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辩的什么论
2016-12-21
2014年开播的《奇葩说》迄今已播了三季,红了一众辩手的同时成功将以前小众到了极致的辩论提升到了全民关注的热度,会辩论成了一项新的男神女神技能,每一个会辩论的人都自带光环,魅力值满分。而辩论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储备的要求无疑需要每一个人做出精深训练。做一个会辩论的人,你将成为一个更有魅力的人!
辩论的前世今生
苏格拉底
史上最出名的擅长辩论的人,恐怕就是苏格拉底了吧!这位古希腊三贤之一,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师公,一生都在致力于将真理愈辩愈明。他每天走在街上见到人就和人家辩论,搞得大家都闻苏格拉底色变,远远见到他便赶紧躲开。
苏格拉底把自己看作神赐给雅典人的一个礼物、一个使者,任务就是整天找人谈话,讨论问题,探求对人最有用的真理和智慧,因此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
贯穿这些讨论的主题就是引导人们认识:在这些对于人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其实人是非常无知的,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批判的研讨去寻求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和善,达到改造灵魂和拯救城邦的目的。
苏格拉底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我们从他的这些辩论的经历也可以看出,他奠定了西方哲学中大家对广泛流传的这些概念和人们行为的一个认知,告诉人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样的,人们崇尚的东西,人们所做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到底有何意义。这,也是辩论的意义吧!
中国古代的辩论
在中国,辩论的历史可谓久矣。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们所做的,就类似于辩论,都是说服人的艺术。苏秦合纵,说服六国国君联合对抗秦国,配六国相印,说明了他口才的强大。张仪连横,以三寸不烂之舌将六国各个击破,将楚怀王玩得团团转,最后客死秦国。纵横家的手段,无非晓以利害,将事情层层剖解,将利弊展开,让国君选择有利的一面。
战国时代诸国争雄,百家争鸣,各个领域皆有开创性的人物,他们的各种学说纷呈,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导致各流派之间的辩论。战国时代学术思想的空前活跃,必然引起思想界的激烈冲突。如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人,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才学和雄辩演讲能力,进可以得卿相,退可以著书立说,成为当时学术界、政治界最活跃的人物。其中孟子是当时著名的雄辩大师。他好辩又善辩,有很高的论辩技巧。能根据不同对象,掌握对方心理,善设机巧,层层紧逼,步步追问,表现出强有力的气势和严密的逻辑力量。孟子的论辩简练、明快而又有极强的说服力,可称得上是雄辩。孟子的雄辩一是得力于严密的逻辑力量,二是得力于磅礴的气势。还有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作为战国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因其“白马非马”论,使得公孙龙以诡辩著称。
狮城舌战
上述是历史上关于辩论的记载。而离我们较近的真实可观的并造成较大影响的,无疑是1993年的狮城舌战。1993年,在之前三届亚洲大专辩论赛的基础上,新加坡广播局扩大了参赛范围,举办了首届国际大专中文辩论赛,代表中国大陆参赛的是复旦大学辩论队(一辩姜丰、二辩严嘉、三辩季翔、四辩蒋昌建)。复旦大学辩论队舌战狮城,力挫群雄。决赛辩题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复旦大学为反方,沉着应战,在立论中从事实与价值两个层面分别阐述辩题,即在事实层面肯定人性本恶的同时,在价值层面积极强调教化对转变人性的巨大作用。决赛中,复旦大学发挥出色,最终以五比零的绝对优势战胜了台湾大学。点评嘉宾杜维明给予了复旦大学辩论队极高的评价。而复旦四辩蒋昌建在结辩陈词最后的那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注定用它寻找光明”也成为了华语辩坛不朽的经典。
1993年的这场辩论赛,可谓是一场经典赛,社会反响极为热烈,许多人都为之振奋。赛后不久,央视就播出了国辩全部7场赛事的实况录像。随后,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狮城舌战: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纪实与评析》一书,被誉为“辩论圣经”。
后来,央视的《12演播室》节目将几位辩手请到演播室,与观众见面,一夜之间他们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8年后,身为武汉大学辩论队主力的周玄毅,就是那场国辩最忠实的听众之一。在他看来,1993年的国辩真是开了眼界。“在公开平台上针锋相对的大学生展开辩论,成了一件开天辟地的新鲜事。大多数国人从来不知道,人居然还能这么说话。”中国大学生在国际舞台上洒脱的表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国人“讷言敏行”的传统印象,展现出了大国国民不凡的形象,那次辩论赛在当时,被看作是社会开放的缩影。
