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升格

2016-12-20

中学生天地(C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退场恒心工匠

升格

在写作论述类文章时,即使文章围绕议论文基本框架“引论—本论—结论”行文,观点鲜明且符合材料指向,有时候仍给人一种说理无力、泛泛而谈的感觉。这往往是由于论证目标不明确、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论证手法造成的。

比如《不忘过去,方能展望未来》这篇文章,开篇结合当下社会工匠即将退场的状况,提出“工匠精神应被保留”的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什么是工匠精神,分析工匠精神消失的原因,最后回扣开头,强调工匠精神应该被保留。全文结构完整,中心观点符合题意,条理较清晰。

但须知,无论是阐述工匠精神是什么,还是分析工匠精神为何消失,都是为了体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由此自然而然地得出“工匠精神应该被保留”的观点。由于对议论目的把握不清晰,作者在举例论证时只有较少的材料呈现,没有典型的例子,也没有结合例子作出分析,使说理显得很无力。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曾几何时,木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如今,老手艺人、老工匠日渐淡出我们的生活,但老工匠身上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红遍大江南北。

对于“工匠精神”,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

【注意】①观点明确,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模拟得分:42分

■点评:海盐元济高级中学 杨建国

不忘过去,方能展望未来

一般来说,标题最好能体现文章主旨。这个标题与文章谈论的工匠精神有一定距离,显得大而无当。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大大小小的工厂林立,并有不断扩张的趋势。过去遍布大街小巷的吆喝声没了,手艺人也少了。在大工厂生产制度的排挤下,他们,处于存在的边缘。大势所趋,他们即将退场。

然而,退出真的意味着他们的消失?不是的。哲人说:“忘记过去,无异于背叛。”在工匠们淡出我们生活的时代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无疑应该被保留下来。

开头用两段文字引入中心论点:工匠精神应该保留。中心明确,符合题意。但是,第一段语言有散文的韵味,这在论述类文章中不太合适。另外,语气中对大工厂生产制度的排斥感明显,也不妥当。

建议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虽然工匠淡出历史舞台,但工匠精神不能丢,这在现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把哲人名言放到文章论证部分,作为理论论证的依据。

工匠精神,首先便是在强调认真精细。紫禁城的一砖一瓦,太和殿的金座,景德窑中一件件亮丽动人的瓷器,无一不是出于工匠之手,却是比工厂中机器所造出的商品更为精妙,那上面闪亮的光,便是工匠们辛苦工作时,扑在上面的心啊。而与之相比,当代中国臭名昭著的豆腐渣工程,不正是缺失工匠精神后的产物吗?只有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每一项事业中,我国才能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而不是“声名远扬”的中国劣质产品的苦涩。

从这一段开始,文章用两段文字阐述了什么是工匠精神,论证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首先要求认真精细,这样定义不错,若能加上“精益求精”会更准确。为了加强力度,作者使用了对比论证。但是文中只是粗略提到过往工匠的优秀产品和现在的豆腐渣工程,事例不够具体,不够典型,结合事例的阐释也不足,不能很好地说明是认真精细使产品优秀,也就无法证明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其次要求的便是恒心与耐心。每一个工匠接活前,必先经过数十年的磨炼,方能正式上道,之后便能在任何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平心静气,耐得住寂寞,一锤一锤,慢慢地,把工作做完。这不仅仅是现在的企业所要学习的,也是学生、老师等各类人士都应借鉴的宝贵品质。如若我国人人都能做到有恒心有耐心,那么中国距离崛起指日可待了。

工匠精神的第二个要求是恒心与耐心。这段论述同样很无力,让人感觉不到恒心和耐心的作用,又如何证明工匠精神很重要呢?

为了使说理充分有力,可以像上一段一样,通过正反对比,体现恒心与耐心的作用。要让说理更丰富,还可以挑选典型事例采用因果论证,阐述某样事物的成功正是因为工匠们耐得住寂寞、拥有恒心和耐心。

另外,这一段最后一句使用假设论证凸显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提出假设条件后,应对由此产生的美好前景作出恰当阐述,否则宁可舍去,避免给人留下“假大空”之感。

而今天,强劲的市场竞争使更多的商家更加注重生产的速度、数量,而忽略了生产的本心——质量。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浮躁的空气充斥着我们的鼻腔,夺去了心灵的平静,也使工匠精神越走越远。而我们岂能放弃过去,任其走远?

