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的身体危机与课堂危机

2016-12-20谢冬兴

体育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身体体育大学生

摘 要:以系统理论与结构功能理论为依据,全面剖析当前高校体育身体危机与课堂生存危机。研究认为:教学主体对体育课堂价值认知存在偏差,加速课堂危机与身体危机;体育课堂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应是体育规律认知与智力支持角色;而“需求”则成为缓解身体危机与课堂危机的焦点。提出体育课堂应突出智力支持的核心职能与互动分享模式;系统把握体育系统各要素结构与功能,做好体育课堂的职能定位;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等建议。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身体危机;课堂危机;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6)06-0082-05

Body crisis and classroom crisis in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XIE Dong–xing1,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2.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Guangzhou 510830,China)

Abstract: Based on system theory and structure function theory, the author comprehensively dissected body crisis and classroom survival crisis in current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the teaching subjects have a deviated 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value, which accelerates classroom crisis and body crisis; in promoting student physic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should be the role of physical education pattern perception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 while “need” becomes the focus to ease body crisis and classroom crisis.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should highlight the core functions and interactive sharing mode of intellectual support, systematically grasp various key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ystem, properly determin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room functions, and enhance students physical makings,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and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body crisis;classroom crisis;university

2015年11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10年相比,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1]。大学生身体正遭遇着空前的危机与挑战。“健康中国”大战略背景下,对于“身体”在高校体育中的“存而不论,视而不见”[2]现实状态,发人深思。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颁布,课堂从单纯突出国家意志到兼顾学生个体发展,提升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全面素质教育演进。然而,实践中我们发现被誉为高校体育工作中心环节的体育课堂教学,其目标、功能与结构不相匹配,有被放大之嫌疑,其本质功能正不断被弱化,而大学生身体危机却不断逼近。

1 现阶段高校体育身体危机与课堂危机剖析

1.1 高校体育的身体危机

1)大学生体质指数持续下滑,危及国家安全与民族存亡。

从1985年开始的全国历次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近3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水平呈现持续下降局面。有媒体报道,近年我国征兵工作也遭遇身体素质的挑战,应征对象在体重、视力与体能素质方面下降明显,体检淘汰率高达70%[3]。在2012年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有学者调研发现北京大学近3 500名新生在为期2周的军训中看病累计超过6 000人次[4]。《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与2010年相比,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19~22岁年龄组的男生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下降[1]。高校每年一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也给一线体育教师带来极大压力,特别是800 m与1 000 m测试,学生晕倒甚至猝死时有发生。高校运动会的中长跑项目越来越少,从10 000、5 000、3 000到1 500 m逐渐被取消。高校学生体质似乎进入一种持续性、恶性循环式的下降困局。在这里我们有理由担忧与预感,按照现有的高校体育体制与运行状态,下一次大学生体质报告的结果依然是“持续下滑”。“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中国近代有“东亚病夫”等挥之不去的历史烙印与屈辱史,面对全球,特别是中国周边日趋复杂的国际安全形势,正所谓“居安思危”、“忘战必忧”,大学生身体危机已经触及国家安危与民族存亡。

2)身体活动参与时间持续被压缩,大学体育目标难以实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应用,体力劳动逐渐被现代化机械工具所代替,社会生产面貌、生产方式的性质与内容改变的同时,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社会结构与社会生存活动,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习惯、身体发展水平等方面。生产力的提升,大大加速了劳动生产过程,繁重体力劳动大大减少,甚至不需要人体直接参与。如今,新媒体、大数据时代甚至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智能手机、网络信息化与交通工具的便捷,在将我们的肢体从体力活动解放出来的同时,又将我们置于海量的信息之中,使得我们的身体感知、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被这些信息平台所肢解,甚至连基本的跑、跳、攀、爬等身体技能都开始逐渐退化[5]。现代社会就好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予人们舒适生活方式时,也剥夺了人们身体活动的机会。大学生群体无疑是这一社会变化的最大群体之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网购等,已经达到一个近乎痴迷状态。以美食美团为例,由于下制订单的便捷与配送服务的周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宅”在宿舍,懒得走出宿舍,走到学生饭堂,谈何走向操场进行身体锻炼。客观环境的诱惑加之主观意识薄弱,盲目的大学竞争与应试教育,使得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时间进一步被挤压,“普及与提高”、“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在大学体育将演变成为一个伪命题。

