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应用研究

2016-12-21刘建成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内容微课

刘建成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益阳 413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应用研究

刘建成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益阳 413000)

微课是以简短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网络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新手段。当前,微课在《思修》课的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双边活动、教学途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利于克服微课教学中的僵化和不足,充分发挥微课优势,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吸引力。

微课;思修课;应用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1.019

一、《思修》课微课应用的意义

(一)微课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改中的应用

我国微课是由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并且最先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伴随网络等工具的迅猛发展,高校逐渐开展微课的研究和教改活动,我国高校首届微课教学技能大赛于2012年12月举行。当天,教育部领导刘利民提出“微课是应信息时代教学的产物,希望高校以此为契机,加强微课的培训,增强培训的便捷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机结合”。自此,各高校纷纷开展微课的开发与设计研究并陆续应用于教学中,很多学校邀请信息网络专家为政治理论教师开展系列讲座,与此同时,各高校的网络交流平台也纷纷出现思政理论课的微课视频及相关的宣传资料。2013年,席卷我国教育领域的“慕课”为微课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平台,微课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2013年7月,上海高校课程中心打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课程共享教学平台,第二年春季学期开放了修课权限,这是我国第一个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思政理论课微课教学进入了实际性阶段。

(二)微课应用于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1.丰富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手段

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但是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是可以灵活多变的,微课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微课以短小视频为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突出了微课的移动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特点,这可以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感受文化的力量、接受文化的渲染、提升道德的情操。在教学中如果应用微课,那么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教学效果就会大相径庭,对于难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或者课后观看视频,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讨论、交流、发言,加强自主探究学习的精神,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丰富教学的手段。

2.增强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就一个重要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细致设计和开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可以移动的信息资源包,[1]这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具有灵活、方便、高效的特点,在《思修》课中大刀阔斧利用微课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提升,更是对思政教育的新突破。《思修》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与法律、国情与国史、理想与信念、政治制度等的教学,如果单靠传统教学,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乏味的感觉,微课则以精辟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和良好的视听效果呈现,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感觉,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氛围,无形中就增强了学生对思政理论和社会政治现实的认同感,易于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突显了学生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的追求和理解不同,很多学生强烈呼唤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尤其在自媒体时代的今天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甚至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然而微课正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是应对上述挑战的杀手锏。教师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这样就能资源共享,学生对于该内容的学习可以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校内到校外、从线上到线下,同时,课堂上的微课教学改变了老师的身份,从传统的讲授者向指导者转变,这样的学习环境完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自觉参与政治理论课学习,真正突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4.适应了自媒体时代教学的需求

伴随通讯技术的发展,如今已经是名符其实的自媒体时代,这个时代最主要的媒体工具就是-手机,如果能将手机合理利用在教学中,利用手机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成果。恰恰微课“精”“短”的特点就使其能很好地充当媒介和桥梁,学生利用手机进入学校的网络平台,随处即可获取教师上传的微课信息,进行学习。可以说,微课是自媒体时代教学的产物。

二、《思修》课微课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内容

非常注重形式。部分教师在制作和应用微课时,非常注重微课的形式,他们认为《思修》课微课教学就是包括对视频、音频、色彩、字幕及教学反馈等的全部呈现,每个要素都不可或缺,所以过分强调视频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呈现,制作一个微视频花费巨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

轻视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接受丰富和全面的知识,非常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和宽,最后就导致泛,这样易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零碎和跳跃,没有深度,缺乏系统。该做法促使微课初衷丧失,作用无法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割裂了政治理论课相关原理之间的关系,时间一长,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丧失学习的兴趣,认为微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强,大大影响学生对该科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

(二)重视频,轻互动

微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用短小精的视频为载体来解决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能够明确、突出、成功地完成某个任务的,但是不代表教师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有部分《思修》课教师在课堂上完全用微课或者视频来代替自己的讲课,教师上课完全依赖于微课或者视频,不管是难点、重点还是其它知识点,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看微课视频学习,自己纯粹就是一个播映员。