这一段在前面解读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匠精神渐离的原因,水到渠成地提出浮躁社会更要有工匠精神。

为了使论证更有力,可以增加一段理论论证,比如将前文引用的哲人的话移到这里作为论据 ,以强调现阶段保留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不忘过去,方能展望未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阻碍工匠们的退场,他们的历史使命即将结束,是退场的时候了。而我们所能做的、所应该做的,唯有留下他们那永不磨灭的精神,并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倒数第二段指出该如何对待工匠精神:工匠可以退场,工匠精神不能退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将工匠和工匠精神区别对待,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过去,方赢未来。我们的未来需要有工匠精神的陪伴。

最后一段照应标题,再次强调观点。但是第一句虽然与标题相呼应,却让人觉得大而空。标题要修改得突出主旨,体现“工匠精神”,结尾处也应相应作出调整。

修改后模拟得分:49分

弘扬工匠精神 共筑美好未来

漫步街头,很难再遇到串街走巷的手艺人了。他们看起来处于尘世的边缘,注定了退场的命运。然而,退出真的意味着他们的消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工匠们逐步淡出我们生活的时候,他们的精神无疑应该被弘扬、被继承下来。

工匠精神,最核心的是工匠们做事时的认真精细、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在故宫博物院负责修复钟表的王津师傅及其徒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钟表的传动系统大多一环套一环,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负责修复钟表的王师傅和徒弟,花了8个月时间,一个个齿轮、一个个螺帽细细琢磨,一丝不苟只为修复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文物修复是件苦活、细活、安静的活儿,要求严苛,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正是王师傅那样的工匠们秉承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打磨细节,才使文物重焕光彩。

同样的,紫禁城的一砖一瓦、太和殿的金座、景德窑中一件件亮丽动人的瓷器,无一不是出于工匠之手,无不是匠人匠心的表现。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使中国的古建筑、工艺品等穿越千年的时空屹立至今的最关键的要素。而与之相反,当代中国臭名昭著的豆腐渣工程,不正是工匠精神缺失后的产物吗?浮躁、随意的气息使人们无法再认真地对待自己创造、生产的事物,也就失去了在市场上重铸辉煌的基础。

工匠精神,当然还包括工匠们做事的恒心与耐心,耐得住寂寞。复旦大学教授陆谷孙三编英汉大词典,4203页,20万个词条,1700万字的篇幅,是陆老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伏案工作,一个词一个词从头到尾逐字逐句诵读,不断学习最新词汇,才有了英汉大词典的成功。工匠们就这样静静地耐心地干着手中的活儿,不浮躁,不焦虑,秉着“慢工出细活”的原则做好每一件小事,哪怕只是砖瓦上那一缕小小的花纹。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凿得出灵渠,盖得起长城。

而今天,强劲的市场竞争使更多的商家更加注重生产的速度、数量,而忽略了生产的本心——质量。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浮躁的空气充斥着我们的鼻腔,夺去了心灵的平静,也使工匠精神越走越远。而我们岂能放弃过去,任其走远?

哲人说:“忘记过去,无异于背叛。”我们古代优秀的文明诠释了“匠人匠心”的成功,现在的我们当然不能丢弃这优良传统,应赋予工匠精神新的意义。只有牢牢地搭稳这一建设基础,我们才能在未来更残酷的竞争中势头强劲,建起直插云霄的摩天大楼。

弘扬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阻碍传统工匠们的退场,他们的历史使命即将结束,是退场的时候了。而我们所能做的,所应该做的,唯有留下他们那永不磨灭的精神,并继续将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新工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工匠精神,方能铸造美好未来。我们的未来需要有工匠精神的陪伴。

猜你喜欢

退场恒心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退好人生的每一个“场”
退场的姿势
“燕子垒窝”显恒心——“思想政治受洗礼”评论之一
工匠神形
政贵有恒——为政应有“恒心”
恒心是成功的基石
职业打假者还不到退场的时候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