3)身体审美价值的社会导向性偏差,“终身体育”成为“无本之木”。

身体意识形成始于婴幼期,青春期是主要发展变化阶段,这一时期个体所感知来自社会环境的评价,将对个体身体意识发展与建构产生深远影响,学校体育多元化思想对身体教化有着整体性影响[6]。当下,身体在社会领域的回归,使得身体被关注、尊重的同时,又使得身体被滥用,成为感官化、欲望化的对象。尤其在新媒体全面渗透的时代,身体符号充斥社会每个领域,并不断异化为消费与娱乐对象,以至于人们对身体的兴趣已超过对身体观赏的程度,尤其是对女性的身体。例如,在审美性质偏离的身体苗条之风盛行下,节食、减肥以及整容等成为时尚。在当下视觉文化的场域之中,以重塑形体为口号的社会运营活动已成为空前繁盛的身体文化产业[7],包括大众传媒广告营销业。于是,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推销,将被誉为“男神”、“女神”的身体容貌鼓吹为身体理想标准,以至于民众被置于这种压力下而觉得自身身体存在众多缺陷,从而迷失了自我实际身体感受体验与能力[8]。不幸的是,大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正好迎合了当下身体变异的潮流,成为身体审美价值导向偏颇的思想奴隶。认知层面的偏差将对大学生的身体观产生深远影响,而现有的强制性体育课程及应试教育本质的拙劣,无疑将学生推向博弈双方的偏差一边。大学生身体价值观若未得以扭转,“终身体育”就是一句空话。

1.2 高校体育课堂的生存危机

1)高校体育课堂功能弱化与替代,危及体育课堂和体育教师的存在价值。

高校体育指大学阶段各类以增强体育认知与体验、提升体质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愉悦身心等体育活动方式,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体育社团、课余运动队训练、运动会、体育文化艺术节等,是大学生进行身体运动的最普遍与最直接形式,也充分反映出高校体育的本质特点与价值。结合教学实践,对高校体育课堂功能弱化及功能的替代危机做如下分析:高校体育系统各个要素的区别与竞争主要在于校园体育时间与空间资源的分配,进而决定各要素功能的实现。高校体育课堂以行政的手段获取最为丰富的空间资源,但是其突出缺陷却表现在学生有效身体练习时间严重不足,而且这一练习时间有进一步被缩减的趋势。没有练习时间的保障,那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目标就难以保证;而体育课堂“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这一目标,其实通过体育社团、运动会等更容易实现。从各个要素结构特征分析,我们认为高校体育课堂区别于其它体育要素的最大优势在于体育教师的指导与科研所构成智力支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体育课堂的功能不断被其他要素所取代,特别是高校校园新媒体的普及,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路径增多与即时性大大增强,这极大地削弱了体育教师、体育课堂对体育知识的垄断地位,加之校内学生体育社团等的功能与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已经危及体育课堂与体育教师职业的存在价值。试想一旦体育课堂功能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出现非常突然,超出了学校体育体制的调控范围,体育课堂的结构无法继续维持下去,高校体育课堂的存在价值也将随之消失。

2)高校体育课堂存在被持续边缘化的危机。

高校体育课程地位的现实困境,归因于高校体育学术和文化的缺失,这也是我国大学模式政府集权与学科垄断制度背景下割裂的结果,导致我国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荒漠化。在现实的高校学科管理制度中,获得学科准入资格的各个学科门类,其社会地位表现出参差不齐,甚至差异显著。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学科等级反映出一个学科知识体系以及它的的组织在高校系统中的地位与兴衰命运。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资源的争夺,特别是稀缺资源的获取,关乎其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校本优势特色的发展,于是各学科呈现发展失衡。高校体育学科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模式现状与学科底子薄弱,无法在高校学术场域获得平等的话语权[9]。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体育的改革从未停止,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上从未被动摇,但是在现实中却裹足不前、屡屡受挫。无论是在以德育为主体的时代,还是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时期,高校体育充其量仅是担当手段和辅助工具的角色,体育教育主体出现认识错位、体育政策执行不力等导致学校体育工作失范[10]。近些年推崇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潮也引发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讨论,但是从大学生身体素质30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来看,这些讨论仿佛是坐而论道。究其缘由,很大程度是因为我国体育学科理论的苍白及制度保障的缺失。试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大学学科建设中,体育课堂没有学科优势,又没有制度保障,只能游离在大学体制的边缘。如果体育课堂不进行外部机制与内部结构功能的变革,最终只有被取缔或取代结局,而现在只是缺少打破这个临界的一根稻草。

