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大潮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探索之路(中)

2016-12-20

中国纺织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纺织专业企业

(二)聚拢行业力量

现在评价社会组织,评价一个协会的影响力,有多少会员是个重要的指标。但作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更重要的是在于你能聚拢多少行业及相关的力量,大家信服你的权威性,认可你对行业趋势的分析,采纳你对发展的建议,积极参加你组织的各类活动并认为从中可以获益。所以如何聚集行业力量是联合会整个体系的重要任务。

在专业主管部门存在时,纺织行业在全国是有一套系统的,省里有主管厅,地市有主管局,县里有主管工业公司,凡系统内的企业都可以听到主管部门的声音。改革后撤掉主管部门,这套系统很快就不存在了。同时由于原来是部门管理,所以还有许多纺织企业分属其他部门管理,如农业部管乡镇企业,外经贸部门管三资企业,供销社管理以棉麻为原料的部分纺织企业,农垦部门、兵团、煤炭部门等等都管理着一些纺织服装企业。由专业主管部门转换过来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当时只是依靠旗下的十几个专业协会与总共二、三千家会员企业产生联系,这在全国纺织服装行业数十万户企业中,比例极小。可以说这个时候全国的纺织工业是处在一个很散的状态之中。在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状况下,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产业不断进步的形势下,散对行业发展十分不利,迫切需要行业组织起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和继承精神,花了几年时间聚拢行业力量,树立了权威性,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认可。

聚集行业力量,工业协会重点做了几件事。

首先,协会从2002年开始进行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改革开放以后,在一些县、镇区域,纺织产业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党和国家深得民心的方针政策,当地政府的潜心培育,发展优势,一村一品,一镇一品,一县一业,老百姓的积极投入,各类资本的不断涌入,形成了许多纺织产业集群,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但是这些聚集地区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不了解国际国内宏观形势,不了解行业技术产品发展趋势,盲目发展,低水平总量扩张,缺乏科技投入和开发创新,一味模仿跟进,忽视质量、检测监督,产品不可靠,生产、生活区混杂,安全事故多,生产环境差,不了解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跟不上中小企业需要等等。尽管有些集群地区不错,但总体上讲,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广大集群地区也是希望能融入到整个行业之中,特别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以提升本地产业水平,增加竞争能力,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工业协会认识到集群发展是我国纺织经济的重要特色,一个集群地区,少则百十户企业,多则千户企业,把多个集群组织起来,这是多么大的覆盖面,把行业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想法、思路,行业的意志一竿子插到基层,一下子就扩大了影响力,同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全方位的服务,一定会提高我国纺织工业的整体水平。于是在2002年选择了38个县、镇作为首批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此举受到出人意料的拥护,江苏省江阴县的领导甚至激动地说,我们可找到娘家了,有了专业依靠了。十多年来试点工作没有停止,试点单位不断增加,如今试点集群地区已经达到210个县、镇,这些地区的纺织主营业务收入已经占到全国纺织经济的40%以上,企业约在18万户左右,职工800万人。联合会每年度要召开一次集群工作会议,共议发展大计。而各个专业协会如服装、家纺、毛纺、棉纺、针织等都把本专业的产业集群更为细致的组织起来开展各种活动,提供服务,始终不断。在聚集产业集群地区过程中,中纺联还把与产业密切相关的流通领域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组织起来,2003年成立了“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为他们提供服务,得到积极的拥护和响应,如今“联盟”经民政部审批改建成“流通分会”,会员有430多家,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尽在其中,流通分会统计的营业面积在一万平米以上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有800多家,年交易额达2万亿元。足见其覆盖面之大。与此同时,中纺联的各专业协会也在不断扩大会员队伍。目前行业中的优秀骨干企业基本上都是专业协会会员,会员总数超过6000家。许多集群地区和骨干企业都是各专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或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单位,大家一起参与行业工作,共同商讨专业发展大计。现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一手抓几千家行业骨干企业,一手抓两百多个县、镇纺织产业集群地区,还有几百家全国最大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可以说把我国整个纺织业组织起来了。这样我们就有充分条件向国家说清楚全行业的情况,当好政府强有力的助手。

