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做好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发布
2016-12-20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颜江瑛
文 |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 颜江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我们必须在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指引下,全面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发布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筑牢基础,确保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信息公开是新闻发布的基础,是新闻发言人制度设计的根本宗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毕井泉局长要求加大透明力度,信息公开是对消费者最好的保护、对违法者最大的震摄、对执法者最有力的约束、对社会舆论最主动的引导,也是对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最大的贡献。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明确了信息发布的内容、责任部门、发布时限。要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和工作动态信息应当在信息形成当日对外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应第一时间对外发布;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技术指南等信息,3个工作日内公布;飞行监督检查信息一般应在检查结果审定批准后2个工作日内公布;抽检信息公告一般应在抽检结果审定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行政处罚信息一般应在行政处罚结论作出后5个工作日内公布;案件查办过程中,涉及公众健康和安全的信息,原则上应及时发布;产品召回信息一般在作出责令召回决定后当日发布。
建立机制,确保新闻发布主动性和权威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是“新闻富矿”,也是舆情多发地,舆论热议地。为了主动引导舆论,我们建立了新闻发布与监管工作融合机制,推动新闻发布与监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通过重点工作通报机制与新闻联络员制度,邀请司局长参加发布会和通气会,推动司局主动设置发布议题。同时,建立舆情研判和发布会商机制,掌握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点、困惑点、质疑点,把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信息,如食品安全风险解析、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食品安全风险科学解读、药品不良反应通报、产品召回信息解读等,“翻译”成公众听得懂的话,让新闻发布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供图/王国庆
用好新媒体,确保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发挥好传统媒体的作用,运用好新媒体优势,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补格局。同时,立足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的“两微一端一网站”自我发布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新闻发布的传播和影响。一是“做实”总局网站平台,对网站进行改版,栏目设置突出“为民、利民、便民”特点,强化“可视、可读、可感”,进一步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二是“做全”客户端,“中国食品药品监管”客户端与总局网站内容完全可同步,数据库可查询,信息可反馈。三是“做活”微博、微信,实行差异化传播:通过微博及时发布动态信息,特别是突发事件的信息,通过微信发布公众关心的内容,让微博、微信内容更灵活,形式更多样。四是“做好”系统内互动,建立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微信互动机制,以及与医药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联动机制,扩大新闻发布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权威声音占据网络舆论主阵地。
借力科普,确保新闻发布的大众化和通俗化。食品药品安全既有社会性特征,更有科学性特征,必须将科普宣传放在与新闻发布同等重要的位置,针对不同人群量身打造适合需求的科普产品,产生效果力;顺应新媒体发展和公众阅读习惯,打造深科普、浅阅读、可互动、可转发的可视化科普作品,产生影响力;积极利用、有效整合各类政府、社会及行业资源投身科普,产生聚合力。普及科普知识,对提高媒体和公众科学素养,避免以偏概全判断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舆论场理性声音,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与多个主流媒体建立科普合作机制,形成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科普传播,不断加大科普宣传的力度,提升宣传的效果。同时,与农业部、质检总局、网信办、新华社等部门建立“食品药品监管辟谣联盟”,及时澄清谣言,消除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误解。
服务媒体,确保新闻发布的准确性和故事性。对媒体采访需求“零拒绝”,善待记者,做好服务。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媒体到现场采访,讲述食品药品监管故事,形成“在工作中升华友谊,在友谊中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既要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也要发挥媒体的推动作用。同时,加强对媒体记者的培训,通过大专院校以及相关论坛开展媒体培训与研讨,增强记者食品药品相关专业知识,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报道工作整体的准确性。
防治“四病”,确保新闻发布的常态化和制度化。不断改进新闻发布中存在的问题,让新闻发布稳步推进,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下一步我们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让新闻发布内容通俗易懂、贴近公众,处理好信息公开与新闻发布的关系,防治发布内容的“公文病”;二是做好全媒体监测,处理好舆情监测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关系,防治舆情回应的“拖延病”;三是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处理好部门信息与新闻发布有效衔接的关系,治新闻发布的“梗阻病”;四是加强新闻宣传专业的培训,处理好业务能力与媒体打交道能力共同提高的关系,防治媒介素养“营养不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