2 高校体育身体危机与课堂危机的关联

2.1 体育课堂在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的角色

教育结构功能主义认为,要把教育结构中可控与可变因素剥离出来,而后通过控制上述可变因素来考察与分析教育结构相应的功能变化[11]。高校体育课堂在结构上有其自身独特性,突出表现在身体练习手段以及身体适应的运动负荷。体育课堂教学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以及培养人格、锻炼意志等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学生身体承受适宜的运动负荷为前提[12]。大学体育众多目标中,无论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技能的形成、社会能力的提升,还是心理素质的改善等,其目标达成都符合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一般规律,而量的积累的关键变量就是时间。高校体育系统各个要素相互关联,各个要素系统必须拥有从外部环境获得所需要的资源手段,这里的资源就是开展身体练习活动所必需的时间、空间资源。基于高校体育系统各要素在结构(时空资源占有)功能上的特征,对各个要素主体功能进行了定性阐述:体育课堂突出体育规律认知和智力支持;体育社团重点在运动体验、提升身体素质和繁荣校园文化;课余训练与竞赛则是以普及与提高,校内示范和榜样以及校外成绩和运动水平提高为主要目的;运动会和体育节应是以参与体验,榜样和示范,丰富校园文化为主要功能。因此,在大学体育功能实现的过程中,体育课堂的角色定位应侧重在体育规律认知和智力支持方面。

2.2 教学主体对体育课堂价值认知偏差,加速课堂危机和身体危机

高校体育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均是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主体。高校体育教师的价值感来源于自身的存在感与认同感。多年来,体育在高校学科体系中地位处于弱势。这必然波及到高校体育教师的学术话语权、职称评审及收入水平,从而影响存在感与价值认同。目前学校体质观和教育观、师生体育观存在偏差,学校体质健康促进矛盾重重、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锻炼质量不高[13]。体育教师对运动项目技术、技能和学科知识的价值观念,与高校管理层、政府,甚至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观价值认同,很难从客观化角度加以调和。在高校体育学科角色、定位以及发展前景迷茫的背景下,体育教师的价值认可、身份认同、职业成就感,甚至归属感都会受到消极影响,以至形成偏颇的价值认知。试想,如果课堂设计与引导者以消极的态度定位课堂价值,那么体育课堂及其功能将“名存实亡”,更谈何创新与发展。

其次,学生主体。由于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匮乏,使得以学科知识掌握程度为核心的考试成为筛选学生能否进入下一学段更好学校学习的基本形式,而且学校体育思想从单维向多维转变中,学校改革呈现身体运动弱化趋势[14]。整个应试教育系统已形成“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则不学”的观念[15]。在体育没有涉及应试教育这一系统(高考),并成为重要决定因素之前,学校体育的地位仍将继续不被重视,其累积效应必将波及高校体育。由于基础教育期间对体育课态度的累积效应和思维惯性,高校体育课堂在学生意识层面的地位仍然较低。而高校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评价盛行的结果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物理”层面的强化功能[16]。这种应试教育式的、带有功利性的体育课堂学习评价,使得教与学双边带有强烈的目的性,限制了学生个体化与个性化的发展,进而造成教与学双边关系的分离。于是,围绕在大学生周围这些诸如学科建设、大学核心竞争力、社会氛围及学生自身体育课潜意识因素都是对体育课的重要性形成反向影响。如果教与学互动的受教育主体(学生)对课堂的态度以消极,甚至叛逆方式应对,那么大学生体育课堂只能沦为课程强制体制下学生获取学分的手段,课堂教学改革便成了“空中楼阁”,最终流于形式与口号。

因此,高校体育课堂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对课堂价值认知的偏差,可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状况,即学生课堂需求持续减弱、课堂教学与体育教师存在价值持续下降、学生体育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性与智力支持功能不断弱化,于是学生在体质健康促进中得到的有效智力支持越来越少,最终又加剧学生体质下滑的危机。

2.3 需求成为缓解身体危机与课堂危机的焦点

需求是人的能动性的动力源泉。任何社会现象,皆以社会的需求和人的需求为产生、发展及消亡的依据。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期,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构建和主体意识形态都在发生变化。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交流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并且加速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17],并给予大学生更多观念、说法求证的途径[18]。由于高校学生的体育素养尚未能达到自主进行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仍然执行强制制度,即上体育课有学分要求,成为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等[19]。于是,高校体育课堂中,学生需求与课堂供给的矛盾产生,表现在大学生对行为主义衍生出的体育知识权威的敬畏,但由于体育教师对运动项目知识垄断式的占有,使得体育教师对这种行为主义过度运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毫无个性可言,甚至由敬畏产生恐惧。

衡量课堂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课堂参与及学习行为的表现。高校体育课堂“以学生为本”原则的体现,首先看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是否以学生为起始点,是否能满足学生需求,尊重学生反馈的意见,保持与学生平等和协作心理,这个也涉及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取以及学习评价等;其次看学生的课堂参与态度、行为表现、学习体验及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20],这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和策略成败。以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例:在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选定上,美国大学体育课将运动项目教学、竞赛与学生娱乐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基本采取自选运动项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均是经过学生选择、学习评价反馈和教学评估后,反复推敲、筛选,最终才确定的[21]。大学生作为体育课堂活动的主体,其需求应该成为我国高校体育课堂改革的立足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应正视这种供需关系,将其转化为改革动力,引导需求、完善供给,最终形成教与学相长的局面。因此,我们认为大学体育课堂的发展也存在学生身体需求与课堂供给的一般规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所强调的需求,并不是一味迁就学生,过分强调学生的兴趣,而是以学生身体健康、身体素质提升的科学性为前提。身体危机和课堂危机均与学生身体活动参与息息相关,找到两者的共同需求点,才有利于化解危机。学生身体活动参与积极、活动时间有保证,身体素质最终会形成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同时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 对高校体育课堂改革的建议

