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东山区红松再生长的研究*

2016-12-22卢华刘锦波

林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顶芽红松日照时数

卢华 刘锦波

(1.本溪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辽宁本溪 117000;2.本溪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辽宁本溪 117000)

辽东山区红松再生长的研究*

卢华1刘锦波2

(1.本溪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辽宁本溪 117000;2.本溪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辽宁本溪 117000)

通过不同林龄、季节、部位、密度、透光率、日照时间及降水量对红松林再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红松再生长现象是光照、降水、气温等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光照。且降水丰富、平均气温14℃以上时,旬计50 h以上的光照,可以打破其休眠而出现再次的高生长活跃期。

光照强度;红松;生长发育

红松(Pinus koraiensis)民间亦称果松、海松,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地地带性植被的优势树种,材质优良,用途广泛。在辽宁东部山区被普遍的栽植[1]。各种植物都有其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在生长期内随着气温的升高,生命力渐趋活跃,表现在外部形态上是芽膨胀、放叶、开花、新枝生长等。而后,随着气温升高或降低的变化,超过其最适条件时,即可形成顶芽,停止生长,进入休眠,只有在翌年,生长才再度开始。但是一些生长期短的针叶树种,常常在当年生长停顿一个时期后又再度生长,突破已形成的顶芽,生长新枝。而在一个生长期内出现两次生长,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再生长[2-7]。但对于红松再生长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通过多年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季节、部位、密度、透光率、日照时间及降水量对红松林再生长的情况,以期为进一步了解红松再生长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本溪县草河口镇白水村、茳草村、正沟村、祁家堡村,属于长白植物区系,土壤为棕色森林土。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930 mm,主要集中在6~8月,蒸发量1 120 mm,无霜期130天左右。

2 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不同生长区域内的红松再生长现象,依据不同的龄级标准测量出根主枝、侧枝、顶芽、侧芽以及密度与光照间的关系,判定不同的龄级对红松再生长的影响,从而研究出红松再生长的基本特征,为未来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再生长现象对于红松来说是较为普遍的,主要出现在10年生以下的幼树、幼苗上,在成年的大树上极少看到(表1)。

表1 红松再生长的情况

再生长现象一般发生在当年高生长停止的20天以后。幼树的高生长一般在7月初停止,再生长多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此时期平均气温在20℃左右,光照充足。至9月以后随着光照减少和温度降低,再生长逐渐停止。再生长枝条最长可达5 cm,一般1~3 cm,有些可以生出针叶,有些芽展开后即停止了生长。这些再生枝条在冬季来临前,一般都能木质化,顺利越冬。如6年生红松人工幼林内,发生再生长的植株占20%~80%,越冬后枯死率仅为0.1%;苗圃地上2~4年生红松幼苗再生长可达90%,很少发生枯死现象;7年生红松人工幼林地上,曾标记出50株有再生长现象的植株,经过一冬,翌春观察时,无一株再生枝枯干的情况,并开始了新的正常生长。但是,在个别年代的早春,气候干燥温暖,再生枝条常常因过量的蒸腾,严重失水而枯死。在皆伐迹地上,人工更新的6~8年生红松幼林,个别年代再生枝枯死率达99%,从而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而在苗圃地上由于冬季进行越冬措施,即使在气候反常的情况下,再生枝也很少有干枯现象。

再生长现象一般发生在主枝上,有时顶芽与侧芽同时发生,有时仅发生在主枝的顶芽或主枝的侧芽上,侧枝出现再生长的现象是较少的。在主枝上侧芽出现再生长的植株又占87%,顶芽再生长仅有4%。(表2)

表2 红松再生长出现的部位情况

再生长现象与植株的密度关系很大,在光照充足密度较小地方生长的幼树,再生长现象就较多,而在密度较大或郁闭的地方再生长现象就较稀少。在苗圃地上这种关系也表现得极为明显,土壤条件、经营管理措施均相同,密度为1 700株/m2的苗木比密度为400株/m2的苗木再生长的植株减少了10倍(表3),这说明再生长与植株的光营养有很大关系。

表3 红松再生长和密度的关系

实验查明,红松的再生长与光照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密度、年龄、抚育、管理完全相同,而只有光照条件不同的情况下,苗木再生长的出现具有极大的差异(表4)。

