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讯

2016-12-21

摄影世界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格罗阿加摄影

雷内·格罗伯力早期作品1945~1955

(Early Work 1945-1955)

2016年9月6日至10月22日

聚焦画廊(infocus Galerie),德国,科隆

本次展览展出瑞士摄影家雷内格罗伯力(Rene Groebti)在其摄影生涯早期的精选作品,包括《伦敦》(London)、《爱之眼》(Eye of Love)、《铁道传奇》(Rail Magic)、《百丽尔陈》(Beryl Chen)等。

雷内格罗伯力是谁?也许有读者会问,真是著名的摄影师的话,我怎么没听说过?是的,他是摄影界的一个“盲点”,也许他就是那个最为人熟知的“盲点”,不过他是瑞士当代摄影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格罗伯力的伯乐是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首次创立摄影部门的美国摄影师、策展人爱德华施泰肯(Edward Steichen),他将格罗伯力的“摄影诗”(image poem)《爱之眼》收入馆藏,还邀请格罗伯力参加著名的“人类一家”(The Family of Man)影展。施泰肯的继任者约翰·沙考斯基(John Szarkowski)同样保持了对格罗伯力的关注,推出了格罗伯力的个展“摄影师之眼”(The Photographers Eye,1964),将其在摄影界的声誉推向一个新高度。在德国,摄影家和学者、先锋派摄影团体fotoform成员奥拓施泰纳特(Otto Stelnert)也看到格罗伯力的潜力,并在摄影研究中同样给予他诸多的关注。

格罗伯力在他的艺术风格上从不走线性道路,他的单张图片也不会是一个静止的坐标,相反,他将媒介视为是离心的,从中心向外发散。格罗伯力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和摄影技巧融合在一起。他的成名作比他的同乡罗伯特弗兰克还要早几年面世。两者的艺术成就不相上下。然而格罗伯力却似乎一直被“雪藏”。那就让我们到这个展览中去看看吧。

阅读影像

(OBA&Foam:Reading Im-ages)

2016年9月2日至11月30日

弗穆摄影博物馆(Foam Fotografiemuseum Amsterdam),荷兰,阿姆斯特丹

一张照片的意义经常不如它看起来那么清晰。我们会“看”照片,但我们真的知道怎样“读”照片吗?照片是什么,换句话说,影像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照片时,它还能向我们讲述出同样的故事吗?在最后按下快门的那一瞬间前,摄影师总会为照片选择好特定的构图、特定的曝光,最后产出的影像只是对瞬间的抓取,因而它只是一个故事在时间上的横截面。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之前发生了什么?一秒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当我们作为一个读者时,阅读照片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效果?

对这些颇具哲学味道问题的探讨看似没有最终的精确答案,但正是这种哲学的思辨让我们逐渐明晰影像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们领略到照片的魅力。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照片,你会发现照片向我们述说的东西其实有很多。本次展览就引导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照片,也告诉我们要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照片,去拍照片。

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精选自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0BA)收藏的摄影作品,在弗穆摄影博物馆展出。这个摄影博物馆我们并不陌生,它主要寻找有潜力的年轻摄影师,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关注。弗穆收藏的500多部作品反映了当代摄影的复杂性,许多作品处在各种媒介形态的边缘,其中的一些还与视频与雕塑艺术相交叉。

表面(A Look at the Collection:Facades &Surfaces)

2016年7月15日至10月16日

科隆文化基金会摄影收藏部(Die Photographische Sammlung/SK Stiftung Kultur,KSln),德国,科隆

对相机来说,它能够直接捕捉到的也许只是物体表面。换句话说,本次展览的名称“表面”适用于任何一张照片。但如果是特意以“表面”为题来策展,这里面还真大有文章可作,而且不仅是“表面文章”。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物体的“表面”,它们缘何吸引我们的目光?这些“表面”有何共同的规律和各自不同的特点?相机除了捕捉物体的外表面外,照片能不能讲述一些更深层次的事情?本次展览或许会给我们一些答案。

该展览包含了18位摄影师在1924年至2015年间创作的130余幅摄影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层面对“表面”这个主题进行表现。这些黑白和彩色的照片描绘了工业和商业领域各种建筑、材料和结构的“表面”,还拍摄了广告牌、城市景观中的文字和图像,同时也对形式美学进行探讨。

物体外表面的信息可通过它的外观和触感等信息元素来再现,这些照片除了用摄影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之外,还加入了背景和时间元素,让信息显得更为丰满。通常情况下,一些信息是显性的,还有一些信息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而后者才更鲜明地体现着个体的特点,尽管它们并不时常表露出来。所有这些照片都透露着作者对日常环境普通物体的兴趣,因而这些看似充满形式感的照片其实也是对社会和文化的记录。

范式(Paradigms)

2016年9月9日至10月20日

卡曼画廊(KAHMANN Gallery),荷兰,阿姆斯特丹

安托万·德阿加塔(Antolne DAgata)是摄影界一个颇具争议性的人物。他对黑夜、性与毒品有着异乎寻常的偏爱,他拍摄的那些虚焦的照片记录了恐惧、欲望、性与死亡。不喜欢他的人从照片里看到了黑暗、暴力、性。喜欢他的人则从照片中看到人性的些许温暖。

德阿加塔曾师从著名摄影师南戈尔丁(Nan Gotdin),后者也是一位以“性”为长期拍摄主题的摄影师。2004年,德阿加塔加入马格南图片社,成为该图片社最另类的摄影师之一。

本次展览展出的是德阿加塔的最新系列作品。这些作品将大量单张照片拼凑在一起,形成饱和抽象的画面。德阿加塔一直善于将理性与感性的界限打破,这是他一贯的风格。将照片排列组合起来也是这种风格的延续与变体。摄影、电影、日记、小说、表演、诗篇与纯粹之间的界限也被抹去了。

德阿加塔这样阐释自己的作品:“相对于一个想法来说,我更偏好实际体验。在艺术实践中,失败、浪费、不准确,都太平常了,然而人们却不喜欢这样,不过我都不在乎。美学意义上的细节与我无关。我的作品就是直接拍摄,外加一点想象。我拍的照片不是为了养眼,而是为了勾引读者,撩拨这些消费者。展览中,照片不再是对那些人或物的表现,而是从生活中扯出的片段。摄影给了我力量,让我在与恐惧和欲望的斗争中有了胜算。通过拍照片,我不再害怕死亡,也不再害怕别人的眼睛。”

猜你喜欢

格罗阿加摄影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格罗西访问伊朗
记账员格罗宁的奥斯维辛回忆录
阿加曲班在肾脏替代治疗中应用的Meta分析
异人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