3.1 体育课堂应突出智力支持的核心职能与互动分享

高校体育课堂是大学生学习存在经验的过程,是师生追求主体性、经验分享的过程[22]。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堂被赋予了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多维度功能与目标。但是,在有限时间与空间的体育课堂中,要均衡地实现上述所有目标和功能,相当困难。高校体育系统与各要素的结构功能特点,其实就是时空资源的占有与配置差异。针对体育课堂的师资与科研优势,课堂适合提供智力支持,传授知识与解答学生在体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主要形式,重点在运动理念与技能层面。将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的传授上,注重学生体育知识、技能传授,最关键的是解决学生在运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课堂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3.2 把握体育系统各要素结构与功能,做好体育课堂的职能定位

结构功能主义把教育看成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同时又把教育本身视为一个相对的整体。一切系统都有自身的结构,这个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一般属性。系统理论着重结构、功能与要素彼此之间的基本原则,例如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等。在由多个要素组成的系统中,每个要素都是对系统所形成的结构二者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去掉任何要素,对系统的结构将会造成影响,甚至破坏。站在高校体育教师的立场,以体育教育学视角审视大学体育的结构、功能与价值,体育在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文化生活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是发掘、培养大学生潜力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可替代。高校体育整个系统,由体育课堂、体育社团等多个要素组成,而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只是整个系统结构中的一环。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要基于高校体育的大系统,以大体育观审视,突出课堂教学的结构功能优势。

3.3 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及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

合理利用评价的杠杆作用,引导学校、教师与学生主动参与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增强主体意识和内驱动力。首先,学校层面。高校体育的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国家在对一所大学的教育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评估中,应将体育课堂教学的软硬条件及学生体质状况列为重要指标,采用主管校长问责制,严格监管;对不达标的高校,实行社会媒体公开通报,必要时可采取暂停招生的措施。其次,教师角度。改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制定体育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绩效激励机制,鼓励一线岗位协同创新。只有体育教师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新,才能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再次,大学生角度。加大大学生综合评价体育课堂参与及体质健康权重,促进体育课堂参与积极性。大学生体育课堂参与意识薄弱,除受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之外,与大学生评价体系缺乏对体育重视高度相关。如果体育课程、体质状况与大学生综合评价、评优评先直接相关,甚至涉及毕业与就业,那么每个大学生都会重视自身体育课堂参与。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Z]. 2015-11.

[2] 张磊,王健. 身体: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研究的重要视角[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6):97-103.

[3] 李记. 为何北大学生军训会有3 500名晕倒?[N]. 北京青年报,2012-09-18.

[4] 王静. 大学生征兵体检凸现体育锻炼不足[N]. 中国体育报,2007-11-21.

[5] 郭海霞. 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6] 吴瑞红,江文奇. 学校体育思想之身体教化指导的整体化研究[J]. 体育学刊,2016,23(1):109-111.

[7] 廖述务. 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

[8] 杜高山. 从分析到实践: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与体育研究[J]. 体育科学,2014,34(11):74-79,96.

[9] 陈慧. 我国大学体育学科建设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11.

[10] 丛灿日,付冬梅. 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失范的归因及应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引发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15,22(6):93-98.

[11] 王景. 比较教育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J]. 现代教育科学,2006(12):114-115.

[12] 何芳. 大学体育课堂环境评价的实证研究[D]. 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09.

[13] 王献英. 学生体质健康增强的难题与协同促进策略[J]. 体育学刊,2016,23(3):112-115.

[14] 赵霞,王帅. 学校体育改革中身体运动的弱化[J].体育学刊,2015,22(2):77-80.

[15] 谢冬兴. 社会转型期高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尴尬[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102-107.

[16] 刘扉. 体育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回顾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4):91-94.

[17] 徐振祥. 论新媒体传播对青少年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观成长的影响[J]. 学术论坛,2012,35(4):210-212,225.

[18] 谢冬兴. 转型期高校体育课程学生权力社会学审视[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99-105.

[19] 彭庆文. 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9.

[20] 沈丽群,季浏. 基于课堂观察下的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6):88-91.

[21] 隋晓航. 美国大学体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22] 尹小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政策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身体体育大学生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de身体
2016体育年
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体育梦”
身体力“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