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指尖的青春激情

2016-12-21解瑂

小演奏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钢琴家音乐节

解瑂

有幸认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家常桦教授,因此也接触到常老师学生中的佼佼者——一群海外钢琴专业的留学生。一到寒暑假,他们就如同候鸟一样从世界各地飞回国内,看望自己的亲人朋友和师长。现就读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钢琴本科二年级的郭煦应该算是常老师的女学生中最安静的一个,而所有属于青春的激情,都保留在了她指尖之下的音乐中。

郭煦真挚又坦诚,处处给人以亲切的温暖感。谈到她的成长,那一段段水到渠成的学习经历便涌入她的眼帘;谈到她的家人,不可不讲的是有着一身功夫且性格开朗最疼爱她的爸爸,还有始终给予她支持的祖父和祖母……

脱颖而出

郭煦出生于1995年,山西太原人,爸爸是一名警察,妈妈则在银行工作。

据郭煦的爸爸讲,她两岁时在别人家玩,突然在钢琴上弹出一首歌,一旁的爸爸兴奋之余,意识到孩子也许可以学音乐。不过郭煦到五岁半才开始学习音乐,接触的第一件乐器是电子琴。一次,她和父母逛超市,走到一架电子琴旁,从来没有哭闹着要求父母给自己买过东西的郭煦竟然抱着这架琴不肯走了。父母被她的执着打动,于是家里有了一架雅马哈电子琴。喜欢音乐的爸爸对着几张教学盘照猫画虎,就这样当了郭煦大半年的启蒙老师。邻居听到郭煦弹电子琴很好听,便把她介绍给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的钢琴老师薛小妹,从此,她开始在薛老师门下正式学习钢琴。

“我的爷爷是中学校长,奶奶是小学老师,他们都热爱音乐,拉手风琴、吹竹笛、拉二胡样样都会。爸爸虽然是名刑警,但从小喜欢文艺,经常在单位上台表演唱歌、武术、吹笛子、诗朗诵。我考上钢琴专业后,爸爸推荐给我很多著名钢琴家的传记,还经常带我去听音乐会,一起点评。”郭煦回忆道。

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温情和欢声笑语的家庭,郭煦的音乐才华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滋养生发,孕育着美好未来。

尽管比起其他人,郭煦学琴起步晚,但在学琴的同学中,郭煦进步最快,很快便脱颖而出,参加了山西省各项钢琴比赛,从此拿奖变成了家常便饭。

学琴不久即遇到常桦这样有经验的钢琴专家,郭煦的成长似乎十分顺利。

郭煦说:“我在当地少儿比赛中连连获奖后,有热心人指点我父亲到北京找个好老师继续教我。于是,2006年暑假,爸爸在根本不认识常老师,也没有任何人推荐的情况下,带着我来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不巧的是,那天常老师没来学校,四处打听之后,爸爸又带着我,坐上公交车找到了常老师的家。当时已经接近中午,我们冒昧敲门,常老师很客气地请我们进门,并听我弹了一曲门德尔松的《纺织歌》。短短两分钟,常老师仔细地听着我的演奏,她说我的基础较弱,但乐感很好,技术可以慢慢练,之后便推荐我报名参加了那年的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

比赛前,常老师辅导了郭煦三节课,对她的接受能力很满意,常老师认为郭煦学琴很有感悟力,仅仅三节课,她的钢琴演奏技艺便得到迅速提升,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竟一举获得业余组三等奖,打破了“星海杯”钢琴比赛举办二十一年来太原地区选手无缘前三名的记录,一时成为当地的小明星。当时,郭煦已经错过报考音乐学院附小的招生,在常老师的鼓励下,父母准备让郭煦第二年考附小的插班生。

就这样,以后的半年里,郭煦每个周末都要到常老师家上课,父母带着她奔波于太原与北京之间,开始了漫长的钢琴家梦想之旅。

顺利成长

2007年,郭煦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插班到六年级,次年升入附中,继续师从著名钢琴教育家常桦。

“在附小时,常老师给了我很多基本功练习曲,以锻炼手指和肢体各部分肌能的演奏能力。到附中后,常老师给我的练习曲目便开始有了侧重点,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弹奏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加强对音乐的热爱,同时扬长避短,引导我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进而设计自己未来的音乐道路。而我对印象派和浪漫派的音乐很有感觉,更有能力把握这些类型作品的音乐风格。”郭煦说。

在附中学习的那六年,郭煦每学期均荣获专业特优奖和一等奖学金,并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奖。2013年,她入选美国国际青少年钢琴家音乐节、世宗国际艺术节,并与钢琴大师查尔斯·阿布拉姆维克合作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