5年生苗全光照时,几乎半数以上都发生了再生长;而稍有庇荫,透光度65%时,再生长的植株便迅速减少到7%;透光度小于35%时,则无再生长现象。同时再生枝的生长势与透光度大小的关系也极为密切,透光度越大,同样年龄红松幼苗的生长势就越强,再生枝就长得高(表5)。

表4 不同光照下红松幼苗再生长植株的百分率%

表5 不同光照下红松幼苗再生长枝的长度cm

再生长发生的数量随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各年不同。根据2004~2008年的观测,以2005、2007年出现得最多,2008年也有发生,但数量较少,这是近几年的气候条件与再生长发生的时间温度等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光照条件起主导作用。2005年再生长多发生在7月下旬,2007、2008年在7月中旬即开始出现。在这一时间内,日照时数每旬都在50 h以上,平均气温在19~21℃左右,大气相对温度不低于80%,如2005年7月下旬,大部分红松幼树出现了再生长,此时的平均气温为21.4℃,大气相对湿度85%,日照充足,日照时数旬计达84.2 h。2007年再生长发生的时间为7月中旬,这时的平均气温为19.39℃,日照时数旬计73 h,这一期间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阳光充沛,这年的6月中旬,降水量骤减,至6月下旬降水量更少(仅8.6 mm)。而在7月下旬降水量激增至47.6 mm。7月上旬丰富的降水对红松幼树的生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在7月中旬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普遍发生了再生长。2004年再生长现象出现得最少,不论在苗圃内或造林地上都很少看到。这年的气候特点是6月中下旬日照时数少,降水量不丰富(3.5~21.7 mm),对红松生长不利,7月下旬降水量激增达74.5 mm,而日照时数减少到旬计50 h以下,7月中旬日照时数也不足,仅为22.4 h,因此该年再生长出现的最少。2008年的气候特点是6月中旬光照较多,旬计50 h以上,但降水很少,仅3.5~21.7 mm,这种情况对红松生长不利,而7月上中旬后,雨量增加23.1~40.1 mm,日照时数旬计64.5~92.8 h,因此发生再生长现象。7月下旬后,雨水较多,日照时数减少到旬计50 h以下,因而再生长发生的数量较少。

4 结论

红松的再生长现象是光照、降水、气温等生态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生态因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起主导作用的是光照。降水丰富、平均气温14℃以上时,旬计50 h以上的光照,可以打破其休眠而出现再次的高生长活跃期。红松是一个浅休眠树种,一定的光照和温度往往能打破其休眠状态而呈现生命活跃现象,所以在冬末春初气温回转变化时,要特别注意采取措施,防止因生理干旱造成大量枯亡的现象。在营养生长期内,当平均气温升高到20℃,甚至22℃以上时,充足的光照及丰富的降水可刺激红松再度生长。红松的再生长枝,除在个别年代气候干燥而枯干外,绝大多数年份在其分布区都能顺利越冬。再生长现象在生产上目前虽无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对于改变红松生长期短,幼龄期生长缓慢的特性,提高其生长速度和延长其生长期,提供了又一种可能和前景。

[1]王书凯.辽东山区主要树种耐阴性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2]林存学.开敞度对次生林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3]鲍金生,温瑀.红松生理生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20429-20432.

[4]沈海龙,丛健,张鹏,等.开敞度调控对次生林林冠下红松径高生长量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 22(11):2781-2791.

[5]张群,范少辉,沈海龙.红松混交林中红松幼树生长环境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林业科学研究,2003,16(2):216-224.

[6]刘宏伟,王国义.红松果林营建与发展的几点建议[J].林业科技,2016,41(4):52-54.

[7]王有菊,孙永存,初艳.红松结实性状优良无性系的选择[J].林业科技,2014,39(1):4-7.

第1作者简介:卢华(1978-),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生产研究。

(责任编辑:张亚楠)

S758.5+2,S791.247

A

1001-9499(2016)06-0012-03

2016-09-20

猜你喜欢

顶芽红松日照时数
福州市近70年日照变化趋势分析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西昌近60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0年曲麻莱县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切花红掌组培繁殖技术研究
青牛胆不定芽诱导及生根培养研究
脱毒马铃薯费乌瑞它不同薯块对产量的影响
1980年~2017年大冶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