第二,继承过去传统,抓职工队伍建设。纺织业始终是重视职工队伍建设的行业。郝建秀、赵梦桃等先进人物,“存纱不落地”、“万米无疵布”等口号,几十年来始终被纺织人所传诵,被激励。改革开放以后在纺织工业部时期,领各行业之先最早成立了“全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在职工队伍建设上,工作开展的十分出色,受到党中央的重视,原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也给予高度评价,纺织职工队伍也被称得起最有战斗力的队伍,纺织人感到很骄傲。

新世纪以后,纺织职工队伍已经发展到近2000万人,但队伍结构和过去大为不同,原国有企业职工大部分转制,甚至退出,农民工已经成为主体。工业协会认为,行业职工队伍的建设对于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过去主管专业部门曾把纺织职工队伍建设搞得很好,如今,主管部门虽然撤销了,但建设职工队伍的传统不应该丢掉,做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要把他继承下来。工业协会组织各成员单位做了几件事。一是评选行业劳模。过去这个工作由行政部门搞,专业主管单位撤销后就停摆了。工业协会责成全国纺织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也称纺织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坚持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去争取,经过努力,有关部门与时俱进,用改革的精神处理了这项工作,同意继续进行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评选命名活动。并在2006年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起进行了评选和表彰活动,从此以后每五年举行一次。这项工作对于行业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对于行业提升士气,扩大正能量,鼓励先进,树立学赶标志,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看看今年召开完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后,山东鲁泰集团刘子彬董事长在欢迎本集团公司当选劳模归来的座谈会上讲的几句话,他说“公司全体员工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争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员工。在工作中以李艳华(鲁泰集团职工)为榜样,把个人的发展与公司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传承鲁泰人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精神,立足本职,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实际行动和辛勤劳动为推动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其实这就是我们通过评选全国纺织劳动模范在基层要取得的效果。也正是王天凯会长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向全国纺织行业职工发出的“要在全行业进一步营造和形成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浓厚氛围和价值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用劳动托起纺织强国梦”号召所得到的积极响应。

由于纺织行业从2006年开始评选并召开了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带头做了这件工作,国家主管部门还专门召开了座谈会,紧接着机械、轻工、化工等同样进行机构改革的几个行业都陆续开展了评选行业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的工作。

二是广泛开展职工技能大赛。搞职工技能大赛,是我们纺织行业的传统之一。如今协会各成员单位不仅把全国性大赛重新组织起来,而且搞的更加丰富多彩,诸如棉纺织细纱工、粗纱工,无梭织工操作工、针织经编工、纬编工,服装缝纫工、打版师,服装设计,家用纺织品设计大赛等等,红红火火,有的大赛能有几十万人参与。用全国性大赛推动了省市区域甚至企业的技能竞赛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开展职工学习技能,提高素质的工作。现在,联合会已经把各工种竞赛的优胜者,给予行业最高荣誉的“纺织之光”全国纺织操作能手的命名和奖励。

三是大力宣传企业文化。纺织行业中有许多成功的企业,使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得到了企业职工的认同。联合会也把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做为培养职工队伍建设的一项内容,注意发掘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优秀单位并在行业内推广,例如在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上已经推出了100家企业。在全行业宣传,鼓励行业向他们学习。中纺联还创刊了《企业文化》杂志,面向社会发行。

四是组织文体活动。目前已经在全行业举办了“全国纺织行业优秀歌手大赛”和“全国纺织行业乒乓球大赛”,丰富了行业职工的业余生活,增进了行业内职工的交流。

在抓纺织职工队伍的建设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坚持和全国总工会轻纺财贸烟草委员会密切合作,从2002年以后,每年年初都要举行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商讨安排全年合作开展的工作。

