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规范的合作社才有银行给“奶”喝
2016-12-20张志成
■ 文 / 张志成
财务规范的合作社才有银行给“奶”喝
■ 文 / 张志成
一、合作社贷款现状
在2015年、2016年两年期间,笔者先后调研了近5000家农民合作社,只有不到300家获得过金融贷款,比例约6%。农民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部分农民合作社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获得贷款,依托民间融资、理事会理事和亲朋拆借等方式获得应急资金,或者由合作社理事长个人或关联的公司名义来申请贷款。即使能获得贷款,融资额度也远远不能满足合作社需求,大部分是30万元到50万元的类个人保证贷款,只能满足部分流动资金需求。大部分合作社或理事长个人贷款利率,普遍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有时还会因缺乏抵押担保物,还要再支付两个点左右的担保费率。贷款周期长,审核慢,放款慢。
真的是因为银行不愿意给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款吗?据了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通过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积极与各平台对接,大力开发新型经营主体贷款,并列为分支行专项考核指标;北京农商银行“三农”部积极创新合作社贷款评价模式,促进合作社贷款准入。合作社贷不到款,银行却花大力气开发市场,错配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财务规范是合作社融资的重要前置条件
在对合作社金融需求和财务规范调研过程中,笔者同步调研了近50位涉农金融机构相关负责人对合作社申请银行贷款的看法,95%的受访者愿意给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贷,但同时也认为合作社组织形式松散,不可控因素较大,更倾向于给家庭农场或理事长个人贷款;有80%的受访者认为合作社无法提供贷款审核所需的财务信息,无法判断其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是影响给合作社贷款的主要因素。
据了解,2016年初,某市农经局与相关单位主动邀请该地区108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市级以上示范社)进行资信评估和融资对接,但反馈上来的材料预审并不是很乐观。大部分合作社不能提供银行所需的完整材料,主要原因在于合作社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相关业务单据缺失等。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
表1 农民合作社财务规范与资信评估分析
很多合作社理事长无法向金融机构解释清楚农民合作社的组织特点,又无法提供完整的财务业务信息,导致银行认为合作社就是“今天合,明天散”,所有资产随时可能被分掉,无人对贷款负责。
由此可见,农民合作社财务是否规范,是合作社顺利获取融资的前置条件和重要因素。而抵押担保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财务信息,银行只能看抵押物,另一方面随着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放开,各级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的建立,保险公司、龙头企业等单位的介入,为农业组织贷款的抵押担保问题提供多种选择,只要合作社财务规范具备融资基本条件,金融机构会主动联系相关机构解决抵押担保问题。
三、合作社财务不规范严重影响银行贷款评估
笔者曾经陪同一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地考察一些合作社,将目前合作社财务不规范的表现总结为“一个混淆”“四个缺乏”。
“一个混淆”:合作社与关联主体的资产、业务混淆
调研中发现很多农民合作社的财务、资产、业务、收支与合作社理事长个人或主要成员、关联公司相混淆,尤其是一些理事长主导型的合作社。例如,可能是合作社的一笔销售农产品业务,理事长个人银行卡收款,通过关联公司开具发票,负责销售的合作社成员记流水账。此类情况在合作社中十分普遍。
明确哪些业务、资产属于合作社,与理事长本人及关联公司进行区分,是银行能够给合作社放贷的一个基础前提。只有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才可以获取金融机构的认可。
“缺乏一”:缺乏真实出资信息,银行无法判断还款责任人
缺乏真实出资信息的主要表现是未出资成员列入出资成员名册,虚报出资额度,银行审核贷款时无法判断实际的核心成员,无法确定还款责任主体,也无法判断合作社真正的资金实力,很难进行授信额度评估。
“缺乏二”:缺乏明确资产清单,无法判断规模
很多农民合作社缺乏直接在合作社名下与贷款规模相匹配的资产。抛开资产抵押等因素,一个贷款组织的资产规模是放贷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很多合作社名下资产不清晰,名下固定资产、设备、农机具、土地以及商标等无形资产不清晰,缺乏资产台账清单,甚至理事长本人说不清,往往与理事长和成员个人、企业的资产混淆。
“缺乏三”:缺乏清晰台账和交易记录,无法判断经营规模
1. 缺乏购销收支台账,收入无法准确、快速计量。
大部分合作社只有一本本出入库单,手工记录,缺乏标准化,缺乏汇总统计,无法形成购销台账和收入记录,无法快速、完整、准确地向银行提供财务数据。而财务报表大多数是委托外聘会计临时做的,与业务原始记录缺乏关联。
2. 采用传统交易模式,无法验证收入流水真实性。
农民合作社更多的是现金交易、无票交易、无合同交易的传统交易模式。理事长、成员个人银行卡结算,大部分合作交易无订单合同,甚至不开具出入库单,大部分通过批发市场随机发生业务,无法判断购销收支业务金额的真实性。
“缺乏四”:缺乏项目计划,无法判断资金需求的合理性
此问题更加普遍,大部分合作社直接提出需要多少资金,但首先是缺乏融资资金用途。具体需要多少资金,主要用途是什么,资金使用的具体分项和时间计划如何,基本属于“拍脑袋”预估金额。其次是缺乏严谨的还款计划。项目的收入和利润与贷款需求金额不匹配。例如某合作社需要500万元贷款,但每年的项目利润只有几十万元。或者看别人做休闲农业,不顾自己一年才一两百万元收入和客户来源,也要贷款一两千万元建设休闲农庄。
综上,金融机构面对一个资产不清、收支不明确、融资计划不清晰、账目不清、不透明不规范的合作社,又没有抵押和担保,是很难放贷的。银行的本质是管理风险,核心不是没有风险而是要对贷款户清晰透明了解。
四、合作社改进财务规范的主要办法
1. 明确合作社名下资产信息。明确实际归属合作社的资产,包括成员出资、流转到合作社名下的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农业设施、农机设备等。特别是同时拥有合作社与公司的,要明确哪些业务归属合作社,对应的发票、收款以及账目统一,有效进行区分,避免混淆,便于银行审核。
2. 完善台账与交易记录。一是推进电子结算,减少现金交易,尽可能使用合作社账户进行网银或第三方支付结算。二是对外购销尽可能签署合同,或保留客户对交易的确认记录。三是实行电子台账,告别传统“小本本”记录流水,应用软件或云平台如实记录购销和收支台账,同时电子化应用也能提高银行审核效率。四是有条件的合作社,每年做一次审计,出具一份审计报告。
3. 做好融资项目规划。特别是申请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等资金较大的投资性贷款需求,一定要列明资金用途、收入预测的简要项目。
4. 选好专业财务人员。合作社无论聘请专职或兼职会计,或财务代理外包,一定要选择熟悉合作社业务的财务人员。大部分合作社聘请兼职会计,隔很长时间才拿单据做一下账报个税,压根不管合作社经营规范以及是否按要求建立购销收支台账。很难想象,没有一个好的财务,如何能获得金融机构支持?
5. 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例如,北京市农经办、湖北省荆州市农经局等地农经部门,积极建设以合作社财务规范为核心的信用体系;天津市宝坻区供销社、辽宁省锦州市供销社,将所属合作社联合社的成员合作社的财务规范作为提供服务和推荐融资的重要抓手。
总之,要让银行知道你这个合作社是一个实际经营的主体,资产实,账目清,有预算,做“透明农业组织”。同时,合作社理事长要与银行多沟通,多了解最新涉农贷款的政策,特别是一些创新产品的政策。多介绍合作社的情况,不要因一次被拒绝就失去信心,要根据银行反馈意见,积极整改。
(作者单位:北京云华农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