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访拉,力推中拉关系再攀高峰
2016-12-21孙岩峰
文|孙岩峰
习主席访拉,力推中拉关系再攀高峰
文|孙岩峰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基多同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共同出席中方援建的厄瓜多尔公共安全应急指挥中心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习近平主席此访,既是2016年中国高层外交的“收官之行”,也是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拉美战略布署的又一次贯彻落实和阶段性总结,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2016年11月17-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并参加于秘鲁利马举行的APEC领导人峰会。这是习近平主席继2013年、2014年“拉美行”之后再次踏上拉美大陆。此访获得国际媒体、当地政商各界、民间舆论的密切关注和广泛好评。中国最高领导人对拉美如此高频率、大范围的访问,加之中国政府于11月24日发布的第二份对拉美政策白皮书,充分凸显拉美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上升。而习近平主席在目前关键时刻对中拉关系的又一次关键性推动,必将助推未来双边合作再攀高峰。
中拉关系处于关键时刻
当前拉美正处于十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局,迫切需要外部“援手”。2015年以来,拉美经济遭遇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艰难时刻,特别是2016年,预计地区GDP增速降为-0.6%。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几个地区大国同时处于近年来的最低点,纷纷遭遇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同时失速的打击,而且过去几年地区经济的亮点—环太平洋国家如秘鲁、智利的经济增速也由几年前的4%左右下降到2%左右,地区经济面临普遍衰退的巨大风险。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出现政府更迭,委内瑞拉国内政治斗争加剧,智利、墨西哥政府执政压力不断增大,秘鲁等新上台政府也面临较低支持率和执政权威。各国纷纷出现因政治恶斗引发的府院争斗、朝野纷争和街头对立,社会局势面临巨大动荡风险,大规模游行示威在多国频繁出现。
另一方面,国际形势仍然面临巨大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断,趋势不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英国退欧,种种不利因素使得长期以来依赖国际市场、国际投资的拉美经济前景未卜。特别是近期秉持“孤立主义”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当选总统,他提出的驱赶非法移民、美墨边境筑墙、提高关税、取消贸易优惠、抽回美元和产业回归等“逆全球化”主张直接冲击墨西哥、中美洲甚至南美各国利益,拉美未来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各国信心严重受挫。
拉美在风雨飘摇中环顾全球,具备与拉美合作意愿和能力的大国屈指可数,拉美全力接近中国实属自然。特别是当前拉美各国政府,为应对危机,纷纷提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改革措施,将吸引投资、加快公路、港口、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推进工业化作为重点施政领域。不管是左翼执政的智利、厄瓜多尔,还是新上台的阿根廷、秘鲁等中右翼政府均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施政纲领。秘鲁的库琴斯基政府甚至仿效中国五年计划,制定了秘鲁“强国梦”—“2016-2021发展规划”,计划在秘鲁独立建国200周年之际(2021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实现摆脱经济颓势、推动国家全面发展的“拉美梦”,纷纷把目光投向拥有丰富的融资能力、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经验、广阔的消费市场的中国。为此不约而同地将发展对华关系置于优先位置。秘鲁新总统库琴斯基7月当选后,首访的第一个区域外国家就是中国。巴西总统特梅尔2016年8月31日宣誓就任总统后当天就“兴致勃勃”前往中国参加杭州G20峰会,并与中国签署多项合作协议。阿根廷的马克里政府刚上台时,曾出于对上届左翼政府“政治清算”目的,对前政府与中国签署的核电站和水电站等项目表示过“质疑”,但在意识到阿根廷经济发展和新政府经济改革离不开中国的“存在”时,迅速调整外交政策,重新恢复对华重视,并积极参加G20峰会,在杭州西湖“悠然”骑行,显示友好。在当前拉美搭中国发展“快车”已成共识,与中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已成“主旋律”。
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此后,中拉智库峰会、中拉企业家峰会、中拉媒体峰会、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等整体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中拉之间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比翼齐飞”局面初步形成。
中拉关系深厚积淀,构筑未来坚实基础
本世纪以来,中拉关系突飞猛进。2008年,中国发布第一份“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首次系统阐述中国对拉美合作思路、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显示拉美逐渐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舞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相继出访拉美,足迹遍及地区各国,将中拉关系不断推向高峰。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和特立尼达多巴哥,并会见加勒比地区8国领导人,2014年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并在巴西利亚会见南美12国领导人,李克强总理2015年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
在中拉高层交往日益频繁以及政治互信日益深厚的强大推力下,经贸合作发展引人瞩目。中拉贸易额由2000年的126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635亿美元,增长21倍。中国已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也是巴西、秘鲁和智利等拉美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人文交流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从2006年拉美第一所孔子学院在墨西哥建立至今,在拉美15国已建有39所孔子学院和11个孔子学堂。而中国开设西班牙或葡萄牙语的高校已达近百所,在校学生2万多人。“中国热”、“汉语热”在拉美日渐升温,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热和拉美“旅游热”也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与拉美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借鉴的潮流正蓬勃兴起。
2015年中拉论坛首届部长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此后,中拉智库峰会、中拉企业家峰会、中拉媒体峰会、中拉青年政治家论坛等整体合作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中拉之间双边与多边合作机制“比翼齐飞”局面初步形成。
中拉在国际重大问题上的合作和协调也日渐成熟。中国和拉美国家之间不存在领土纠纷、历史纠葛和地缘政治冲突。相反,中拉同为历史悠久、文明悠远的发展中国家,均有曾被剥削、被殖民、被侵略的共同“屈辱回忆”,也有民族解放、抵御外侮、独立自强的“自豪经历”,更有加快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共同执政使命和构建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共同利益,中国与拉美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因此,中拉在诸多重大国际问题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新世纪以来,双方在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国集团和亚太经合组织以及金砖国家、基础四国等多边体制中保持良好协作,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中拉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改革等国际秩序变革的重大议题中协调立场和行动,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有效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同秘鲁总统库琴斯基举行会谈
