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自己发明的5个科学家
2016-12-20惠子
惠子
许多科技诞生之初是为了造福人类,然而,让发明者痛心不已的是,这些技术会慢慢变质,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反而让世界变得更糟糕。下面的5个科学家就十分后悔自己的发明。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发明:炸药
虽然诺贝尔早在1896年就已经去世,但直到今天每年他的名字都会不断被提起,其中的原因就是他是诺贝尔奖的创立者。诺贝尔创立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等奖项已经成了各领域的最高荣誉。在这些奖项中,诺贝尔和平奖却有着某种讽刺的意味。按照诺贝尔的遗愿,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可他创立这项奖项的资金来源于他最著名的发明——炸药。
早在1847年,就有人发明了烈性炸药——硝化甘油,但这种炸药极不安全,很容易突然爆炸使许多人丧命。为了让炸药变得更安全和更稳定,诺贝尔着力改进硝化甘油。1867年,他加入了稳定剂到硝化甘油中,最终发明了一种更安全的固体炸药。
最初,炸药的发明在开矿、铺路、修建建筑过程中得到了很好地应用。但很快被各国军队大规模地应用于战场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由于炸药广阔的用途,这项发明为诺贝尔带来了巨额财富,但也让他受到许多人的指责,那些在战场上失去了亲人的人尤其痛恨他,当诺贝尔去世后,一家法国报纸公开刊登欢庆讣告,声称“那位死神商人终于去世了。”在看到因炸药的发明、许多战争变得更残酷和血腥后,晚年的诺贝尔奖对自己的发明后悔不已,在他去世前,特意用自己的遗产的一部分设立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和平事业的促进者。
阿瑟·高尔斯顿
发明:橙剂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陷入了僵局。越共游击队选择在丛林茂密的山区穿行,利用丛林做掩护运输物资、开展游击战。美军即使在武器和火力方面有绝对优势,由于丛林的阻挡,也很难顺利大规模地出击。为了改变被动局面,美军决定实施一场旨在清除丛林的“牧场行动计划”。在这项计划中,美军用飞机向越南丛林中喷洒了7600万升落叶型除草剂(橙剂),喷洒的面积占越南南方总面积的10%。这个计划顺利清除了遮天蔽日的树木,但也留下了到今天还没法解决的环境灾难。
橙剂含有毒性很强的化学物质,造成了成千上万的畸形儿,还有同等数量的成年人终身被健康问题困扰。由于橙剂化学性质十分稳定,进入人体后,需要14年才能全部排出。在经过一系列食物链的自然循环中,橙剂又会被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对于环境的影响就像噩梦一样挥之不去。这个计划可以说比任何一场简单的“屠杀行为”还要恐怖百倍。
橙剂投入到战争的可怕场面让亚瑟?高尔斯顿坐立不安,因为是他的发明直接促成了橙剂的研发。高尔斯顿是美国植物学家,毕生都在想着如何帮助植物生长。经过不懈努力,高尔斯顿终于合成了一种叫三碘苯甲酸(TIBA)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加快大豆开花结果,但负面作用是使得大豆会掉落更多的叶子。他没想到的是,美国军方注意到了他的研究,并用它来制造化学武器,军方生物学家研发出了橙剂,并用来在越南战争中摧毁敌人的农作物。
在见证了橙剂造成的毁灭性灾难后,高尔斯顿震惊于自己的发明竟然会被这样使用。从1965年起,他一直游说美国政府部门结束橙剂的使用。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才颁布禁令禁止橙剂的使用。但这场橙剂引起的风波和造成的灾难性环境后果直到今天仍未消散。2004年有500万越南橙剂受害者集体起诉美军,关于美军应该对越南受污染地区妥善治理的要求也从未停止过。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
发明:AK-47
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是二战时期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在纳粹入侵苏联期间,像那个时代任何一个爱国青年一样,卡拉什尼科夫的最大理想就是保卫自己的国家,为此,他参军入伍。在军队里,他得以接触到前线的战士,当他听到他的战友们抱怨他们被迫使用无效的和危险的步枪,根本无力阻挡德军的自动式武器时,他有了改进武器的决心。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发明了AK-47突击步枪。AK-47突击步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产和最有效的战斗武器,其设计简单、造价低廉,而且在最极端的气候条件下,AK-47突击步枪也很耐用。因为这项发明,卡拉什尼科夫在苏联获得了英雄般的地位。
由于制造技术不复杂,除了枪管和扳机需要订购以外,其他零件在村落的作坊里就可以制造出来,从发明出来到现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在大批量生产盗版的AK-47。官方数字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90%的战争都有AK-47的影子,AK-47已经出现在全球92个国家,造成了高达700万人的死亡。进入21世纪以来,AK-47流向了那些战争频发的区域,成为恐怖分子和分裂团体最常用的武器。
作为发明人,也作为虔诚的东正教教徒,看到自己的发明正成为一个高效的杀人工具,卡拉什尼科夫一生都活在愧疚和自责中。在2013年去世前,94岁高龄的他写信向俄罗斯东正教教会的教主乞求宽恕:“我的精神痛苦是难以承受的,我的心疼痛难忍。我一直有同样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我的步枪剥夺人的生命,因此我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94岁,一个农民的儿子,根据他的信仰东正教,应该为死去的人哪怕是敌人负责吗?”