微课仅仅是对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的概述和讲解,但是一堂完整的课不仅仅要完成对知识点的讲解,更要注重整堂课知识点的连贯和教学思路的完整。微课不是万能的,就目前来看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一种辅助,对于缓解教师压力,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教学手段是有意义的,但是绝对不能代替教师,政治理论的课堂上不能缺少讲授。

《思修》课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理论性,在一定程度上比较枯燥,教师如果能合理利用微课视频,就可以将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灵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能得到遏制。但是部分教师拥有微课资源后,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上只单纯地播放视频,不管学生是否能有效吸收,也不管学生是否还存在问题,只一味地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没有对话,缺少交流,根本没有双边活动开展。

(三)重开发,轻效果

自高校开始将微课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后,有关微课培训和制作的大赛纷涌而至,有关于微课的宣传也是铺天盖地,很多教师都积极投身于微课的开发和应用中,但是对于政治理论课教师而言都属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士,在制作微课的技术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制作出来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其中有些微课不敢恭维,利用效果很低,甚至没有价值。但是部分教师还是不能深刻认识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只顾盲目制作微课,在乎微课的数量,缺忽视了作品的质量。

微课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展,各大高校对于微课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和衡量的标准,这样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教师们跟风制作微课的势头,有些教师制作的微课有着惊人的相似,形式如出一辙,最为关键的是有些微课所要表达的内容还很不成熟,条理不清,不能完整阐述问题,既缺乏创造性又吸引不了学生,至于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重课堂,轻课外

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课堂的教学是相当重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好事,但是如果只顾一味重视课堂却忽视课外那就过犹不及了,尤其是把微课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来后,课外犹如课堂一样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宝地”。

部分教师认为微课教学必须在课堂上正儿八经集体组织学生学习才算,否则就不是微课教学。殊不知思政理论课的微课教学本来就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现代网络教学的新手段,学生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利用相关自媒体工具自由学习。所以,部分教师没有树立全局教学的理念,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完全割裂,大大影响微课教学的效果。

三、《思修》课微课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上述《思修》课微课应用的误区,需要我们站在思政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全局出发,系统思考,对加大对《思修》等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改革力度,以提升思政理论课微课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有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教学内容呈现,科学实现教学目标

注重内容。微课应用于《思修》课教学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也是教学不可或缺的新手段,所以在制作和应用微课时就应该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制作微课和实施教学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和选材的问题。《思修》教材是以章节为内容编写的总共包括八章,但是我们在制作微课和进行微课教学时可以重新梳理教材内容,进行系统分类,本文认为这八章内容可以划分成:理想信念教育、爱国情怀培养、人生价值熏陶、道德修养提升、法制精神塑造和法律法规应用等多个方面,微课制作就可以从这六个方面着手,在教学中也可以此为思路展开,这样教学思路清晰,内容突出,目标明确。

明确目标。教学内容清晰后,紧接着就是要落实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在教师的讲授中科学合理地插入微课,把讲授和微课有机结合,课堂的学习氛围会更加浓厚,效果会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细化教学目标、分解教学难重点、提炼课程的精华,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完全做到去粗取精,那么微课就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作用了。以第一章第三节“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为例,当教师讲授理想的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时,完全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名人成才的艰苦经历,可以使学生深受感染,加强对理想和现实的理解,增强实现自我理想的信心和勇气,教学目标的实现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二)优化教学环节设计,加强师生互动

与学生加强交流。《思修》课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点和理论的讲解,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培养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对教学的观点产生共鸣,思政理论课的效果才具有了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思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尤其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更需要认真指导,甚至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教师最后对讨论的结果给予评价。以第五章第一节“社会公德”为例,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示“小悦悦事件”和“彭宇案件”组织学生思考交流并且回答“社会公德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以及自己怎样更好地践行社会公德”。通过这个微课教学,既完成公德教学的内容,又可以了解学生对公德现状的认识。

加强互动。把微课应用于《思修》课教学,教师要注重教与学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就必须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情绪,这样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大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相关问题,教师可以课堂检查也可以课后在课程论坛里检查,以理清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学习,教师也要经常参与论坛的的讨论,针对新的重大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辩论,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要进一步增加微课的辅助性学习插件,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加强微课内涵打造,提升微课效果

