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语和撒拉语的关系

2016-12-21吐拉买提艾木都拉

文化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撒拉撒拉族借词

吐拉买提·艾木都拉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喀什大学中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语言与文化】

维吾尔语和撒拉语的关系

吐拉买提·艾木都拉

(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喀什大学中语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6)

维吾尔语和撒拉语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亲属语言,两种语言都有悠久的发展演变历史,都有其共性与个性。本文主要探究这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

维吾尔语;撒拉语;关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反过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也会对语言产生影响。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相互交往过程中,势必在语言使用上相互借用、兼用或者转用,相互吸收以取长补短。随着异文化的传入、渗透与扎根,一些民族的语言与异文化接触,也同样会出现语言的借用、语言的兼用、语言的转用、语言的濒危和语言的消亡等情况。一个比较发达的文化完全能够取代一个欠发达的文化,结果主流文化占上风并挤出次文化,久而久之,加快一个民族文化的转让和语言消亡的步伐。我国满语的消亡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是由文化的转让或改换所造成的语言现象。与此相反、一些民族历经坎坷,虽然没有本民族通用的文字,在词汇成分中的外来词(或者借词)占的比例相当多,语言的纯洁程度比较低,但是他们的语言仍然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拿撒拉族而言,虽然他们没有通用的文字,语言中使用的借词也不少,可是作为一个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撒拉语至今没有失去自己的交流功能。

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要经过无数的历史转折时期,历经漫长而复杂的演变道路,在此基础上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最终达到能反映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民俗文化细节的程度。维吾尔语和撒拉语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遭遇过不少的冲击,才发展到今天如此完美的样态,引起众人的广泛关注和兴趣。纵观其历史文化发展路程可以发现,这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种种共通之处,也有着各自的特性。

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撒拉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古斯语组。按形态结构分,两种语言都属粘着语类型语言。历史上维吾尔族和撒拉族曾经面临过同样的命运,经历过同样的遭遇,即民族的大迁徙。维吾尔族从漠北草原迁徙到塔里木盆地和周围的绿洲区域;撒拉族从中亚的撒马尔罕一带迁徙到我国的青海循化。一个西迁、一个东迁,这两个民族的发展历史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两个民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义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产生一些非常相似的民俗文化现象。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语系和共同的信仰在他们的语言中也得到相应的反映,出现了不少的共通的语汇。

俄国学者巴斯卡阔夫曾经把维吾尔语划分为南部方言(包括喀什-莎车次方言及英吉沙土语、和田-于田次方言及且末土语和阿克苏次方言)、北部方言(包括库车-吐鲁番次方言及焉耆、库车、吐鲁番、哈密土语和伊犁次方言——包括在中亚的维吾尔人的语言)、罗布方言和甘肃方言(包括撒拉语和裕固语)等四大方言。虽然他错误地把这三个民族看成是一个民族,把三个民族的语言看成是一个民族语言的不同方言,这种看法虽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明这三个民族在文化和语言上具有非常的相似性,能够构成一个文化圈。因此对这方面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很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现代维吾尔语经历了共同突厥语、古代突厥-回鹘语、哈卡尼亚语、花剌子模语、察合台语等阶段发展为今天的维吾尔语。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西域,维吾尔语受到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影响,出现了不少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借词。与汉语、俄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接触,借用很多生活用语、科技和政治术语,与此同时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

撒拉族由于长期同周围的汉、回等民族密切交往,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尤其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吸收了汉语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词新语,大大丰富了本民族语言。由于汉语借词的影响,撒拉语中增加了一些复合元音。撒拉族与藏族有频繁的交往,会说藏语的撒拉族也不少,撒拉语中也有很多藏语借词。生活在新疆伊犁的撒拉族经常跟维吾尔族接触,他们的语言中存在相当一部分维吾尔语借词。受伊斯兰教的影响,撒拉语中吸收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借词也占相当的比例。撒拉语和维吾尔语完全相同的是基本语序结构:主语—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都在中心词的前面。撒拉语和维吾尔语的重音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的元音上。撒拉语中名词领属人称附加成分的区别基本消失,动词没有人称范畴。维吾尔语名词有三个人称附加成分,动词也有人称范畴,这一点上维吾尔语和撒拉语正好相反。

维吾尔族自从公元三四世纪起就开始使用文字,其中使用时间比较长、记录下来的文献资料比较多的是回鹘文,突厥文和察合台文。撒拉族在历史上曾使用以阿拉伯文字母为基础的撒拉文,本民族称之为“土尔克撒拉文”。至18世纪时,这种“土尔克撒拉文”不仅用于宗教方面的注释经文、翻译经典、进行经堂教育,而且成为社会通信、书写契约、纪事立传、著书立说的应用文字。但是这种文字只是被极少数的宗教人士所掌握,在群众之中没有能够较广泛地普及,因而失去了社会功能,退出了历史舞台。

撒拉族及其文化有极强的生命力,其先民初来循化时不仅未被相邻的民族融合,反而把周围的回族、汉族、藏族等吸收过来,成为一个具有共同文化特点的民族共同体,这在民族史上是罕见的。撒拉族的文化是由多层次积淀、整合而成的。从其文化来看,他们的文化由三个层次整合而成。最早的一层文化属于游牧、狩猎文化,仍保留不少;其次是伊斯兰文化层,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后形成的;第三个层次是他们定居循化之后所吸收的藏族、回族、汉族等民族文化,这在语言行为、生活习俗乃至心理等方面都有反映。

维吾尔族的祖先在10世纪中叶在西域建立了喀喇汗(黑汗)王朝。其首领苏土克布格拉汗首先带头信奉伊斯兰教,自此,伊斯兰教在西域不断扩大推广,逐渐成为维吾尔族的全民宗教。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语言文字受到影响,而且整个维吾尔民俗文化及其全部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撒拉族也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民俗文化生活无不跟伊斯兰教文化有关。伊斯兰教文化的主要节日古尔邦节(宰牲节)、肉孜节(开斋节)等已经成为这两个民族共同的传统大节日。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宰牲节)和肉孜节(开斋节)按照伊斯兰教历每年往后十一天左右举行。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等各种原因,这两个民族之间存在着许多异同。不同的民族,由于社会文化历史不同,人们的语言行为和心理特征也不同。民族不论大小,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都有着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语言结构、语言文化,特别是口传文学都有着深刻的意义,便于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的发展过程和思维模式我们应该对撒拉语的保存持乐观的态度,掌握好撒拉语并深入研究,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文化的再创造保留一些珍贵的语言材料。

[1]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力提甫·托乎提.阿尔泰语言学导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米尔苏里唐·乌斯曼诺夫.现代维吾尔语方言[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0.

[4]米娜瓦尔·艾比布拉.维吾尔语方言和语言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木哈拜提·哈斯木.现代维吾尔语方言语音、语法、词汇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董丽娟】

汉 八风寿存当2

H215

A

1673-7725(2016)03-0192-03

2016-02-20

本文系“维吾尔语和撒拉语共同词语的词源学研究”(项目编号:ZSMYW20142239)的阶段性成果。

吐拉买提·艾木都拉(1965-),男,新疆喀什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撒拉撒拉族借词
不比功能比性能
不比功能比性能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撒拉族民歌
阿鲁科尔沁土语的汉语借词研究
浅谈借词对维吾尔语词汇演变的影响
在教门与国家之间: 族源记忆与清以降“撒拉尔”的族群建构
撒拉人家
临夏回族自治州撒拉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
撒拉族文化传承下的村落空间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