音乐节期间,郭煦还有幸亲自接受很多钢琴大师的现场指导,得到了他们的鼓励。当今国际音乐界最具权威的钢琴大师谢尔盖·巴巴杨听了郭煦的演奏后说:“催人泪下的细腻演绎,她可以精确诠释作曲家所表达的意图,并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著名钢琴家及指挥家依格奈特·索尔仁尼琴评价:“她具备一切成为钢琴家需要的素质——极好的乐感和音乐理解力、敏锐的听觉、惊人的手指。”而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卡尔米特·左依则称她的演奏为“不可置信的美的演奏”。

“音乐节上,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一位指挥家兼钢琴系教授热情地为我列出把世界上拥有最好钢琴专业的音乐学院供我比较和参考,并一再鼓励我:一定要弹琴。”郭煦这样说。

高中毕业时,因为成绩优异,郭煦被保送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当时她还同时报考了包括朱利亚、新英格兰、皮博迪等六所世界顶尖音乐学院,均被录取,并获得最高奖学金。因那年柯蒂斯钢琴专业没有毕业生,学校并未举行钢琴专业的招生考试。而恰好柯蒂斯的著名华裔钢琴专家刘孟捷教授受邀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任教。刘孟捷教授曾是郎朗和王羽佳在柯蒂斯的导师,郭煦在参加音乐节期间曾与他有过接触和深谈,对音乐的认识和对未来的设想很有共识,因此早就渴望跟随刘教授学习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英格兰音乐学院。

进入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后,因其超常的天分,郭煦成为唯一一位被学校特批视唱练耳终身免修的学生;因其学习总评成绩特优,郭煦连续四学期获得“校长提名”,在获得学院最高奖学金基础上,又被额外授予谭氏家族教育基金会奖学金的殊荣。

近几年,郭煦的演奏足迹遍布波士顿、费城、迈阿密、北京、香港等国内外各大城市,并频繁出现在阿斯本音乐节、迈阿密国际音乐节、世宗国际音乐节等各大音乐节的舞台上。

著名钢琴教育家伊莉娜·索科洛夫教授评价郭煦的演奏时说:“久违的感动,很久没有听到如此美丽平稳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在当今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像郭煦这样将平稳的行板演奏得如此动人。”

钢琴大师安东尼尔称赞道:“不敢想象如此成熟感人的音乐竟是出自一位仅有二十岁的年轻钢琴家之手,更惊讶的是她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极高的质量完成一首曲子,这是一个奇迹!她的演奏充满炙热的情感,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她有话可讲,所以她的音乐有着鲜明的个性。”

发乎热爱

郭煦从来不强迫自己每天必须花几个小时坐在钢琴前,如果一时没有坐下来演奏的兴奋感,没有对解决任何技术问题的设想,她是绝对不会一遍遍毫无目的地在钢琴上遛手指的。一旦只是机械地动手指,脑子里对手下的演奏没有感觉时,她就会重新调整自己。

郭煦每次练琴都会选择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给自己定一个要达到的目标,同时保持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冲动。

郭煦说:“这大概是爸爸教我的。小时候,父母从来不逼迫我坐到钢琴前,爸爸总会说:‘你愿意练就练,不愿意练随时可以下楼去玩。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轻松无压力的学琴经历,相比于玩耍,弹琴更加吸引我。”

确实,现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各个都是从小喜欢练琴、坐到钢琴前一练数小时不累的音乐神童。单单凭借对钢琴艺术的一时好奇,或只为应付父母的安排,这种十几年如一日的练习是难以坚持的,每天专业训练的单调,一条练习曲反复弹,很可能毁灭一个人对音乐所有的热情。

赴美国留学带给郭煦最大的感触是美国同学对音乐的热爱,是那样强烈、执着、感人。

郭煦说:“美国的同学和其他许多国家的同学大部分是从普通高中考入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因此他们身上表现出那种对音乐发乎内心的狂热常常会感动我们,激励我们这些从小就坐在钢琴前的专科学生一次次面对琴键焕发热情。”

这样的学习氛围,使郭煦重新审视自己对音乐的认识,她对自己的演奏有了更深入的要求,对老师的指导也开始更加自觉地领悟和学习,她的钢琴世界开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感谢恩师

郭煦认为自己很幸运,在学习钢琴的道路上,遇到了两个非常棒的老师。

常桦老师善于发现和开掘学生的音乐才华,特别注意尊重和保护他们充满灵性的艺术个性,她不会在学生技术已经基本定型或稳定的情况下,为解决一个技术细节死抠不放,影响学生整个演奏的光彩。听常老师的学生演奏,舞台上的他们各个才华横溢充满,艺术感染力。同时,作为少儿时代的专业老师,郭煦特别感谢常老师难得的引导作用。