至此,一股辩论热潮在全国掀起,辩论成了上世纪90年代高校的“流行文化”,班级之间、系科之间、社团之间纷纷举行辩论会,参与辩论或者去听辩论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国辩”已远离大众的视线和媒体的焦点,主要是因为社会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辩论与演讲也渐渐淡出中学校园。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好事,说明辩论回归到了常态。
奇葩说
纵然狮城舌战影响力巨大,其后的几届国辩仍有很多人关注,却仍然无法改变辩论是一个小众领域的事实。直到互联网渐趋成熟,带来了高速的传播方式,加上三个有想法会说话的导师和一个有创意的优秀的节目组,于是《奇葩说》诞生了。《奇葩说》是一个辩论节目,而它新颖的节目形式,有趣的说话方式,一众妖冶生姿的“奇葩”,还有数位辩论圈的顶尖高手,加上许多话题切合这个时代,容易引发大家的共鸣,播出之后一炮而红,尤其在年轻人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关注。毫无疑问,节目组在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语言风格都是网络上最新最潮的说话方式,有趣、有料、轻快、愉悦。而与此同时,节目又不失深刻,探讨的许多问题对于青年的价值观塑造、对于当今社会许多问题的剖析,都极富见解与价值。这是一个反智的时代,而《奇葩说》做的,是“反反智”。它是一个娱乐节目,可以带给我们欢乐,它同时也是一个启蒙节目,可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应该以怎样的方式运转会更好。也正是由于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使得它在一众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显得与众不同。因为《奇葩说》的热播,也使得辩论这件事受到大家的追捧。《奇葩说》三季的播出使得辩论前所未有地热了起来,毋庸置疑,辩论的春天真的来了。
辩论的意义
总的来说,真理愈辩愈明,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切表述了辩论的意义。人类前行这么多年,真理会被发现,但真理的普及,却无一不需要通过辩论。
具体来说,辩论的意义在于:
1.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谬误本来就是错误的,是经不起时间推敲的。在它被推翻之前,如果你不能击溃它所有的逻辑错误,那么它对其他人而言就是正确的,只是对你来说是错误的。
2.培养感情表达能力
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非理性的。而如果我们想要说服别人,除了严谨的思维逻辑之外,还需要优秀的表达情感的方式,这样,我们才算是真正意义上说服一个人。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被情感所蒙蔽。不能因为对方是你喜欢的,你就附和他说的。
3.见识更大的世界与学会理解尊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真理存在之前,人们提出了无数的假说,后人前赴后继,有的人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用尽一生时间,最后验证假说是错误的,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他验证了一个假说是错误的。
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他的见识,他的思维逻辑,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反省的。而不沟通,我们就无法了解别人的想法。沟通得越多,我们就越能了解别人的想法,越能理解对方的行为,即使不能接受对方。
而就实用性来说,现代社会中,法庭辩论、议会辩论、竞选辩论、商业谈判或外交角力,都需要有强大的说服能力,而对于辩论的修炼,无疑能使你更好地胜任这些工作。
结语:
辩论带给我们独立与自由,让我们更好地说话与思考,是每个人都该具备的技能!无论在学校还是工作以后,能言善辩都是一个人的加分项。一个头脑清楚、逻辑缜密、口吐莲花、知识储备强大的人,无论是谁,都会喜欢的吧!
真理需要经过辩论才会愈加明白。而辩论本身所带给我们的,也是极大的财富,对于每一个人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学养的要求与训练,会使一个人对于问题有更明晰的看法,对学习、对工作都非常有帮助。辩论是避免被洗脑的最佳方式,不论是诱惑、是欺骗、是洗脑、是愚民,试着去辩论,在辩论中你会明白,原来事情不是他们说的那样。辩论,让我们独立思考,让我们更清醒,不轻易被蛊惑或欺骗。
历史上的辩论为真理的发扬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今日亦是如此。青少年朝气蓬勃,学习辩论,对于成长,无疑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