-219.
[5] 阮彩群, 任 毅.基于激励机制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3):132-133.
[6] 陈立新.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服务实验教学[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190-192.
[7] 于淑池, 徐秀芳, 胡明珏.高校大学生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索[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11):28-29.
[8] 李剑芝, 王庆敏. 科研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 价值工程, 2012(12):212.
[9] 李中阳, 刘国光, 迟玉广,等.高校科研型开放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0(4):94-96.
[10] 孙晓霞, 赵光烈, 殷宏斌.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27(7):179-181.
[11] 杨 春.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J]. 化工管理, 2014(6):44.
[12] 毛 磊, 童仕唐, 龚 佩,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10):223-225.
[13] 陈少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21(4):119-121.
[14] 刘淑萍,尹 云,张新华.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 实验室科学, 2006, 8(4):127-129.
[15] 李 丁, 曹 沛, 王 萍, 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7):156-158.
[16] 杜云翔, 吴福根, 刘贻新, 等.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思路——实验室安全周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4, 33(2):279-282.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of Large 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DINGXiao-li1,LIUTao1,GUOLing1,CAOBing1,YANYa-ping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2. Neurology of General Hospital,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52, China)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is an important ba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pared with the safety of ordinary laboratories, safety management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safety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is related to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universities and communit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factors which the current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safety management lack. It suggests that the management should focus on strengthening security awareness training, perfect the security system, the safety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assistant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large-scale instrument platfor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2015-06-15
国家自然基金(81100888);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JQ4004)
丁小丽(1978-),女,江苏东台人,在读博士,实验师,现从事实验教学和大型仪器管理工作。
Tel.:029-85310546;E-mail: dingding@snnu.edu.cn
闫亚平(1980-),男,陕西宝鸡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免疫学研究。E-mail: yaping.yan@yahoo.com
X 931;G 482.0
A
1006-7167(2016)03-02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