常老师带领郭煦走进音乐的万花丛,帮她把握好通往音乐之路所有的大方向,她不光教会郭煦一首曲子该怎样处理,更重要的是教会她今后遇到同类曲子时应该怎样理解,比如让她在遇到某一位作曲家或某种类型的乐曲时,运用什么样的技巧来展现音乐应有的风格与形象,对她在附中毕业之后的自我学习与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常老师也会在郭煦一次次登台演奏中帮她总结经验,告诉她如何在舞台上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在郭煦的成长过程中,常老师不仅是郭煦的专业老师,教她如何把琴弹好,而且在为人处世以及生活方面,引导她成为有好品格和智慧的人。

在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刘孟捷教授给予郭煦更多是重新树立自己对音乐本质的认识。

刘孟捷教授是台湾人,这位杰出的钢琴演奏大师在刚刚成名后突然得了全身性肌肉萎缩,一个一百八十斤的大个子一下瘦到只剩六十斤。所有医生都怀疑他未来根本不可能再回到钢琴前,但刘孟捷教授不改初衷,凭借对钢琴事业的痴情和顽强毅力,重新回到教学一线,甚至重返舞台。那段恢复训练的日子是撕心裂肺的,也是令人震撼的。当时因为肌无力,刘孟捷老师的手指甚至无法直立,为帮助支撑,他在食指中铸入了永久性钢钉。

“刘老师会在每学期安排一个计划,通过训练各种不同类型的乐曲来解决我在演奏中的问题。在他的课上不会再讲具体每一个乐句应该怎样弹,更多的是启发性教学,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并找到灵感。刘老师还很重视触键,因为一个钢琴家最重要的个性和光彩,往往取决于其演奏的音色。刘老师鼓励我们多听不同时代大师的经典演绎,学习大师们对乐曲和声、织体以及节奏律动等各方面的不同处理,但不主张单纯去模仿大师,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富有个性的处理,带给音乐新的灵感。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我要听到你自己的声音!这句话将影响我一生。”郭煦说。

常老师对于肖邦作品极其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感染着郭煦,促使她私下给自己布置功课,用两个月时间浏览肖邦的全部音乐文献,一口气听完肖邦的所有音乐作品。由于底下做足了功课,让她对肖邦有了超脱于文字的全面了解,再接触具体作品时,对音乐的理解也就深入许多。

到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的一年里,郭煦又用课余时间浏览了勃拉姆斯的全部音乐作品。当时,刘孟捷老师正在筹备他演奏生涯中的“勃拉姆斯三年计划”,他计划在近三年所有演奏会中演奏勃拉姆斯的全部钢琴作品。完全勃拉姆斯音乐会后,郭煦激动得一夜没睡,这位伟大作曲家所创造出的每一段旋律和每一处出人意料又美得让人心碎的和声久久回荡在郭煦耳边。勃拉姆斯音乐中那压抑在内心深处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其深刻而不张扬的个性,让郭煦对这个作曲家及其音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共鸣。第二天起床后,郭煦便开始了她的另一项计划,从第一首作品开始一直听到最后一首,希望通过聆听,对勃拉姆斯的音乐产生独一无二的全新感受。

理想未来

在2016年美国阿斯本音乐节上,郭煦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音乐才俊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夏令营。三十多天光景,大家在舞台上切磋琴艺,亲聆大师教诲,舞台下一起走进大自然,尽享欢乐时光。在夏令营里,郭煦认识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大师——世界长笛男神、柏林爱乐首席帕胡德,当代小提琴大师宓多里……郭煦也在自己的微信里晒出一张张各国音乐学子旅游登山的照片。

在很多人看来,进入花样年华的郭煦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呵护和爱戴,享受到一个女孩所能拥有的所有的幸福,而面对今后是否成为职业钢琴家的抉择,郭煦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职业钢琴家。

也许你不知道,一个职业钢琴家若职业钢琴家保持良好的上台竞技状态,每天至少要保证四个小时的练琴时间,这种枯燥的坚持和天马行空式的生活,是一个担负家庭生活的女性难以同时维系的。所以很多杰出的女性钢琴家一旦结婚生子,舞台生涯也就基本结束了。而郭煦竟然能超脱一般女子的生活归宿,无怨无悔地拼下去,不得不令人重新认识这个看上去如水般温柔的女孩。

郭煦爱好广泛,画画、看电影、听各种音乐会、参观博物馆……小时候她甚至拿着新华字典自己学着写小说。郭煦的父亲不是艺术家,但对艺术的理解很深刻,他说演奏水平和技艺的提高不总靠苦练,而是要经常多听多看,多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通过演奏用钢琴表达感情。所以,尽管郭煦性格内向,但感情很细腻,这些情感在舞台演奏中一发不可收地迸发出光彩,因为在钢琴上,郭煦可以尽情抒发情感。

对此,这个在人群中一向斯文、温柔甜美的小女生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我想当钢琴独奏家,因为在舞台上我是‘人来疯!”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钢琴家音乐节
Reflections o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音乐节
弹琴与补鞋
巴西 音乐节
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成立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钢琴家风范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