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业务范围实行清单化管理

2016-12-20泰安市泰山区编办

机构与行政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业务范围事业单位

为进一步创新事业单位监管方式,加强事业单位职能监督和绩效评价,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泰安市泰山区编办创新方式、主动探索,积极开展实施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

一、事业单位实行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

(一)拉单子,厘清业务范围

今年7月,泰山市泰山区编办制定了《关于开展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报送工作的通知》,从填报项目、填报说明、所需材料、报送工作程序、完成期限等方面都作出了说明。要求全区已登记的167家事业单位法人对照法律、法规、“三定”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以及上级下达或委托任务,按照对外服务事项、内部管理事项等类别,对本单位现有职责任务和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后,填报事业单位基本信息表和事业单位业务范围事项清单,并根据开展成效提出“保留、调整、取消”等意见建议。

事业单位填报完成后,交由其举办单位或业务主管部门进行专业性审查和保密性审查。经举办单位审核通过后,将电子表格报送至事业单位监管机关,由工作人员根据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备案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对照填报事项逐一进行梳理、比对、审核。对未按要求填报相关内容、填写不规范、填报事项与提供文件或工作实际不符的,及时反馈填报单位提出修改意见。事业单位修改后进行再次提报,直至监管机构审核通过为止,之后将纸质版表格加盖事业单位和举办单位公章后,连同相关材料证明一起报送至监管机构进行备案归档。

通过此次统计,167家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共梳理出业务事项663项,其中对外服务事项570项,内部管理事项93项,建议调整事项16项,其中建议取消5项,划转4项,新增1项,购买服务6项。

(二)用单子,规范单位运行

清单形成了,但不能只是停留在“一张纸”的形式,关键是如何用好这张单子。一方面,工作人员采取边审核边修改边建立问题台账的方式。通过清单列的业务事项和开展成效来看,有的单位业务活动存在交叉重叠,有的单位某些业务活动已划转或移交其他单位,有的单位某项业务活动未开展或已停止开展。工作人员将审核过程发现的这些问题及时与单位沟通核实,并列入问题台账。另一方面,为充分发挥好业务范围清单的作用,将其与事业单位监管的其他工作相结合,促进事业单位规范运行。一是与监督检查工作相结合。工作人员通过审核材料发现单位存在的问题,结合7月中下旬开展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专项监督检查活动,将14家单位作为重点抽查的对象,采用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各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开展情况、按事业单位章程运行等情况进行实地核查,依法按程序填写核查笔录,并现场进行反馈,对发现问题的8家事业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责令其及时整改落实。二是与异常信息管理相结合。对核实的存在不按登记事项开展业务活动不到位、停止开展业务活动、超范围开展业务活动等问题的9家事业单位法人,列入异常信息管理,给单位下发告知书,并通报其举办单位,责令限期整改。三是与年度绩效考核相结合。事业单位在理清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以业务范围清单为依据,制定本年度业务工作目标和业务工作指标,一方面为指标报送工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绩效考核提供了评价依据。

(三)调单子,实现动态管理

受社会经济发展、法律法规政策的变化、机构改革和调整、工作实际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承担职责和开展业务活动并非一成不变,业务范围清单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此次清单化管理报送工作,根据单位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其工作实际并严格依据相关文件证明,核实后依法按程序调整业务范围7项,其中划转3项,新增2项,取消2项。今后,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清单的动态管理,而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变更业务范围,并及时报监管机构备案,确保业务范围清单科学有效,与时俱进。

二、开展成效

从监管机构的角度来说,由于业务范围清单的内容涉及单位名称、批准机构、批准文号、“三定”职责规定、法人证书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编制和实有人员数、内设机构及职责、业务事项、实施依据、实施机构、工作人数、年度业务量、开展成效、调整建议及理由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了解这些相关信息和数据,掌握了全区事业单位法人的业务范围和开展情况,并借此发现了事业单位在业务履行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一系列的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发现问题列入异常信息管理,通报事业单位监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充分调动了联合监管机制作用的发挥。

从事业单位的角度来说,通过清单化管理,理清了各自的业务范围,从中发现自身在业务履行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而业务范围清单的公开透明化,大大起到了约束作用,提高了事业单位和举办单位的认识,强化了事业单位的法人意识,促使事业单位依法按章程规范运行,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例如,爱卫办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人口卫生素质;殡葬管理所大力开展殡葬改革与殡葬法规宣传,以及殡葬职业教育培训;房管局重新梳理自身职责后,努力打造“范围清晰、权责一致、服务高效”的工作氛围;等等。在监管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共同监督下,事业单位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促进公益服务水平的提升

三、下步建议

一是要用“公开”发挥清单约束力。业务范围清单如果仅用来供单位自己和监管机构看看,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毕竟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意识不强,而监管机构力量薄弱,只有接收更广泛的社会监督,才能赋予清单更大的约束作用。因此,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化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社会公开机制。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将核定的或调整后的业务范围清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开,业务范围清单一经公开就具有刚性约束力,各单位要按照清单内容开展业务活动,而公众可以就此了解和监督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同时要采取建立满意度评价体系,设立意见箱、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拓宽群众监督的途径,充分发挥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二是要用“办法”规范清单化管理。规章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要规范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的动态调整和运行监管,需要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办法,为清单化管理工作夯实基础。例如,办法中应当明确哪几种情形下事业单位应对业务范围清单进行调整,清单动态调整工作的实施主体、工作程序和具体步骤是什么,如何加强对清单的事中事后监管,对未按清单开展业务活动、清单应调整而未调整等情况采取哪些处理措施,等等。□E:CSQ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业务范围 清单化管理

猜你喜欢

业务范围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浅析中国投资银行发展问题和对策
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探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