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长征的五名外国人
2016-12-20王树人
王树人
在1934年10月16日到1936年10月19日的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中,共有5位外国人参加了这场举世闻名的长征壮举。
李德
1901年生于德国慕尼黑,原名奥托·布劳恩,早年加入德国共产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因参加德军与沙皇俄国作战被俘,囚至西伯利亚。十月革命后加入苏联红军,曾任苏联红军骑兵师参谋长等职。1919年回德国参加柏林工人起义,先后3次被捕。1928年越狱成功后,根据德国共产党的决定去苏联。1932年春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到中国上海,在远东情报局工作。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根据地时,奥托·布劳恩作为军事顾问随同前往。同年9月,奥托·布劳恩来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并开始启用他的中文名字“李德”和“华夫”(意为“姓李的德国人”和“中国的男人”)。1933年由组织安排,同萧月华(长征到延安后不久与李德离婚,建国后曾任湖南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等职,1983年11月病逝。)在瑞金结婚。李德在瑞金掌控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后,不顾战争实际情况,以短促突击战术作指导,同当时的中央“左”倾领导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踏上了悲壮的长征之路。长征初期,李德作为制定计划和指挥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的“三人团”成员之一,其军事指挥错误再次充分暴露。在突破湘江一役中,全军由8万多人减少到3万多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受到批判,被取消红军的最高指挥权。但李德拒不接受批评。红军再次出发时他要求跟随红一军团行动,本以为军团长林彪会尊重他,没想到受到林彪的冷漠对待。无奈,李德只好又回到中央纵队。到延安后,李德先是参加了红军总参谋部的工作,后任中革军委所属的军事研究编委会主任等职。1938年,李德找到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提出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便参加党的生活;二是申请同李丽莲(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对外联络部部长。1965年4月病逝)结婚。陈云代表组织同意了这两个要求。1939年李德离开延安去苏联时提出带李丽莲走,但因手续未全没有得到中共中央批准。李德到苏联后,受到共产国际的审查批评,并禁止他再过问中国事务。此后,李德严格遵守被告诫的“对中国的经历和观察保持沉默”的规定,并恢复了奥托·布劳恩的原名,被分配到苏联外文出版社工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李德在红军中从事政治工作,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战争结束后,他又回到原单位。1949年返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后,从事翻译工作,曾任列宁著作德文版主编。中苏关系破裂后的1964年5月27日,已经63岁的奥托·布劳恩突然不再遵守他已恪守了20多年的“保持沉默”的规定,在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机关报《新德意志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毛泽东以谁的名义讲话》的署名文章,大肆歪曲、谩骂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此后,又对其长篇回忆文章《从上海到延安》作了大量补充修订,于1973年出版了单行本《中国纪事》。此书极力歪曲中国革命的历史,攻击和诽谤中国共产党极其领袖毛泽东,并为自己在中国革命中所犯的错误进行辩护。1974年8月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病逝,终年73岁。
毕士悌
1998年生于朝鲜平安北道,原名金勋,曾用名杨林等,1919年流亡至吉林省汪清县。1921年6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六期炮兵科,1924年初以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后去广州进入黄埔军校任教官、第三期区队长等职。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第三营营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受党组织的委派去苏联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30年回中国后,被周恩来派往东北,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等职。1932年,他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工作后,被调到中央苏区,先后担任红一方面军补充师师长、红二十三军军长等职。1934年春到瑞金红军大学主管教务工作,并改名毕士悌。1934年10月16日随军委干部团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2月,二克遵义之战打响,已担任干部团参谋长的毕士悌同指战员一天内强行军120里,夺占娄山关,保障红一方面军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1935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决定迅速渡过金沙江后,毛泽东下令干部团抢占作为北上入川的主要渡口皎平渡。领受任务后,毕士悌率领前卫连化装成国民党部队,徒步急行军180余里,在守渡口的敌军还在酣睡时,如神兵天降般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将便占领了渡口并缴获船只。由于战场情况急剧变化,其他渡口的船只均被敌人烧毁,全军都须在皎平渡渡江。而通安州地势险要,居高临下,可以直接控制皎平渡,因此,中革军委严令:不惜一切牺牲,拿下通安州。第二天清晨,毕士悌受命率干部团前卫营,担负强行军40里夺取通安州这一重任。从金沙江边到通安州只有一条很陡很窄的山路,盘旋在悬崖峭壁的半山腰上。敌人占据有利地形,边射击边从山顶往下滚石头。