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BA不好使了?

2016-12-20姚玮洁

东西南北 2016年21期
关键词:名校学费硕士

姚玮洁

很多MBA的学生并不缺钱,只是需要北京户口,但2013年,北京出台的相关规定,让MBA的学生在北京落户的愿望成为泡影。

与10年前相比,MBA看上去似乎没那么火了。

MBA中国网提供的《MBA招生行业2015-2016年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02年,MBA的报考人数一共是5.0226万人,这个数字在2012年增长了一倍,涨至10.6862万人,之后的2013年为12.2701万人,2014年为12.8299万人,但到2015年,回落至10.7176万人。

尽管报名人数并非断崖式下跌,但其突然下降的趋势仍传递出某种信息。

据调查,MBA降温,原因包括了教育政策的变更、自主面试的提前、专业硕士的冲击、户口政策的调整、学费的上涨、党风廉政建设的推进等一系列因素。它们,使得MBA教育蜿蜒前行。

已非稀罕之物

MBA学员,曾是天之骄子——至少到2012年,情况一直还不错。

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是,1999年,急欲扩大阿里巴巴营业规模的马云,一口气雇了几十位中外MBA。MBA一下子被媒体推到聚光灯下。

“当时,管理人才没有培养渠道。企业觉得MBA拿过来就能用,所以很喜欢MBA学生。教育部多年来一直培养学术型硕士,后来,本着对专业型硕士摸索的态度,对MBA也十分重视,给了很多利好政策。”MBA中国网CEO张诗华说。

学术型硕士比较侧重于科研,是众所周知的传统型硕士;专业硕士则侧重于应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

然而,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根据《报告》,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复旦、人大等9所高校试行招收MBA研究生,首批招生只有84人。到2002年,全国MBA录取的总人数也不过3万出头。可到了2016年,开展MBA专业学位培养的招生院校已达234所,毕业生总规模超过20万。

数量多了,价值自然会发生减损。名校MBA依然炙手可热,一些不是名校的MBA学生日子就不好过了。

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MBA的技能只是管理人员的标配。“但今天的标配意味着MBA已非稀罕之物。”张诗华说。

他表示,不会让没有MBA学位的人进入管理层,“MBA有一些基本语言必须得懂,否则,我拿资产负债表给他看,他完全看不懂,怎么和这些人对话?”

但是这种标配资格的取得,已不仅仅局限于在国内学校就读MBA。随着教育产业的逐步开放,以及合作办学的出现,学生也可以选择在国外念MBA,这种学历已越来越多。另一种选择是,就读和MBA有同等认可度的、近年来兴起的MPA(公共管理硕士)、MPAcc(专业会计硕士)、JM(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学费还低。

雪上加霜的是,媒体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总是曝出“塞房卡”“拉关系”这种负面事件。“全是妖魔化!”张诗华表示,“实际上这些问题在大学本科、研究生中同样存在,因为MBA备受关注而被媒体聚焦放大。”

虽然曝出负面的以EMBA居多,但在大众眼里,MBA和EMBA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

在招聘大量MBA不久后,与MBA还未度过蜜月期的马云骤然变脸,开除了95%来自哈佛、斯坦福以及国内高校的MBA高管。

马云还说:“曾经送了好多员工去上MBA,回来却都变笨了,MBA都是案例学习,学习别人成功的模式并没有意义,要有失败的经验才会真正学到东西。”

一碗水端平

含金量的贬值,让有意愿念MBA的人纷纷观望。但报名人数和招生人数的下跌,更深层次上是一种政策降温,与教育部门的政策调整及学校招生方式密切相关。

从1991年MBA开办到2015年,MBA项目随着社会需求基本形成了两种稳定的模式:在职和非全日制攻读。

全日制MBA,是指考生需要参加每年1月份的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统考),被录取后档案和人事关系调到学校。原则上说,应全脱产在校学习,但由于各校政策不同,部分学校也有吸收在职非脱产人员就读全日制的情况。读完之后,发双证(MBA学位证与研究生毕业学历证)。学生毕业时,等同于应届毕业生。

在职MBA,考生不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参加的是10月份的全国联考(以下简称联考),被录取后不调档。主要针对非脱产的在职人员,利用周末等工作之外时间学习,读完之后发单证(MBA学位证)。

现在比较普遍的MPA、JM、MPAcc等专业硕士,也多是采取全日制和在职两种模式。

但是2016年形势发生了变化。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外,其他类别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的严肃性和培养质量。

从2016年开始,各校MBA项目只能招全日制学生参加每年1月份的研究生统考。但每年招生名额是按照以往招生规模合并计算,还是取消在职模式后对招生人数有所缩减,尚未有官方细则出台。

这一政策对MBA项目影响深远。“MBA作为改革先锋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被一碗水端平,不再有更多的倾斜。”张诗华说。

长江商学院一直以来只能招收联考MBA考生,政策变动带来的影响巨大。长江商学院工作人员张丽(化名)说,原来的联考录取办法不划分数线,按录取比例招收学生。并轨统考后,必然会强烈冲击原来参加联考的在职考生和招生学校。

