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2016-12-21冯文全李晓丹
冯文全,李晓丹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9)
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
冯文全,李晓丹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9)
杜威的德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德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儿童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并使自己的个性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充分发展。杜威的德育思想对当今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杜威;德育思想;中学生;诚信教育
PDF获取: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11.001
约翰·杜威(John Dewey)是驰名中外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的思想对全世界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等诸多方面。杜威将德育价值放在很高的位置,他甚至认为德育对解决社会问题、提升幸福指数起着决定作用。[1]深入挖掘杜威的德育思想,并与我国的德育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尤其是与当代中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紧密衔接,将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杜威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德育的内涵
杜威认为培养公民可以顺利地介入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被视为道德教育。在他的观念中,德育即是帮助一个人不断成长,并伴随成长的每时每刻,引领他们形成生活所必备的能力,塑造一种人生不可替代的基本性格。[2]
(二)德育的目的
杜威将品德教育的目的分为发展的品德教育目的、明智的品德教育目的、民主的品德教育目的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
成长在我们的生命中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而并非是所要达到的最终的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知晓这一目的等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成长的点滴记录中磨炼他们的意志力、提升他们的判断力和增强他们的感受力,但非看重结果,而是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些能力的充分提升为其以后的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使个体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磨砺自我,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有价值的良好公民。
2.使个体变得明智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品德的发展,需要始终突出虚心和责任心的关键作用,教师自己应该以身作则,发挥示范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虚心作为一种优秀的道德品质,能够激励学生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有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更加顺利。责任心同样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这种品质有利于他们在今后学习与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将有更多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一旦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具备虚心与责任心等品质,就会对自己和社会产生积极、正面的作用。
3.培养民主主义社会公民品格
杜威指出教育有三个要素:儿童生活、学校与教材、社会。这三者彼此独立,又密切联系,对培养民主主义公民品格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具备相应的参与民主政治的能力、独立谋生的能力和充分利用空闲时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培养民主主义社会公民品格。
(三)学校德育的内容
杜威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可有两大来源:一是学校生活与各科教学,二是社会现实生活。二者相互配合,不断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水平。
1.学校生活与各科教学
杜威从“教育即生活”出发,为道德教育找到了哲学指导思想的依据,认为道德教育应该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与各学科教学进行,而不必在专门的课程学习中掌握。杜威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道德观念’和‘关于道德的观念’之间的区别”[3]。只有通过学校生活与学习,使学生在其中践行道德要求,才可能形成真正的“道德观念”;如果完全不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所进行的“教道德”,顶多只是在表面上让学生了解“关于道德的观念”,而不能让他们深入内心的将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那么这种“关于道德的观念”的道德教育只能看做纸上谈兵,对学生品德行为只能产生微乎其微的作用。杜威认识到学生的道德教育以及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广泛的行为实践,与其所大力倡导的“做中学”的教育原则不谋而合。
2.社会现实生活
杜威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与社会现实生活相统一,而不能把校内生活与校外生活相分开。杜威严厉抨击了美国当时的学校道德教育,指出学校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并非明智之举,相反,起到了十分恶劣的作用。他列举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真实事件:某个城市有一个游泳学校,对学生进行游泳所需要掌握的各种动作训练,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一过程不在水中进行,而当学生真正进入水中之后却不会运用所掌握的训练进行游泳。杜威所举的事例极具说服力,道德教育如若单纯在学校中进行,无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深远影响,那所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与“在岸上教学生游泳”一样荒谬可笑。
(四)德育的方法
1.探究式讨论提高法
他提倡将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或者提出一些“道德两难问题”以引发学生对道德的好奇心和思考,以此训练学生的道德思维,进而增进道德的不断发展。通过这种探究式讨论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究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进而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最终达到提高德育的最佳效果。
2.活动式训练教学法
在这个方法中,学校将自身精心设计成生动的社会环境,学生通过日常生活,逐渐体悟为人处事之道,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只有通过有效的活动式训练教学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强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的最终成效。
3.道德的目的应该成为各科教学的共同目的
