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献忠:跨界“发烧”

2016-12-21王京雪

摄影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响摄影

王京雪

20多年前,包献忠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在一次大型活动上作领导致辞。底下有电视台员工大吃一惊,小声问银行的人,台上这位姓什么?家是不是在军区?得到回答后,连声感叹:“哎哟,他小时候打架可厉害!外号‘猫眼司令,现在都是这么大领导啦!”银行的人听了也大吃一惊:“不可能吧!你说的……是我们处长?”

40多年前,呼和浩特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包献忠,在那个年代很自然地成了一名内蒙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紧接着又在19岁时成为解放军战士。他野得很,个子高但并不健壮,刚入伍时曾在大太阳下面站队列站到晕过去,可打架厉害得出名,没人敢惹,新兵连里揍了班长,下连队第一天打了老兵。他是蒙古族,有双浅褐色的眼睛,时时刻刻都炯炯有神,遂得绰号“猫眼司令”。每到晚上,班里战士坐一圈开总结会,每个人都被表扬,唯独剩他一个,不仅不被表扬,还被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地批评。爱打架、不刻苦,骄傲,不太看得起战友……

现在,64岁的包献忠已过耳顺之年,往谈判桌前一坐,不怒而威,依然能震得对面人打足了精神来应对。以银行厅级干部身份退休后,他来北京跟朋友一起创业,自称“卖肉的”,公司发展很好,今年被科尔沁牛业收购。

早不是当年那个暴脾气青年,包献忠在部队就已完成身体和心理上的“自我改造”,射击投弹全班第一,还当上理论教员给战士们讲各种哲学“大部头”,1976年转业入了银行,愈加严谨持重,但骨子里的傲气跟棱角实实在在一辈子没消减。

从“猫眼司令”到银行高管再到卖肉,包献忠的每个转身都利索漂亮,叫旁人吃了一惊又吃一惊。他也直率地认为自己干得不坏,云淡风轻地讲述自己的“跨界”过往。而当话题引入他的两大爱好——摄影和音响,这个资深发烧友身上透出来的那股愉悦的兴奋,让他瞬间好似一个20岁的小伙子。

1952年出生,17岁加入内蒙建设兵团,包献忠的青春如果用两个标签归纳,就是“爱打架斗殴”和“爱看书学习”,某种意义上,也算“文武双全”。

打架就不必再提了,爱学习却是一直不变的。60多岁还在学编程,他是公司里的计算机高手。电脑出问题,计算机系毕业的年轻人有时还得请教他才能解决。有人感叹,都说人年纪大了,很难接受新事物,可我们这里总是他先接触什么,我们才跟着上。

“我就是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发现过去没有的新鲜东西,一定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学会,这里面有乐趣,有很大的乐趣。”包献忠说。

他看不太上不肯学习、从不寻根究底的人,认为养成习惯、变成惯性,一个人就会对一切都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就是“啥都不知道”。

他本人学东西极认真又快。工作上,这令他从零基础入行的最年轻小会计迅速成为统管40多个老会计的股长,接着在30岁出头当上呼和浩特市工行副行长,40岁出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分行总会计师……

业余爱好上,再没有比摄影更能体现他这一面的事情了——从一个随便拍拍照的人,到作品拿得出手的业余摄影师,包献忠只用了一年。摄影爱好者们或许能从他的经验里窥得什么诀窍。

尽管七八十年代当兵时已摆弄过战友的相机,对摄影产生了兴趣,也在工作后没几年就攒钱买了台海鸥,但包献忠真正开始认真拍照却是45岁之后的事。

那时,包献忠作为交流干部,从工行内蒙古分行调职到宁夏分行,偶然看到一个爱摄影的部下所拍摄的作品,他被“震”住了。包献忠至今仍记得那几张人文片,一张是宁夏传统婚礼的场面,新人骑着毛驴,气氛热烈。另一张,一个人从井中打水,胳膊抡起甩开的井绳飞舞在天上,有只黄狗在他跟前看着他。“那个画面真的是非常非常朴实,那种风土人情人家怎么能拍得这么好?”