(三)凝炼行业战略

国家发展要有战略规划,同样行业发展也要有战略规划,过去这些规划一般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当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撤销后,综合管理部门则很难顾及到行业。但是国家发展战略确定之后,是需要各行各业支撑的,其发展之策略是要各行各业贯彻的,所以,没有专业主管部门,行业问题也要有人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供政府参考决策,以引导行业前行。中纺联全面登上历史舞台后,认识到本身虽然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只是社会组织而已,但做为全国性的行业组织,还是应该把行业的事情说清楚,尽管这其中的很多工作公益色彩浓厚,和服务收入也挂不上钩,但是国家需要,行业需要,因此应满怀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用心去做好。正是由于中纺联以开拓精神办协会,立足行业,举起行业大旗,并脚踏实地工作,所以得到了全国纺织行业企业的认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同时在国际上也树立了威信。

全国性行业协会具有可以聚集和组织全行业专家、学者、骨干企业家、优秀管理者一起研究行业问题的条件,具有和行业外相关单位包括政府部门讨论工作的条件,也具有和行业基层密切接触的条件,因此,全国性协会就有条件、有可能把行业的事情说清楚。而协会的作用和价值就在于凝炼,把行业的事情、专业的事情凝炼出头绪来,形成行业和专业的认识和意志,并把意见和建议提供给政府、行业、企业参考、这样才能推动和促进行业发展。没有凝炼,就没有引导。

比如行业总体发展规划问题,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纺织工业主管专业部门都要制订中长期行业发展规划。“十五”规划期间,正值机构改革转换;“十一五”行将到来之时,国家编制规划主管部门曾有意搞全国性招标,编制行业规划,但最后还是确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起草。嗣后,“十二五”、“十三五”的全国纺织工业发展规划,《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等均由中纺联起草,然后由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组织讨论,修改,审定,最后发布。2011年,杜钰洲会长亲自主导,汇集全行业智慧制定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该纲要提出了建设纺织强国的四大战略,即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以5篇22章73节内容,详细解析了如何走强国之路,成为引导全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南。

又如行业科技发展问题,小平同志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把科技发展作为国策,制定了具体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任务和目标,那么行业必须根据国家的战略和本行业的实际,提出自己的行动计划。2004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次组织召开了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会上发布了《2004-2010年纺织科技发展纲要》,明确了这个阶段纺织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提出了要重点攻关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大技术装备,即所谓28+10;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又召开了《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大会》,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明确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提出了要重点突破十大类50项关键技术,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即50+110。今年九月又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三五科技进步纲要》,确定了重点任务和目标,提出了要突破六大类30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推广100项先进适用技术,简称30+100。无疑,这是根据行业的实际情况,凝炼出来的结果,给全行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任务和目标。

再如品牌问题。“十一五”期间,杜钰洲会长就强调纺织行业重点要抓好科技和品牌工作,并且具体指出品牌的几个要素,一是设计,二是品质,三是快速反应,再加上社会责任,深刻揭示了抓品牌工作的方向。

上面讲的都是事关行业全局战略的例子。而联合会各工作机构,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各个专业协会进行的工作,都是凝炼行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不同方位、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凝炼出专业的发展思路和途径。从“十一五”开始每个五年规划,棉纺织、毛纺织、麻纺织、丝绸、针织、长丝织造、化学纤维、印染、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服装、纺织机械十二个专业协会都会在全国纺织工业整体规划框架内编制出本行业的五年规划,协调,指导本专业企业的发展。

化纤行业是纺织重要的原材料行业,目前全球纺织原材料,3/4来自化学纤维,而我国又是全球最大的化学纤维生产国,2015年产量达4800万吨,占比达70%。如何引导我国化纤产业发展是个重要问题。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不仅提出过生物质纤维及生化原料及科技与产业发展三十年路线图等许多战略设想,而且从2012年推出了“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活动,搭建起了一个行业公共平台,对于化纤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打造品牌,起到了强有力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形势变化,每年提炼出不同主题,例如2016/2017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的主题为“颠覆与重塑”,“颠覆”表现为原料颠覆、工艺颠覆、应用颠覆;“重塑”在于理念重塑、产品重塑、价值重塑,分为四大篇章,纤.呵护;纤.绿色;纤.智汇;纤.雅幻。五年来,发布活动影响力提升,越来越多的性能优异的纤维品种进入视线,每年发布的纤维品种都具有突破性和引导性。这项活动有力地提升我国化纤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家用纺织品行业是在过去称为针织复制行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家纺”的概念,经过实际工作的摸索,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提出了“大家纺”的概念,并把家纺产品分为,“巾、床、厨、帘、艺、毯、帕、线、带、绒”等各类产品,正是这种凝练,使松散的企业积聚在“大家纺”的大旗下,分类指导,开展交流、学习和协作。促进了家纺行业结构的完善和专业门类的发展。

