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2016-12-20翟湘雨
张 帆,翟湘雨
(西北民族大学 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浅析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
张 帆,翟湘雨
(西北民族大学 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作为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技巧训练对于提高舞者的专业素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民族民间舞蹈又是中国舞蹈的重要部分,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在平时的训练中,除了学习民间舞的基本动律、风格特征、舞蹈表演之外,技巧的训练对于民族民间舞蹈同样很重要。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往往会借助于一定的旋转、道具、腰功等各种技巧,能更好地表达出民族民间舞蹈中的精髓,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本文主要通过以往的各种舞蹈比赛,简单介绍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以及技与情之间的联系。希望能让大家在今后的舞蹈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专业上有大幅度提升。
技巧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重要性;技与情
一、技巧训练对于舞蹈的重要性
技术技巧对于舞蹈专业者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通俗来讲,也就是我们的身体素质,包括开软度、各种跳转翻技巧,以及耐力与弹跳训练,这些往往与基训挂钩。在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技巧训练的重要性呢?因为这些对于舞蹈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就拿中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都很小,中专的学制一般是4年或5年。当他们进入到中专学校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时,首先第一步是解决他们开软度的问题,至少在前三年是很重要的。在技术技巧课的课上,他们要学会各种高难度技巧,为后面的民间舞、剧目课打下基础,只有身体活泛了,才能更好地掌握舞蹈表演。如果一进校就让他们接触民间舞、排练课、古典舞等课程,因为年龄小,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像大人那样深刻,往往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们也会吃不消,丧失对舞蹈的兴趣。
因本科教学与中专教学重难点不一样,与中专教学相比,本科舞蹈专业的教学就会显得轻松很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舞蹈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因此技术技巧、民间舞上起课来会很容易。就拿西北民族大学的课程来说,技术技巧课只在大一期间开设一年的课程,更多的是贯穿于基训课当中,或者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不得不说,无论是中专还是本科教学,技巧的训练都不能省略,是我们学习舞蹈的基础,是一个专业舞者综合能力的表现。
二、从舞蹈比赛看技巧与民族民间舞蹈
被我们熟知的舞蹈比赛,莫过于“桃李杯”、“荷花奖”、“CCTV舞蹈大赛”,这是每一个舞者梦想的殿堂。就拿曾经的“桃李杯”来说,舞蹈技巧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应该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在“桃李杯”比赛中,除了剧目展示以外,还有知识问答、抽题即兴以及技术技巧展示环节,是一个考验舞者综合能力的比赛。每次一到技巧展示环节,全场气氛都异常兴奋,就连荧屏外的观众都不由自主地怀着紧张的心情,当表演者完成得很完美时,掌声就会不由自主地响起来,这就是舞蹈技巧的魅力。
如果一个作品,全是技巧展示,那就成了实实在在的炫技,从而缺少了内容的表达,不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就拿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来说,在继承基本舞姿、动律特点以外,还借助了一定的技巧训练。例如,由内蒙古军区政治文工团表演的《顶碗舞》,整个舞蹈气势宏伟。在舞蹈刚开始,主跳演员以舒展的动作依次将四个碗放在头上,后以原地旋转加软手回到大方块队形,原地跪坐,大多是上身的动作偏多,左右横移加耸肩,伴随着背景音乐整整齐齐,同时又不失女子的柔情、优美。在舞蹈高潮部分,以主跳演员的圈平转接集体的提裙跪转,整个画面构图非常和谐,同时转得非常稳当,保证头上的碗要纹丝不动地“扎根”在头顶。在这个舞蹈作品中,把道具技巧与蒙古族民间舞蹈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还借助旋转等技巧,与蒙古族民间舞蹈中特有的舞蹈元素,如耸肩、软手,硬肩等紧密贴合,让我们感受到民族舞独有的特色以及技巧的高难度。蒙古族是一个大的民族,民族舞蹈丰富多彩,类似的还有筷子舞、酒盅舞等,都是与道具技巧相结合的完美典范。
看完舞蹈比赛,联想到我们自身的专业学习,不免感叹舞者们的不易。在学习蒙古族单元课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接触过顶碗舞,头上顶三个或者五个瓷碗,有时最上面的一个碗中还装着水,在整个舞蹈中,在保持碗平衡的同时,进行舞蹈动作,队形变换。如在顶碗的过程中,进行软手、拉背又或者行进的手叉腰耸肩、硬肩,甚至大幅度的平转等,这都是必不可少的练习过程。无论是从大量的舞蹈比赛视频还是通过平时的民间舞课的训练中,都不难看出道具技巧作为民族民间舞蹈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更好表演民族民间舞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三、技与情的临界点
上述一直强调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喧宾夺主,还是得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主体,因此,笔者相信,两者之间有一个临界点,也就是关于技巧“度”的问题。
现在纵观所有的舞蹈作品,无论是民族民间舞蹈还是现代舞、古典舞等,都会与技巧挨上边,已经成为了舞蹈表演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舞蹈表演中,技巧的运用程度与舞蹈的传情达意要做到合适,就少不了对于临界点的探讨。到底多少技巧算合适?运用多少技巧才会避免出现炫技的嫌疑?在我们编排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是很常见的,需要我们切实去解决。随着军旅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火,近几年的舞蹈大赛上也呈现了很多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在舞蹈作品鉴赏课上,教师给学生观看了很多关于此类题材的作品,往往以男子群舞出现,舞蹈作品中不乏反应战士们日常训练、战斗的内容,表演者身体笔直、挺拔,在紧急关头奋不顾身,向观众展示了军人们团结奋斗的进取精神。舞蹈动作多以男子高难度的技巧来展示,如各种空翻技巧来表现舞蹈激烈的气氛,使舞蹈达到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虽说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但不得不说,在观看完之后,大都只能记住舞蹈作品里演员的技巧展示,跳得有多高、转了多少圈等,往往把作品中最重要的舞蹈内容忽略了,这样的舞蹈作品算不上是成功的舞蹈作品。
这些问题在民族民间舞蹈中就很少见。在民族民间舞蹈中,无论是何种技巧,民间舞蹈都运用的恰到好处,与之融合得天衣无缝。如胶州秧歌的扇子、手巾、以及脚步的技巧的运用,充分展示了汉族民间舞蹈的独特风韵。相反,如果把以上技巧全去掉,那就不能保证是胶州秧歌了,少了胶州秧歌里最精华的元素。因此,我们说,无论是道具技巧,还是旋转、腰功技巧等,与民族民间舞蹈结合得好,就会为舞蹈作品增光添彩,反之,运用过多,就会产生炫技的嫌疑,会使作品违背创作的意图。因此,在今后的编创中,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技巧的出现应该是为作品抒情服务的,做到技巧训练与舞蹈的“度”。
四、结语
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技巧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来为我们今后的舞蹈学习提个醒,引起学舞者的注意。技巧训练作为专业舞者的必修课,需要我们加强平时的训练,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技巧训练,同时能够灵活地运用它,让技巧训练为表演服务,同时又不出现单纯的技巧展示。我们不是技巧搬运工,我们要做一个有灵魂、有思想的舞蹈工作者,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好的舞蹈精品,使我们的专业水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J722.2
A
1007-0125(2016)12-0123-02
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民族民间舞蹈技巧教学的研究与创新》,项目编号:2014J G-26700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