杜威认为将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充分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教材上是睿智的选择。将道德教育的目的转变为各科教学的共同目的对学生的道德观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将生活中的事迹联系到课文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把教学生活与各科教学知识有机地进行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强化道德的目的,对学生的道德成长十分有利。[4]
4.善于捕捉学生内心的情感瞬间,激发学生善良仁慈的精神力量
杜威认为儿童拥有善良的天性,成人应该对儿童的本能冲动进行合理化引导。学生有着善良的品性,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优秀的品质,积极进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力量,培养学生乐善好施的品格,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稳固的心理与行为基础。
二、我国当代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剖析
当今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呈现了诸多道德滑坡以及诚信缺失现象,并且影响已经迅速波及到当代中学生群体。从而引发了国人对德育以及诚信教育的深度思索。诚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中学生作为未成年群体,影响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对他们进行有效地诚信教育,在此基础上开展道德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更能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培养良好的国家公民,首要一点是加强诚信教育,诚信乃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具备了诚信的良好品质,才具有了提升道德素质的条件。否则,诚信缺失,道德品质的形成将是空洞的谎言。目前,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看到中学生的诚信缺失已变得相当突出,足见道德教育在诚信方面上已经暴露出大量问题。对我国当代中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汲取杜威德育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将杜威德育教育方法运用于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之中,以期为解决我国中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启迪。
(一)日常生活中的诚信缺失
在班级中,失窃现象频发,丢失的财物以书本、文具、电子产品以及现金为主。久而久之,诚信缺失现象越发严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可以窥探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今中学生活已失去了往昔的单纯与宁静,不禁让人叹息。人与人之间情感冷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由于双方不能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导致关系紧张,加剧了生活的不和谐。有些学生沉迷网络,人情淡薄,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归属感,反而失去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基本兴趣和能力。更有甚者,恶意诋毁他人,偷看同学日记,因青春期恋爱问题而引发争吵、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事件也屡见不鲜。
(二)学习中暴露的诚信问题
在许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出现考试作弊、抄袭作业、迟到早退等恶劣现象。抄袭作业现象不仅发生在表现不良学生身上,还表现在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考试作弊现象也同样体现在学习能力优秀学生身上。有些同学寻找种种理由迟到、旷课,为自己贪睡找借口。还出现大量欺骗老师逃课进网吧,欺骗家长而夜不归宿,欺骗恐吓同学而借钱不还的现象,以此来应付学校惩罚,逃避家长责骂,避免同学揭发,逃避自己的学习与应该完成的任务。
(三)金钱方面的诚信缺失
铺张浪费是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中有些中学生本身家境并不富裕。有些学生为了购买高档手机、昂贵的游戏机等奢侈品,总是找各种借口向父母索要钱财。他们把从父母那里骗来的钱用来挥霍,撒谎行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却无形中助长了他们懒惰奢靡的不良习气。欺骗老师和家长,攀比之风盛行,有些家庭贫困学生,不懂得艰苦朴素,不专心读书,将父母的血汗钱用来供自己享乐,完全将父母的良苦用心抛之脑后。
(四)网络中出现的诚信问题
互联网席卷全球,成为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同时也早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有些中学生借网络的匿名性不顾后果地任意散布虚假信息,不知不觉中助长了诚信缺失的不正之风。还有些同学深陷网络游戏中难以自拔,为获取钱财不惜铤而走险,引发了一系列恶果。也有些同学在社交网络中不诚信交友,运用虚假身份欺骗他人感情或诈取钱财,电视广播中也报道过多起因网络诈骗而引发生命安全事例,不得不引起足够重视。
三、杜威的德育思想对我国当代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
杜威德育教育方法将其德育思想充分运用于实践中,为改革我国中学生诚信教育方式提供许多借鉴。杜威德育思想有着深邃的内涵,我国教育改革可以通过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诚信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将学校德育与社会法制紧密结合,培养合格公民;将诚信融入课堂,创新诚信教育模式;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加强活动体验式的情景道德教育等方式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改善中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是解决道德滑坡问题的先决条件。诚信教育关键是教导人真诚、不欺骗,做善良之人。而道德教育一般指教导人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教育活动。
(一)树立诚信意识
杜威德育思想中蕴藏的全新理念,有助于引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更好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供理论支持。中学生属于青少年,思想观念尚未成熟,针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学习中暴露的诚信问题,金钱方面的诚信失范现象和网络中出现的诚信问题,家长与老师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引导。家长注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教育孩子诚实守信,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不说谎,作奉公守法的良好公民。教师要为人师表,在诚信故事中教会学生为人处世之道,引领学生思想,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家长与老师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诚信意识,懂得做人做事要遵循诚信原则,并将诚信观念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同学,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勤俭节约,不攀比,体恤父母辛劳,努力做品德高尚的人。
(二)强化诚信观念
杜威将培养社会良好公民的品格作为德育的目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德育的内容和途径上略有不同,但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彼此的共同之处。通过强化诚信观念,让中学生知晓诚信教育的真正内涵,并进一步完善道德教育的发展。
