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宁县七步镇登科地村的调研与思考

2016-12-21杨有泉邓素芳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周宁县登科茶园

杨有泉, 邓素芳, 陈 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州350013)



周宁县七步镇登科地村的调研与思考

杨有泉, 邓素芳, 陈 敏*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州350013)

调研了福建省周宁县七步镇登科地村发展现状,针对该村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登科地村;调研;建议

从2015年7月底开始,对周宁县七步镇登科地村进行为期1年的深入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的交谈,对村里群众的走访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登科地村的村情村貌,对该村的民生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了全面的认识。通过调研发现该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主要问题,经过认真的思考与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1 登科地行政村的基本情况

登科地行政村,村委会驻登科地自然村,为革命老区行政建制村。1955年成立大队,1984年改村委会[1]。现辖登科地、东岗村(畲族)2个自然村。共6个村民小组,345户,1499人,其中常住人口435人,大学文化程度的有25人。

该村共有耕地65.6 hm2、林地373.9 hm2。主产稻谷、甘薯、马铃薯、茶叶及各类林木等。该村是七步镇镇政府无公害茶场的所在地,办有茶叶粗加工厂。2009年村经济总收入约718万元。在外务工人员600多人,创办企业50多家,年产值近10亿元。村交通便利,路灯齐备,道路全面硬化。有闲置小学教学楼1座,医疗诊所1所,村会场1座,茶叶加工厂多家[2]。

2 登科地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的调研,除摸清登科地村村情村貌外,也大体了解村农业产业结构,分析其发展的瓶颈,综合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1 农业资源匮乏、结构欠合理

登科地村属于丘陵地貌,地势起伏落差较大,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种植的作物以水稻、土豆、茶叶为主,人均耕地、林地面积不足0.47 hm2,以小农种植为主,而且种植分散、结构单一;绝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2.2 集体经济零收入

目前,登科地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为初级生产,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唯一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茶叶粗加工厂场地出租费,也于几年前抵作厂房维修费,无其他收入,即无成立相关企业,也无农民合作社,可以说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因此,村级财政情况十分窘迫,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村集体的发展,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的进行都因为村集体经济薄弱而搁浅。

2.3 人才资源较为匮乏

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经验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调研发现,没有一定规模的养殖户,无论是养殖鱼、鸡、鸭,还是养殖猪、牛、羊等,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基本离开家乡,外出闯荡,据统计:在外务工人数高达600多人。“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2.4 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3 登科地村发展建议

登科地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构建富裕和谐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以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活力为重点,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为手段,全力促进全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近1年来的调研与思考,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针对集体经济收入较低的问题,可采取挖掘现有资源的方式促增收,例如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位置。登科地村刚好坐落于纵三线与通宁德市的省道旁边,交通非常便利,且离4A景区九龙漈只有几公里路程,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开发农家乐、农家山庄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另一方面,利用现有茶园发展有机生态茶园等。例如2016年初,在经过笔者与村书记实地考察后,引进科技扶贫项目“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技术的推广与示范”。该项目拟通过以茶园废弃枝梗作为菌棒的配方材料,生产灵芝,长出灵芝以后,菌棒下脚料全部返回茶园作有机肥的生态循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该模式可达到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作用,同时又增加茶园食用菌产品产出,大大增加茶园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促进茶园的“采摘(采蘑菇)”等休闲体验活动的开展,促进整个生态链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茶园套种农业生态模式[3]。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的问题,可与九龙漈风景带一起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帮助,例如:现在七步镇实施道路白改黑项目,由于村部紧挨七步镇,可申请道路白改黑的延伸,为以后美丽乡村申请打下基础。另外,利用美丽乡村带的申请,一是对村内农改机耕路进行整修建设,特别是受2015年台风强降雨的影响,村部前面机耕路被大雨冲毁19处之多;二是在村内建设村民休闲娱乐场所,包括安装健身器材、绿化场地、疏通道路两旁排水系统等。

针对农民增收和生活问题,一是引导帮助村民发展附加值较高的种养殖业,例如大棚种植食用菌、高山蔬菜等;二是积极联系推荐村民到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务工,特别是因病致穷的特困户子女,上级有关领导应给予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三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根据现实需要,邀请相关专家培训指导,使更多人成为技术型人才。

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使得当地农业生产等一直处于零散状态。土地流转规模承包受限。因此,希望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在引进人才回村创业时给予支持,同时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使党员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最后在制定规划时,应以长远目标为蓝图,有始有终抓落实。

[1]周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周宁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5-170.

[2]周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德市志·周宁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28-234.

[3]徐如意.蔗田套种灵芝技术[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9(12):41.

(责任编辑:黄金泽)

Survey and thought on Dengkedi Village Qibu Town Zhouning County

YANG You-quan, DENG Su-fang, CHEN Min*

(InstituteofAgriculturalEcology,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FujianProvince350013)

Developing present status of Dengkedi Village, Qibu Town, Zhouning County were investigated, several suggestions were propound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in Dengkedi.

Dengkedi Village; survey; suggestion

2016-08-05

杨有泉,男,1980年生,硕士。

*通讯作者:陈敏,男,1957年生,研究员 (E-mail:chenmin863@163.com)。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17-6);福建省农业科学院2016科技扶贫项目(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技术的推广与示范);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2014S1477-2)。

10.13651/j.cnki.fjnykj.2016.08.023

猜你喜欢

周宁县登科茶园
曹陆军摄影作品
竞技足球比赛技术制胜因素研究
Optical scheme to demonstrate state-independent quantum contextuality
茶园飘香
周宁县滴水岩水库大坝坝体防渗加固处理
茶园之晨
周宁县妇联举办大型公益婚纱摄影活动
如何上好高三数学试卷讲评课
赵树理“折磨”年轻人
湄潭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