“拉美行”圆满成功
习近平主席此访,既是2016年中国高层外交的“收官之行”,也是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对拉美战略部署的又一次贯彻落实和阶段性总结,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习近平主席此访的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是中国在拉美重要的合作伙伴。厄瓜多尔是中国在拉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承包最重要“舞台”,目前有100多家中企进军厄瓜多尔水电站、公路、石油、电信、矿业、水利等诸多领域,投资和融资金额高达130多亿美元,而且中企在厄市场占据大多数份额,竞争优势极其明显,很多中企均将厄市场作为进军拉美的“练兵场”和“根据地”。秘鲁与中国有特殊渊源,早在19世纪后半期,大批中国劳工移民秘鲁并生根发芽。全国3000万人中250万有中国血统。目前秘鲁是中国在拉美矿业投资最多的国家,而且还是拉美国家中唯一同时拥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和经济磋商的伙伴国。”智利在与中国发展关系上也拥有诸多“第一”,南美第一个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全球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拉美第一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拉美第一个参加上海世博会协议的国家。而且中国是智利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
特殊的对华关系以及积极的对华态度,使上述三国高度期待习近平主席访问。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亲自到机场迎接,秘鲁国会授予习近平主席“大十字勋章”。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几乎亲自陪同习近平主席全程活动,充分显示对华重视和对未来中拉合作惠及拉美国家发展的期待,他们更希望通过习近平主席的访问,推动中拉关系提质、升级、加速。拉美国家希望中拉经贸合作领域逐渐从传统的农业和能矿项目向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等领域延伸,以期形成更多层次、更宽领域合作新格局,希望中拉贸易结构从原有的拉美对华出口原材料向更多出口高附加值产品转变。而中国面临国内优势产能过剩和拉美“再工业化”的强烈需求,也希望能通过产能合作,为拉美带去更多资金、技术和生产能力,将中拉利益共同捆绑在全球产业链上。
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已圆满达到这些目的。中国与厄瓜多尔和智利将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与秘鲁和智利分别签署升级自贸协议的协议,与三国均签署涉及能源、矿产、基建、电信、农业、金融、产能合作等方面的经贸合作协议。同时习近平主席还参加中拉文化年闭幕式和中拉媒体峰会,显示中拉合作正在向实现“政治互信、经济互利合作、文化互学互鉴、国际事务相互协作、双边与整体合作比翼齐飞”五位一体格局大步迈进。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国会演讲时指出,中拉已经站在新起点、跨入新征程。目前,中拉合作的未来方向已经确定:一是将中国梦与拉美梦对接,加强中拉政治合作。中国梦和拉美梦就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和社会繁荣之梦,中拉有共同的利益和诉求,应通过战略沟通和对话实现发展中国家整体崛起。二是通过互联互通将双方战略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相互融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中拉互联互通,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升级换代、金融投资的相互流动、人文交流与文明互学互鉴。三是推动经贸合作模式升级换代,将原有的原材料换制成品的简单贸易推动模式升级为贸易+投资+金融的三轮驱动。将合作领域扩大为能源、资源、农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金融、电信等全方位领域,借助中国的产能合作助推拉美“再工业化”和“再现代化”梦想。四是推动中拉合作的可持续性,使经济增长的成果能惠及民生,造福社会。
11月24日,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中,更是将过去十多年来,特别是近4年来中拉关系取得成果和经验进行概括、梳理和总结。包括习主席提出的“1+3+6”合作新框架,即:“1”是“一个规划”,即《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三大引擎”,以贸易、投资和金融合作为动力,推动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6”是“六大领域”,即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推进中拉产业对接。根据规划,未来10年,中国将在拉美地区投资2500亿美元,同期中拉双边贸易额有望提升到5000亿美元。这将为中拉双方带来重要的合作新机遇,带动经贸务实合作优化升级。
这一系列框架性文件成为中拉合作的顶层设计,而此次习近平主席访问就是对落实这一蓝图的重要推动。正如拉美舆论评论,习近平主席此访已成为中拉全方位合作的又一新起点。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地亚哥同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举行会谈
中国力挽狂澜,引领全球化前进方向
国际媒体同样高度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在11月19日至20日于秘鲁利马举行的APEC峰会上的坚定表态。在世界经济仍陷入深度调整、亚太地区正处于曲折发展的关键当口,特别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将“废除”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重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的敏感时刻,习近平主席提出“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坚定不移提升亚太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破解区域互联互通瓶颈”“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创新格局”等四点主张,力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前进;反对一切形式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尽快落实2014年APEC北京峰会通过的10年期互联互通蓝图;促进基础设施、规章制度、人员交流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复合型互联互通网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有关各方发展战略及合作倡议对接。这一表态被认为是有助于重燃世界经济信心。
中国还建议继续推动亚太自贸区(FTAAP)和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协议(RCEP),共同建设“亚太命运共同体”,特别提出要发挥亚太地区的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推动“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新经济增长模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倡议,展现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太大家庭重要一员,一如既往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发挥引领作用,为亚太的发展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带来“中国信心”、注入“中国动力”。东道主秘鲁总统库琴斯基为此高度赞扬“中国作用”,称中国作为亚太和国际经济的动力源和引领者,在国际贸易当中、在亚太地区,中国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将对这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给予支持,让中国经济继续前行。”
孙岩峰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