包献忠当即拜这位部下为师,在此后7年的每个周末跟对方一起,背着相机出发,宁夏、青海、甘肃、内蒙古……处处留下他们的足迹,也处处被他们在底片上标记。

跟一般摄影人不同,包献忠从最初就有一个习惯:记录。拍摄时,他总随身带着笔记本,每拍一张照片,都低头记录拍摄时间、地点、使用什么牌子什么感光度的胶卷,光圈多大、快门多少……咔嚓一张,记录一条,一张不漏。

等片子洗出,他会对着记录,分析每一张片子的得失。“拍失败一张,我就要知道它为什么失败,指标哪里有问题。拍得好的,我要看这是什么地点什么光线什么胶卷,对什么主体以多少光圈快门组合拍摄出来的。这样,下次在类似条件下,我就知道该用什么参数,如果想实现亮点、暗点的变化,又该怎么加减。”

他那时被朋友们戏称为“菲林杀手”,周末两天出门能拍掉20卷胶卷回来。“15卷拍得不好,5卷凑合,其中只有一两张不错。”

但他很快从这种状况毕业,“勤奋嘛,我做记录的本子都有这么厚”,他抻开一手手掌,比划了下,“如果拍完就完了,你可能五年十年都不知道为什么片子拍成这样,干一件事就要干好,把事情做透,别弄半天还叫人家笑话,咱要脸的人。”包献忠说完,洒然一笑

世界上有很多奇迹,遇到以前无法想象。对于包献忠,摄影如此,音响也如此,且二者共通。

也是在40来岁的时候,他去友人家中做客,听朋友用一套两个喇叭的小设备放一支小提琴曲,那是以色列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的《辛德勒的名单》。

几分钟的乐音超越了包献忠所能想象的极限,他从没听过那么纯粹、极致的声音,仿佛小提琴大师就站在眼前,情感揉碎在音符里,一曲奏毕,余音绕梁。

“第二天,我就把这个朋友请到家里,第三天托人飞了趟广州,帮我买同样的设备,从此跨入新世界。”

一发不可收拾,老包成了当地圈内饶有声名的发烧友。1990年代,他请在北京的朋友帮忙买一套英国产音响B&w801,回来之后,朋友说卖货的人告诉她这是北京卖出的第二套,买走第一套的人是刘欢。

包献忠认为,只要经济上能够承受,一个音响发烧友往往也是摄影发烧友。因为二者的追求本质相同,无非一个靠耳朵,一个靠眼睛,甚至它们所用的术语,也是同一套。“比如声音和照片都有分辨率,也都讲究质感,乐器发声,要听它有没有小提琴木质的感觉、琴弓马尾的感觉,拍手声里有没有肉感。拍片子也一样,拍花拍木头拍人,都要看能不能再现事物视觉上的感觉。”

他说光圈这种摄影专用词也能对应在声音中。光圈解决的是景深深浅的问题,就像音响要解决突出哪个声音主体的问题,“是突出唱歌的人,还是乐队?如果听交响乐,那就要大景深,从高音弦乐部到低音弦乐部,从木管乐到铜管乐、打击乐,整套乐器的声音都要能清晰分辨。”

荷叶在风中簌簌,好似如歌的行板,烟墩角的天鹅恍若圣桑曲中般优雅。包献忠在摄影时听到乐声,在乐声中看到画面,将这两个互有助益的爱好一同保持了20年。20年如一日,他在每天早上听半小时到一小时音响,晚饭后再听两小时。20年如一日,每周有空闲,他都带着相机四处行走,只要出门,从不怕麻烦,必背三脚架,“重归重,有没有脚架是完全不同的”。

摄影能带来什么?包献忠认为是快乐和情感的抒发。“看到好景色,我真会想喊!会非常激动,奋不顾身,现在老了,也还是掩不住激情。”20年里已经看过太多壮美河山,“那也不行,每一次看到,我都还是激情荡漾,没有激情拍不出好作品。”