张丽猜测,如果仅仅只是将全国联考并入全国统考,其实也没什么变化,但很多在职考生会认为并入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后竞争更激烈,难度更大,从而放弃考试。

该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凸显。该规定于2014年出台,2016年执行。2014年、2015年,为了赶上在职MBA的末班车,这两年报名MBA联考的人数一下子激增了5万人。

每年单证MBA平均录取5000人左右,联考取消后,意味着将有5000人无法通过这一渠道参加MBA学习。

提前面试动了谁的奶酪

进一步导致MBA降温的,则是各大院校为招到心仪考生而采用的提前面试选拔机制。泰祺教育集团创始人、校长刘庆梅认为:“提前面试是MBA报名人数下降的最重要原因。”

“以前都是先笔试、后面试。打个比方,2000个人报某校MBA,招300个人,剩下没考上的1700个人都是炮灰。如果其中过了笔试分数线的1000人想要继续念书,可以接受其他学校的调剂。”

2008年起,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探索统考的提前面试,清华、北大、人大等其他985院校迅速跟进。

“过了面试才有报名资格,相当于有了门票再报考。”刘庆梅说。

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通过面试后,达到最低国家线即可录取——北京华章培训学校北京分校校长王丽华给出的数据是,在已经通过面试的考生中,参加培训后笔试通过率甚至高达96%。

某种程度上,面试在MBA选拔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名校MBA似乎并不欢迎只有学习能力的学霸,而更喜欢管理经验丰富的人。

以前先笔试后面试,还能有部分名校落榜考生调剂过来,如今名校提前面试,通过面试的几乎全部录取,断了差校调剂生源的这条路。

一位招生办老师认为,“MBA毕业后拿硕士学历、学位,应按照国家研究生考试的规定,先笔试后面试,所有学校都应按照这个标准选拔人才,这种程序才是最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也是最公平的。”

许多其他相关政策也会影响学生就读MBA,比如户口政策,以及近年来的党风廉政建设。

多位采访者认为,户口政策的变化最终导致了部分考生放弃选择MBA。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商学院招生办主任仇馨淇说,预计其影响至少占到30%。

以前,参加统考的MBA学生,无论是在职生还是全日制脱产生,只要将档案交到学校,毕业后都能够取得双证、作为应届毕业生获得派遣,也意味着毕业后有机会重新落户。

不过,2013年,北京市出台规定,应届硕士生年龄超过27岁的不再批给进京指标。

本科毕业22岁,毕业3年才有资格报考,念两年出来刚好27岁。

2012年以后,毕业4年以上考上MBA的毕业生不得不放弃通过念MBA拿北京户口的愿望。

而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等政策,以及社会对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读MBA的关注,也导致政府官员和国企高管报名读MBA的人数大幅下降。

又贵又不好用?

学费的上涨也是有意报考MBA者驻足观望的重要原因。

根据《报告》,学费高低对19.1%的报考者没有影响,对46.3%的报考者影响较大。

除北京部属高校受教育部严格管控外,大部分学校学费每年都在上涨。名校在职MBA项目总学费几乎接近30万元,刚毕业两三年的学生根本没有这样的支付能力。

把前几年挣来的银子悉数奉上,甚至再向父母伸手,换来薄薄的一纸文凭,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很多人需要考量。

2016年,“学校在对外宣讲会上说,MBA毕业生平均年龄33岁,毕业年薪50万元。”北京泰祺培训学校老师、清华大学MBA毕业生熊姿说。

“这容易误导学生——毕业了怎么也能达到平均水平吧。可是,实际上是一些年薪很高的人拉高了这个水平,很多该找不到工作的人还是找不到工作。”

他们若找不到工作,往往会对MBA特别不满,这种声音传到社会上,影响了MBA的声誉,又会引发更多人质疑:又贵又不好用,MBA到底值不值得读?

其实,很多学校本来不想涨价,但又怕给人留下学费低是因为学校差的印象,于是,一个涨了,大家都跟着涨。

涨价也有学校筛选生源的考虑:交得起高额学费的学生,往往职位高、人脉好。“有些学校甚至会根据学生资产评估入学资格。”一位老师透露。

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成本考量,“教师、校外导师的课酬、海外游学、企业培训,哪样不是成本?特别是名校,师资和活动一定要和学校的名声相匹配,过去学费被严重低估了,现在‘涨回来有道理。”张诗华说。

另外,必须认识到,中国MBA教育本身也有一定的问题,这将影响人们在国内研读相关专业的欲望。

“同质化很严重,没有形成鲜明的办学特点,开设的234所学校,大部分都按照大纲来教学,教的都是经济管理那点东西。”张诗华说。

破除同质化需要从提高老师和学生的质量、制定严格的师生录取程序入手。

目前,有些学校已经开始注重特色教育。

(董亮荐自《瞭望东方周刊》)

猜你喜欢

名校学费硕士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唐维泽、段立作品
英国大学获准提高学费
法国优秀硕士奖学金项目:France Excellence”
大学学费不是该涨 而是该降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