教会领袖赦免了他,并感谢他发明的这部枪支对于保卫国家的贡献,但卡拉什尼科夫还是在愧疚中于6个月后病逝。
卡姆兰·洛曼
发明:武器级胡椒喷雾
许多人在切辣椒时,如果眼睛没有保护好,就会被灼热的疼痛折磨得眼泪直流,这是因为辣椒中含有辣椒素,会促使微血管扩张,还会刺激痛觉神经。想想用辣椒做一款武器,是不是会让“敌人”知难而退呢?这就是武器级胡椒喷雾发明的初衷,不过这项发明最初却并不是用来对付人的,而是对付狗。
胡椒喷雾早在1960年就已经被开发出来了,它的作用主要是为美国邮政员服务。由于美国许多家庭都会养狗,为了让这些送信员不被狗咬伤,研究者们专门开发出了这款驱狗武器。这款武器的效果很明显,启发了另一个用途——对付罪犯。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始武器级胡椒喷雾的研发工作,负责此项研究的是卡姆兰·洛曼。
洛曼并没有让FBI失望,没用多长时间,他就发明了辣椒油树脂(OC),辣椒油树脂提取自辣椒中引发烧伤感的化合物,它能提供530万斯科维尔单位(斯科维尔为辣椒单位,形容辣椒有多辣),这种辣度比世界上最辣的天然辣椒的热量还要高五倍。洛曼认为当警方使用OC对付暴徒时,既能避免警方的伤亡,也会起到很好的威慑的作用,因为OC会让人暂时失明,呼吸困难,产生持久的烧灼感和剧烈咳嗽。而与搏斗产生的可能的身体损失相比,这种胡椒喷雾引发的不良身体反应只是暂时的,因此很安全。为了警方能安全使用,洛曼特意编写了胡椒喷雾使用指导手册,并亲自训练军官们该如何正确使用。洛曼自信满满地认为这款胡椒喷雾的发明在20余年的时间里成功挽救了成百上千人的生命。
但让洛曼始料不及的是,这款武器后来又有了更危险的用途——对付和平示威者。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美国,美国民众希望通过这种和平示威活动,表达对金融权贵阶层掌握大部分财富的不满,指责他们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却遭到警方用OC强力驱赶。洛曼不愿看到的是他发明的OC成为民主的阻碍。2011年,洛曼在《今日民主》节目接受采访时,对于警方使用OC对付抗议者表达了强烈的谴责,认为这并不是OC开发的最初目的,并呼吁警方停止用这种武器对付平民。
弗里茨·哈伯
发明:合成氨
19世纪,欧洲种植业使用的氮肥,全靠运输和购买来自智利的鸟粪。但到了20世纪初,智利的鸟粪即将耗尽。这意味着欧洲种植业将全面崩溃,数以百万计的人口会被饿死。为了解决这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英国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国际奖项,鼓励科学家们积极开发人工合成氨,因为氮是难以储存、应用的气体,因此通过氮氧化合物——氨来储存应用比较理想。
弗里茨·哈伯积极响应了这次的研发工作。哈伯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在这次英国合成氨奖项的争夺过程中,哈伯的想法是将在空气中的自由氮固定成可用形式氨。在德国相关部门的支持下,1909年哈伯成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
合成氨的发明革命化了粮食生产方式,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能够大规模种植,粮食产量成倍增长,全球饥荒问题也得以解决。凭着这个发明,哈伯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了德国最重要的科学家。
事情似乎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哈伯变成了德军统帅部的指挥官。他相信如果他把氨气变成武器,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尽管他的妻子以自杀抗议,他仍固执地发展出了武器化氨气,并为德军研发了防毒面具。
针对德国人将毒气用在战场的行为,法国人不甘示弱。哈伯的主要对手以及前同事维克多·格林尼亚,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针对性地开发了芥子毒气,这两个化学家的战争把一战变成了一个不可想象的恐怖地方,协约国和德国双方因化学战的伤亡人数都超过100万,其中十分之一的中毒士兵死亡。这种毁灭性的毒气战导致在以后的战争中,交战双方都全面禁止使用毒气。这一项禁令到今天仍在施行。
一战结束后,没有一个美国或欧洲的同行会正眼看哈伯。甚至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也没有人愿意握他的手,没人为他鼓掌。承受着舆论压力的哈伯,试图再次通过将化学运用到农业发展上以挽回声誉。当时大鼠肆虐粮店,虫子危害农作物,他开发了新的鼠药和氰化物化学药剂(原为杀虫剂),但他的这个理想很快落空。
当希特勒掌权时,即使哈伯誉满全球,由于哈伯的犹太血统,希特勒称他为“那个犹太人”,并命令他清除他领导的德皇威廉研究所所有的犹太科学家。哈伯自己则被希特勒指示继续开发一种全新的鼠药,这款鼠药将被用来毒害犹太人。由于新研究的道德问题,哈伯这次坚定地拒绝并选择了逃离。
在哈伯最后的逃亡过程中,犹太民族宽容地接纳了他,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为他提供了教学岗位,这是犹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学。在赴任途中,哈伯因心脏病突发,死于去耶路撒冷的路上,结束了他饱受争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