毕士悌身先士卒,带领侦察排冒着枪林弹雨冲杀在前,一举攻占了敌人扼守的火焰山隘口,继而乘胜直奔通安州,以伤亡12人的代价击溃敌一个团,夺取通安州,使大部队顺利渡过金沙江。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干部团被改编为红军学校特科团,毕士悌继续任参谋长。当张国焘公开分裂红军,强令红军学校原四方面军学员南下时,毕士悌带领原干部团的干部坚持北上。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毕士悌参与指挥所属部队,踏过岷山千里雪,突破天险腊子口,攻克哈达铺,穿越渭河封锁线,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到陕北后曾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参谋长,率部参与了直罗镇战役。他把红一方面军的训练和作战方法介绍到来自鄂豫皖的红军中,并在战斗中身前士卒,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奠基西北作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1月,为扩大和发展西北革命根据地,中革军委决定东征,主力红军东渡黄河。2月20日晚,毕士悌率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第一营渡河先遣支队,乘坐5只小木船,顺着小河汊划入黄河实行偷渡。船到对岸后,为保障整个部队安全渡河,毕士悌又率部继续追歼残敌。就在他奋勇追敌时,一颗子弹射入他的腹部。2月22日,毕士悌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洪水
1906年10月1日生于越南河内市,原名武元博,早年追随胡志明去法国从事革命活动。在巴黎,他认识了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1925年初到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于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11日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由越南党组织安排转移到泰国。1928年6月在胡志明的指示下再次来到中国,后任广东东江游击队连政委。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改名“洪水”,说:“敌人不是骂我们‘洪水猛兽吗?我就叫‘洪水!”1930年4月后,任红十二军三十四师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10月奉命到中央苏区首都瑞金,任红军学校宣传科科长兼政治、文化教员,创办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剧社“工农剧社”并任社长。1934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洪水以京族身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不久,因追随毛泽东,被打成“高级特务”并开除党籍。1934年10月随陈赓为团长的干部团参加长征。遵义会议后,红军中央纵队党委恢复了其党籍。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被派往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由于反对张国焘的南下主张,1935年8月被张国焘打成“国际间谍”,再次被开除党籍。1936年初,因所在部队溃散,他只身一人历尽艰险抵达陕北。到延安后,党中央再次恢复了其党籍。1937年8月任五台县四区动委会主任,其间曾发动民兵到阎锡山老家“借”钱、“借”枪。1937年冬被调回部队后,因阎锡山对其耿耿于怀,党组织只好又一次开除了其党籍。1938年1月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恢复了洪水的党籍后,他与共产党员陈玉英(后改名陈剑戈。建国后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等职,2013年1月13日病逝)结婚。后曾任中共晋东北地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抗敌报》第一任社长等职。1945年8月,胡志明领导了越南“八月革命”,迫切需要大批干部,特别是军事干部。在这种情况下,洪水毅然决定辞别妻儿回国。此后,改名阮山,先任第四战区少将司令员,后又任五战区司令员兼政委。期间,因听说陈玉英牺牲,洪水在越南又重新组成了家庭。1950年10月,洪水再次来到中国工作,任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处越南科负责人,并得知陈剑戈和孩子并未牺牲。洪水通过组织与陈剑戈见了一面后,陈剑戈决定结束她和洪水的婚姻,成全洪水和他的越南妻子。1951年1月,组织安排洪水到刚成立的南京军事学院学习。1954年夏,洪水以优异成绩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被任命为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总参《战斗训练》杂志社社长,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初被检查出晚期胃癌后,洪水提出了回越南的要求并得到中央批准。回国前,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等为他送行,并按照国家元首的规格,为他安排了专列。同年9月底,胡志明亲自到河内火车站迎接他。1956年10月21日,这位戎马一生、带有传奇色彩的将军在河内市与世长辞。
武亭
1905年生于朝鲜咸镜北道镜城郡,原名金武亭,1923年3月来到中国,1924年进入北方军官学校(一说是东北讲武堂),学习炮兵专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事地下工作,曾被捕入狱,出狱后毅然奔赴中央苏区,被编入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当炮兵连长。1930年夏,红三军团在彭德怀指挥下,一举攻占岳州,并缴获几门山炮。当时停泊在洞庭湖上的帝国主义军舰耀武扬威,公然炮击红军,彭德怀下令用刚缴获的山炮炮轰敌舰。后来出版的《彭德怀自述》称:“占领岳州后,英、美、日兵舰仍如黄石港一样,很猖獗,对城岸乱轰。我们隐蔽地架好了炮(当时,还只有我自己和一个朝鲜同志武亭会用炮),待敌舰逼近时,还击了几十炮,大概十发以上打中了兵舰,从此它们不敢抵岸射击了。”l931年5月13日中央军委直属炮兵团成立,归红三军团指挥,武亭任团长。1933年冬,武亭被任命为特科学校校长兼炮兵营营长。1934年10月长征前夕,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中革军委决定成立红星炮兵营,隶属红军总部直属队,由武亭任营长。