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书店
2016-12-21马国新
马国新
“物外”书店
马国新
武汉光谷实验中学校长,湖北省校长协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研究生兼职导师,国内“帮教育”的倡导者,提出“互助德育”“帮学课堂”和“自救教师”等理念,出版《为何而教》等书。
多年以前,闲暇时候我是很难一个人宅在屋子里的,独处总是让我感觉闷得慌。呼朋引伴之际,烟、酒、茶通常是男人间的通行证。久而久之,品茶竟成了一种爱好。
再后来,书籍也成了我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一种自我减压的工具。有一段时间,我嗜书如命,枕旁无书便睡不好觉。出差在外,每到一个城市,便会习惯性地到当地的书城里拎回一大包书。因为书,我渐渐有了宅在家里或办公室的习惯。
如今,网络已经可以让一个人足不出户而与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所需的一切,“宅”也便成了一种流行文化。而我依然爱书,只是好久不进书店了。
独处,让人难免寂寞。独自饮酒,非一般人所能为,只有烟、茶、书、网,可以独自消受,甚至可以给人一种力量。烟虽有提神和镇定两种相互矛盾的功能,但烟毕竟不是好东西。网只能当作一种工具,沉迷网络也会让人迷失自己。只有书和茶可以为伴。书让人豁达,茶让人心静,二者都可以让人达到物外的状态和感觉。
年轻的时候,我对“物外”一词没有概念。年岁看长,竟对“物外”有了一种向往。我甚至想,倘若有朋友要开一间茶室,我要建议他取名“物外茶室”。
说来也巧,有一天,在微信朋友圈里偶然瞥见一则消息。一个朋友说是在汉阳发现了一家新书店,其名“物外”,书店环境颇为雅致,让人神清气爽。朋友分享的这则消息顿时吸引了我,单单是书店名称“物外”二字就足以让人动心。心思一动,即欲前往。无奈朋友老王来访,三言两语过后邀他同去,而他无意,便只好陪他闲聊。
时至今日,“物外书店”仍没去成,心下反倒生出一丝犹豫。我担心“物外”与其他书店一样,满屋子堆满了各种教辅资料和考试宝典。当铜臭味盖过了书香,这一家“物外”书店,也就有名无实了。
这是一个异化的时代,许多社会现象让我们目瞪口呆,比如:见怪不怪,只有竞争而缺少谦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钱不要命,要名不要脸,要房子不要家,只有价格没有价值……这些都是异化。
在马克思的学说里,异化的实质在于权力、资本、媒体和机器彻底控制了人,使人不仅要充分发挥生产力,变成高速运转的生产机器,还必须形成消费力,变成高速运转的消费机器,更可怕的问题是被控制的人可能并没有觉悟,甚至会幸福地认为自己的嘴巴、身心和胆量都获得了无限解放。
书店变成资料店,教育沦落为应试,读书只为考大学、找工作,人生的追求只剩下钱和权,等等,都是因为教育的异化,而教育异化的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正如癌是一种正常机体组织的异化,所有的异化都是一种病。异化的时代,回头是艰难的,但我们至少需要保持清醒,然后放慢和调整我们的步伐。
回到教育,回到校园,看看我们能看清什么、改变什么。
教育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教育者。教育者最重要的不是扎实的专业知识,而是职业素养和精神,教育者需要理解和准确把握教育的内涵,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和使命,从生命和人的角度去理解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开展和实施我们的教育行动。
理解教育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研究教育,探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我们发现:教育是一种帮助,教育是一种帮的艺术;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教育无法展开,我们需要用爱来为教育开路;生命的成长需要各自独立地去面对和完成,是一个适性、适度的慢的过程,不能塑造,无法复制。
教育所能给予孩子的是方向和力量,是信心和勇气,最有效的方法是激励。激励是一种最有效的帮助,激励会带来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就是教育质量。
应试是教育的异化,应试教育是一种病态的教育,“题海战术”和过度的“时间+汗水”是应试教育的特征,教师的恐吓和体罚都是教育异化的产物。
但愿“物外”书店没有被异化的力量所侵蚀,为爱书的人提供一个心灵成长的港湾。
(责任编辑 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