包献忠的片子以风光片居多,片如其人,浓墨重彩,亮堂干净,时而有凶猛扑面的热烈,时而又有种简洁有力的温情。

老包拍过不少胡杨树,从宁夏到西藏,从内蒙古额济纳旗到新疆达里雅布依,喜欢看它们在蓝天黄沙间披一身滚烫、昂然挺立的漂亮,爱它们盘根错节,一千年不死、一千年不倒、一千年不朽的坚忍不拔、粗犷倔犟。

质感是老包时刻追求的东西。拍元阳梯田,从凌晨三点等到五点,他拍山尖上冒出第一束阳光打落梯田水面的瞬间。黑白灰金蓝,色彩参差中的梯田被拍出一种流动的金属感,又磅礴又细腻。在嘈杂的北京后海,他拍两只绒毛未褪的小野鸭推波而来,侧逆光下,映着蓝天的水面沉静得一塌糊涂,如一匹柔软绸缎被两只懵懂小生灵揉出皱纹。

风光摄影师们总痴迷于光影色彩的微妙变奏,并寻求异于他人的表达。在贺兰山跟一群同好拍眼前的山峰,包献忠一回头看见半轮红日,迅速按下快门,定格暗底铺微雪的山脉、隐现于大片灰蓝中的太阳和半空的橘红。还有香格里拉的日照金山,日光染雪的渐变与一枚圆月并存于画面上,静寂而旷远。拍紫竹院的荷花,他架好机子等了一小时,等来一注光线透过树缝照亮残荷莲蓬。

在拍风景片时,包献忠尤其喜欢有生命气息的片子,认为其中有纵深的故事感。比如有马有牦牛的草原;被圈在山林深处的小村落;宁夏最穷、最贫瘠的地方,天地苍茫间,有回族女性赶两头毛驴靶地;松赞林寺外,他坐在地上40分钟,只为等画面中寺庙前能刚好走过不多不少一个喇嘛;他拍的雪中玉渊潭,一人独过石桥,天空湖面白茫茫一片,如一张黑白水墨……

包献忠不是那类挑剔拍摄对象的摄影人,在他看来,从内蒙古到北京,不管走到哪儿,总有东西值得一拍,能够拍出美来。他也拍自己公司的各种牛肉,就像拍花朵那样。

“关键在于你得学习”,在一个领域有所成的人,往往在其他领域同样成功,包献忠将自己事业跟爱好上的成绩归于简单的一点,“你要认真做事,努力提问。干什么事我都会刨根问底,问出所以然,问到能说服自己,知识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

“我是很要脸的人,觉得自己有能力,事情做黄了丢人”,他做什么都非要做成专家,最新的身份是“肉类专家”,“不做这一行不知道,牛肉里有很大的学问,比如光分类就能分出2口口多种。”

退休后创业,从做金融到卖肉,在他看来,是自己一生中最有意思的跨界转身,“全新的领域,从亿到厘的跨度。以前在金融干线,做规划的单位都在亿上,现在的计量单位要精确到厘——印一个标签要从4毛钱讲价讲到3分5厘,这是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一天用5000枚,一年下来你算算省多少钱?”

还在银行做领导时,老包看到退休的老行长们聚在院里晒太阳,在位时的意气风发全然不见,“我感到凄凉,心想自己退休决不能这样”。现在,他终日忙于听音响、玩摄影和更好地“卖肉”,生活丰富,劲头十足,甚至感受不到年龄的增长。

“要脸,发烧很重要”,老包一再强调投入激情的认真坚持对一个人的成就有多么大的功效,又反省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骄傲,并顽强不掩饰地将这种态度予以表达,所以他的仕途算不上顺利,年纪轻轻被提拔后,曾一度停滞十年,“怨不得别人,就怨你自己,谁让你出道早瞧不起人,对着领导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他诚恳地做总结,又在被问及是否后悔时,挑挑眉,露齿一笑:“一点儿都不。”

猜你喜欢

音响摄影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音响放大器设计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