印染是纺织行业中的重要环节。纺织是用水大户,而印染产生的废水又在纺织全行业中占80%,因此,其节能减排任务异常艰巨,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就成为该行业重要的措施。中国印染行业协会从2007年开始不断总结行业中的先进经验,至今已连续推出10批,共二百多项“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在全行业推广,潜移默化,促进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取得了实效。

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从二十世纪末,就开展“中国流行面料”评选推广工作,十几年来,不仅评出大量优质面料,建立了上百个各种品类的产品开发基地,而且产品开发中心从中归纳了面料发展的流行趋势,在各个展览会、行业活动上进行发布,从而带动我国面料水平的整体进步。

(四)坚持服务为本

作为全国性产业协会,要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起到桥梁纽带作用等等原则精神,中纺联从运行之初就已经十分明确了,但是要真正从过去的“管理”转到“服务”上来,中纺联还经历了从外部到内部,从内部到外部的种种考验,才逐步迈上“服务为本”的轨道上来。

2001年中纺联刚刚运行不久,就在展会问题上遇到大麻烦,也可以说被当头一棒。《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从1993年纺织工业部时就开始办,每年一届, 2001年国家机关改革当年,有关主管部门莫名其妙的把主办权批给了企业,而把一直主办的中国服装协会排除在外。正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据理力争,提出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是一项重大的行业活动,应该由行业协会主办,而不应该把协会排除在主办单位之外时,个别记者就利用国家级媒体对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指名道姓提出批评。报纸2版通栏大字标题赫然写着“脱了‘官服,咋还放不下‘官架”,副标题写着“九个国家局撤消改成中介性质组织3个月了,个别行业协会还是找不准角色定位”,报纸还专门配发了时评文章,一时间,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上风口浪尖。面对这种情况,协会向主管单位国家经贸委反映,请求出面协调,使问题得到公正解决。经过了这场风波,协会更加坚定要搞好行业展览会的决心。2001年9月5日,在协会工作会议上,杜钰洲会长讲,我们协会要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打开市场,我们不但要组织好国内的大展,还要走出去办展,美国展要搞好,还要组织欧洲展。协会的市场部、贸促分会,你们不是展览会的“经营者”,而是打开市场的“组织者”。杜会长的讲话是把协会对办展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十几年来协会办展坚持“服务为本”的思想,一切从行业发展出发,从企业利益出发,为企业服务,诸如展馆展区不断调整、为产业集群地区宣传区域品牌创造条件、为流行趋势发布开辟专区、大力邀请国内外买手参加展览会,为专业人士设专场等等,每届展览都有变化,为适应新形势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如今中纺联主办的全国性的纺织展览会越办越专业、越办越精、越办规模越大。2001年到2005年五年时间办展面积共约100万平方米,而今年一年办展面积就可达百万平方米,其中国际家纺展16万平方米,国际纺机展17万平方米,上下半年两届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15万平米、两届国际面料和辅料展42万平方米、还有国际纱线展和国际针织展等,这么大的规模在世纪初时都不可想象,现在全球数一数二,受到行业和企业的拥护和欢迎。同时,中纺联组织的美国展、欧洲展等境外展也获得了企业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展。(待续)

猜你喜欢

纺织专业企业
物流告急,纺织企业发出呼吁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大事早知道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纺织服装企业捐款捐物一览表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