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天止于“呵呵”,分手源于“哦”

2016-12-20武小瞿不是媚娘

中外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麦克斯幼童镜像

武小瞿不是媚娘

“哦”的伤害力有多大?网友“叶呆呆”深有体会。她和男友是异地恋,十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在QQ告诉他,男友只回了一个“哦”,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被男友极力挽回,但从此“哦”成了他们网聊的禁语。

“呵呵”与“哦”等类似词汇,为何会如此伤人?因为,它们不是一个真正的回应。

你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你如何回应别人向你发出的声音?这是沟通能力的基本。

很多成年人感觉到,若对方没有回应或不及时回应,自己的情绪会产生巨大波动。幼小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许多客体关系心理学家们都讲到一点:对幼童来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并且,幼童获得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他未来的沟通能力。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学三论》中讲到一个故事: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及时。最新研究发现,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而妈妈能在七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若超过七秒,受挫感就会生出。若总是受挫,甚至总是彻底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应。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极可能都有这样的背景。

这样说,可能会让人感觉到压力很大。其实,准确回应并不是特别难。一个网友讲到她的故事:儿子和外婆玩,我就去洗脸。他疯得很高兴,突然跑来说妈妈,妈妈。我对他说:嗯,妈妈在洗睑。我突然意识到他是想告诉我他很高兴。我说:“你是不是很高兴啊?”他“嗯”了一下就自己跑开了。

很多哲学家表达过这一观点: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孩子便有了存在感。

如果总是精准而及时,甚至是同时的回应,那就成了最迷人的事情。

电影《铁甲钢拳》,对这一渴望进行了最迷人的刻画。十一岁的男孩麦克斯,找到了一个镜像拳击机器人亚当,最终在拳击界创造了一系列奇迹。这个机器人,有一个特点,即百分百地按照镜像的方式,精准地回应麦克斯的动作,这给了麦克斯巨大的快乐。

一个“哦”之所以险些制造了一起分手,是因女方火焰般的热情,如同叩在一块冰冷的石头上,只得到了一个最简单的回响。许多人,可以为恋人做一切奉献,却给不出情感回应。

我曾见过很多人说话时,每句话的后几个字,音调会突然下降,变得如蚊子呻吟般难以听见,于是,和他们对话就变得太累。

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别人,这不容易做到,不过,比这一点更关键的,是我们首先得意识到,我们那些关于互动的人格特征,并非就是天生的,而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它可以改变。

猜你喜欢

麦克斯幼童镜像
两盒生日蛋糕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赞赏·奖掖·疏离:李鸿章、陈兰彬因留美幼童而交往的三部曲
帮不上忙
《疯狂的麦克斯4》当选 本世纪最佳澳大利亚电影
一个神奇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