红军长征攻占黎平后,红星炮兵营撤销编入红三军团。不久武亭出任军委纵队第三野战梯队司令。1935年8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收缴了各军团互通情报的密码本,使各军团之间无法联系,彭德怀当即指派武亭带着指北针寻找红一军团的行踪,并把新的电台密码本送给红一军团,武亭迅速完成了这项任务,为后来毛泽东与红一军团取得联系创造了条件。事后,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说:“要不是武亭同志及时送来密码,我们根本无法和中央及三军团联系,更不知道听谁的了。”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武亭被任命为红军总部作战科科长。1937年冬,武亭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第一任团长,成为当之无愧的八路军炮兵创始人。1939年初,炮兵团成立一周年之际,毛泽东亲自为炮兵团题词:“炮兵团全体官兵同志们,八路军炮兵团成立已一周年,盼望你们努力政治军事学科术科之学习,造成抗日战争中的有力兵团,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目的,为民族争光荣,为八路军争模范!”1939年9月,武亭指挥炮兵团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八团进攻河北彭城,摧毁敌军碉堡,日伪弃城而逃。1940年春,武亭指挥炮兵团配合兄弟部队反击石友三、朱怀冰等部对太行山根据地的进攻时,亲临前线指挥,炮兵团弹无虚发,得到了八路军总部通令嘉奖。同年8月,武亭指挥炮兵团参加举世闻名的百团大战,指挥部队一度将大炮推进到离敌据点仅百米的地方抵近射击,日军惊呼:“八路军的大炮也上了刺刀!”1942年7月,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改组为朝鲜独立同盟,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扩编为朝鲜义勇军后,武亭当选为同盟中央执行委员,并专任朝鲜义勇军司令。抗日战争胜利后,武亭回朝鲜。1948年2月,朝鲜人民军成立,武亭正式担任炮兵总司令。同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武亭曾任劳动党第二书记、首都防卫司令官、朝鲜人民军第七军团军团长等职。1952年,武亭在长征时期的旧疾胃溃疡剧烈发作,正在朝鲜指挥中国志愿军作战的彭德怀司令员得知消息后,立即把他送到中国东北最好的一家医院治疗,但已无力回天。1952年10月,武亭被接回朝鲜后不久病逝,朝鲜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鲁道夫·勃沙特
1897年生于瑞士,后随父母移居英国,1922年11月受教会派遣前往中国,在贵州境内镇远一带传教,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薄复礼”,以示信奉克己复礼。1934年10月1日,时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与妻子在安顺参加完祈祷后返回镇远途中,与从江西入黔的红六军团相遇,在无意之中闯进了长征的行列。虽然红军对勃沙特夫妇在中国的活动抱有怀疑的态度,但还是对他们礼遇有加。第二天,勃沙特的妻子被放走,此后勃沙特一直随红军行进,这期间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军团长萧克。红六军团占领旧州后,在一座法国教堂里得到了一张法文贵州地图,萧克如获至宝,他急需人将此图译成中文,于是请来勃沙特。勃沙特懂法文,能讲一些中国话,却不会写中文,于是就由勃沙特读中文,萧克在地图上做标记。交谈中,萧克不仅掌握了许多对军事行动有用的材料,也了解了勃沙特的身世。萧克后来回忆说,他同传教士的这次合作“是一件不能遗忘的军事活动”,勃沙特帮助翻译的法文贵州地图,“是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解决了我们一大难题”,这幅地图是红军“转战贵州、作战行军的好‘向导”。勃沙特在随红军“长征”期间,从红军指战员身上看到了一种为实现崇高理想而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耳闻目睹红军的真实情况后,勃沙特深受触动,曾多次写信到上海、南京等地为红军采购药品,筹集经费。1936年4月12日,红二、红六军团进逼昆明,考虑到战事频仍,军团领导决定让勃沙特离开部队。于是,勃沙特在昆明附近的富民县境内结束了长达18个月、行程约一万里的“长征”。离开红军后,他继续在云南传教,并依据随红军行进中的所见所闻所思,用4个月时间撰写了第一本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红军的自传体专著《神灵之手》(又(转18页)(接14页)名《红军长征秘闻录》)在伦敦出版发行。1936年10月,勃沙特离开中国开始周游世界。1939年返回欧洲的勃沙特作为国际教会组织派往中国的传教士,再次到贵州省盘县一带传教。1951年勃沙特与妻子被召回国后,定居英国曼彻斯特。勃沙特说:“我是最后一个离开贵州回国的外国人。别的外国传教士都害怕共产党,可我不怕,因为我了解他们。只要共产党像我所见到的红军,就用不着害怕。他们是讲友谊的,是信得过的朋友。”1984年,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重走长征路,为写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搜集素材。在采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时,萧克向他介绍了勃沙特帮助红军长征的往事,还郑重委托索尔兹伯里寻找勃沙特并代致问候。经过各方近两年的努力,萧克与勃沙特在分别50年之后又重新取得了联系。1986年5月27日,萧克将军委托中国驻英国大使冀朝铸前去拜访勃沙特,并转交了他的一封信件。信的内容是:“久违了!从索尔兹伯里先生处知道了你的近况。虽然我们已分别半个世纪,但50年前你帮助我翻译地图事久难忘怀。所以,当索尔兹伯里先生问及此事时,我欣然命笔告之。1984年我在出国访问途中,曾打听你的下落,以期相晤。如今我们都早过古稀,彼此恐难再见。谨祝健康长寿。”1987年末,《人民日报》驻英记者对勃沙特进行了专访。尽管满头银发的勃沙特已90岁高龄,但记忆力相当好,不但讲述了与红军一起长征的传奇经历,讲述了他和红军将领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且还感慨万千地说:“在晚年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使我激动不已。”为了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2016年4月18日,江苏电视台在湖南省永顺县开始拍摄大型纪录片《薄复礼的长征》。该片于2016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