微课视频时间不要过长。以微视频资源为主的微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时间的限制,国外微课视频时间不超过十分钟,我国微课视频时间也一般在十分钟左右,时间精短最大的优势就是不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然后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再进行讲授效果就会更好。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就要处理好各章节的关系,把各个知识点尽量联系起来,千万不要采用一个小节就浓缩成一个视频的方式,否则会使学生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提升微课效果。要提升教学效果,打造有内涵的微课肯定是关键,教师制作微课时一定要把握教学内容的精髓,增强吸引力;微课的剪辑要尽量少留痕迹,不要使视频出现跳跃感,让微课视频在教学中更加具有系统性,以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以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为例,以本章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规范为出发点分别制作四个具有连贯性的微课视频,这样在教学中可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四)加强辅助设施建设,拓宽使用途径

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微课在课堂上的使用,更要注重在课后的跟踪服务。尤其要拓宽微课的使用途径,比如手机就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教师要特别重视微课在手机设备上的应用[2]。教师要把微课上传到校园网络的课程平台,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课余的学习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查漏补缺,或者纵深拓展,灵活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学习。

可以进一步完善选课平台,让学生通过微课教学了解教师、了解思政理论课程的特色,毫无疑问,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要不断创新,努力打造和建设一门真正受学生热爱,乐于接受的思政理论课[3]。充分显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增强学生自主利用微课学习的能力。

(五)加强资源整合,注重课外学习

上传微课。教师也可以制作和上传专题微课(教学难重点、习题练习等),这样学生在课后可以随时随地尽享教师的佳作,真正做到在学习中享受,在享受中学习,可以随时开展学习、讨论和交流,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真正促进教学相长。以第五章第二节“职业道德”为例,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增添“山东疫苗”案例,教师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当学生在课后观看该资源后,虽然是在休息,可能也有感而发会和教师进行线上的交流,微课在这个时刻其实已经发挥了它的作用。

把握课外。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的教学,而且不能忽视课外对学生的教育。对于《思修》课的教学,课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机会,教师把微课资源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后,学生就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其他联网工具进行课外的在线学习[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教师的上传资源拷贝到其他的无网络工具上进行学习。思政理论课教师可以设置超链接形式,在微课或者课件中插入超链接让学生尽享学习资源,《思修》课微课教学应该将在线教学和线下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结合起来。

(六)巧妙利用微课,突破难点重点

把微课应用到《思修》课教学中来可以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突破难点和重点,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来就是难重点问题的解决,教师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一般是通过步步引导、逐步化解、演变推理最终完成,如果单纯靠教师课堂讲授的话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并且在多个班都需要无数次重复,费时耗力。如果教师巧妙利用微课,发挥微课特长,利用微课的生动、探索和高效的性能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化难为易,那么对于教学难重点问题的解决可以做到事半功倍[5]。以第六章第三节“我国的宪法和法律部门”为例,全国人大会议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区别是该堂课教学的难点,教师容易出现“难以说清、说到后面忘记前面的局面”而此时微课可以用图表、会议现场图片、视频等方式加以清晰展示,效果会更好。

随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微课已经被应用到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来,面对这个现实,我们要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科学恰当地使用微课,发挥微课优势[也要正视微课现存的问题,扬长避短,逐步完善微课,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学科的建设。

[1]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20): 0-51.

[2] 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 ( 4) : 22-24.

[3] 彭菊花.建设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N].光明日报,2014-12-18.

[4]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5] 刘静波.构建微学习生态系统——基于微课程的教师培训新模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 11) : 9-11.

[责任编辑 李亚卓]

The Micro-lesson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LIUJian-cheng

(YiyangMedicalCollege,Yiyang413000,China)

The micro-lesson course is mainly to make short class videos as the main ways for orienting the important knowledge which is a new teaching design and a new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aching model. The micro-lesson has become a majo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But currently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of the micro lessons in the teaching applications.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keep reforming in teaching content,bilateral activiti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etc.,in order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micro-lesson; application

2016-05-16;

2016-05-31

2015湖南省教改基金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698]

刘建成,男,湖南邵阳人,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公共课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

■学科教育

G642

A

2095-770X(2016)11-0081-0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内容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