作为中学生,首先,应当从道德和法律范畴全面理解诚信的涵义,诚实守信,成为合格的公民。在学校里,诚信是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二者的统一,这一观念应贯穿在师生的思想意识之中。其次,提倡诚信要经过道德“自律”来完成,规范诚信又要通过道德“他律”即法律来实现。因此,道德与法律应密切结合,“自律”与“他律”应相互促进。一方面,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另一方面,违反诚信要付出相应的法律代价。通过这种教育使道德的“自律”与法律的“他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更好地达到诚信教育的预定目标。[5]当今中学生出现大量令人堪忧的诚信缺失现象也是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诚信的涵义,认为诚信仅涉及道德层面,与法律无关,这种错误的观念影响了诚信教育的顺利展开。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与老师要适时适当的强化他们的诚信观念,让他们深知诚信教育的完成需要道德与法律密切配合。从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诚实守信的现代公民。
(三)落实诚信行为
按照杜威的观点,学校专门设置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是多此一举的。如果道德教育脱离于社会标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道德教育能否有效展开直接影响诚信教育的实施情况。所以,要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有必要对道德教育展开深入思考。道德教育包含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当今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出来的不良诚信问题,落实诚信行为是解决这些现象的关键所在。在身体力行中学生才会深切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才会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品质培养。
目前我国中学德育方面的工作,大部分都借助于思想品德课、班主任工作、学生工作等进行而不是通过教学本身的实际工作,这样的做法实是“南辕北辙”或“欲速则不达”之缺憾。为此,首先,学校应发挥积极作用,对推动诚信教育走进课堂、融入教材、深入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作出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至高中阶段,应把诚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进一步深化,从而使学生能渐渐学会宽容和尊重,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要对道德教育模式进行有效的创新。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促进,要充分彰显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统一起来。再次,德育内容也要进行更新,逐步从传统落后的诚信观念中挣脱出来,积极吸收、接纳、融合西方国家法理诚信、规则诚信中的值得借鉴的成分,科学、有效地进行诚信教育,以符合社会及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最后,要把握突出问题,讲究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将“知”“情”“意”“行”统一起来,重点是内化道德情感及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当代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历史的引领者,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诚信缺失问题,是道德教育弊端的展现,通过落实诚信行为将有助于深化诚信教育,更有助于强化道德教育。
(四)营造诚信环境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如果仅仅依靠知识传授,没有在相应的环境中体验,那么学生只掌握了空洞的道德理论而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更无法达到有效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教育者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某种生活角色或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灵魂深处的触动,对其思想或态度的积极变化起到良好功效。尤其是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更要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不仅可以树立学生诚信观念,而且可以在实践中落实诚信行为,有益于塑造良好品格。
学校的育人环境良好,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建立诚信理念和养成诚信行为不仅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优化,而且同样需要学校自身特有的先导引领作用。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文明示范的作用,对自身的管理和办学要严格遵守诚信。例如,加强中学生网络文化教育,引导他们在网络中诚信交友,不利用虚假信息欺骗他人,更要杜绝敲诈勒索等网络犯罪。良好的校园信用环境,学校的管理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应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从而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
[1] 冯文全.德育原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344-345.
[2] 宋鹏云.论杜威的德育思想[J].河北学刊,2012,32(5):251-254.
[3] 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97-103.
[4] 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28-233.
[5] 马晓春,朱建峰.谈杜威德育思想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师,2014(3):38-41,44.
[责任编辑 王耀辉]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Dewey’s Thought on Moral Education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onesty Education
FENGWen-quan,LIXiao-dan
(SchoolofEducation,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9,China)
Dewey’s thought on moral educa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Moral education is life”,“School is society”,“Learning by doing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Dewey believes that the ultimat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is to make the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life effectively,and make their personality to be fully developed in society.Dewey’s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has the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onesty education.
Dewey;moral education thought;middle school student;honesty education
2016-05-23;
2016-05-31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BEA150074)
冯文全,男,四川渠县人,西华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李晓丹,女,辽宁朝阳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教育理论
G410
A
2095-770X(2016)11-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