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导师支持型领导行为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6-12-21张冰清

亚太教育 2016年35期
关键词:科研创新能力导师制大学生

张冰清

摘 要:现代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表现出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在借鉴国外高校导师制经验的基础上,实行本土化的本科生导师制,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文引入“学业导师支持型领导行为”概念,通过实证调研,对导师制下学业导师的支持型领导行为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导师制;支持型领导行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度发展历经百年,本科生导师制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在开展导师活动中,导师与学生互动交流,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勇敢地进行科研探索,对学生的科研发展起到了正向作用,而是否导师制中导师的支持型领导行为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展会产生正向影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学业导师支持型领导行为的概念

支持型领导行为是一种通过关心、理解和尊重等方式促进下属成长,从而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行为方式。①最早对教师支持型领导行为的定义源自于Deci和Ryan(1987)②提出的教师自主支持行为概念,它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尊重,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其意见、行动,并且鼓励学生接受、重视自己的身心状态、爱好和期望,支持学生的意愿等。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中,导师经常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实现目标,其支持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将学业导师支持型领导行为定义为: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开展过程中,导师对学生提供信息、解决困难、给予鼓励时所采取的支持性行为。包括学习支持、情感支持、科研支持、资源支持和信息支持等五个维度。

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科技进步的第一要素,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的培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新时期,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指的是大学生以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有效的科研手段,运用正确的科研方法,按照科学的研究程序,在探索物质的规律和本质过程中,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获得新材料或新知识以及提出新见解的能力。③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出的大学生缺乏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发展急需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形势下,高校必须进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推动科研和教学改革,发展和完善整个高校科技创新体系。

三、学业导师支持型领导行为与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分析

结合对学业导师的支持型领导行为和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理论综述,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笔者为研究构建了概念模型,并提出了假设,同时对研究设计的变量进行了因子描述。以江苏大学为例,设计初步问卷,以纸质问卷形式发放,共计发放130份,收回问卷126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有效回收率96%,通过深入分析数据以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笔者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

一是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开展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新能力发展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新时期,越来越多的高校提倡“全员育人”的概念,为本科生安排导师的目的也正是希望学生可以通过导师的指导,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专业科研能力。实证调研结果表明,65.3%的学生表示导师有推荐一些资源给学生让学生得到帮助进行科研,如:图书、文献、网络资源、师资力量等;45%的学生表示,导师有带领“我“做研究训练项目并给予指导等等。可以说,导师对学生的支持,无论是从信息支持还是资源的支持,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是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丰富多彩的导师活动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展有启发作用。导师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传统的面对面谈话交流的形式,还有学习交流会、参观工厂企业、户外运动、指导学生开展科研项目等方式,不拘泥于刻板的形式,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收获心得和启发,教师可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师生双方感情可以加深,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情感和科研都有很大帮助。

三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导师交流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对学生的访谈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导师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和心理上的帮助指导使学生更加有信心面对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表示通过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在专业科研上获得很大进步。因此,笔者建议,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导师与学生交流的保持一定较高的频率,加大学生与导师交流的机会,丰富导师活动,以提高导师教育的质量。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于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已取得很大的成功。导师作为重要的主体,其支持型领导行为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笔者相信,通过导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努力,我国高校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科研人才。

参考文献:

[1]钱红梅.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月,第22卷第一期.

[3]孙旭红.浅议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J].中国高校狮师资研究,2014,(4).

[4]哈书菊.高等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建立与完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7-8).

[5]刘艳,姜爽.论创造性思维对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45(6):8-13.

[6]何玲,杨晓明.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20(5):2-10.

[7]戴长雷,孙思淼.大学生学业导师导学方法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注释:

①胡书林.提高支持型领导效用的方法与技巧[J].企业家天地月刊,2005(12):52-53。

②Deci E L,Ryan R M.The general causalityorientation scale:Self-determination in personality [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1987, 8(1):12-15。

③吴德群.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百色学院学报,2015,05。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科研创新能力导师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深化协同创新背景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多目标的土木工程专业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