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戏剧舞台上洋剧乱象的思考
2016-12-20郝天石
郝天石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 天津 300000)
对国内戏剧舞台上洋剧乱象的思考
郝天石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 300000)
国内戏剧市场上外国戏剧引进的多样性、层次性日渐明晰,外国戏剧的引进方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与市场定位,其初衷是让国内观众不出国门甚至不出城市就能领略到国外不同规模、风格、方向、方式的戏剧作品。但现在这种功能被无限放大,国内戏剧市场越来越成为国外戏剧制作发行和国内引进方的名利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对西洋剧蜂拥来华演出应该保持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本文就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进行了深刻剖析,并且根据乱象背后反映出的国产戏剧创作、推广中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西洋戏剧;国内戏剧舞台;乱象
继2015年波兰籍知名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将伯恩哈德的原著作品《伐木》改编为戏剧搬上中国舞台后,一大批欧洲语言对白的“文艺范儿”戏剧纷至沓来,引得京津等大都市的戏剧观众竞相观看,真的是魅力使然,还是炒作过度尚且没有定论,但丝毫没有阻挡克里斯蒂安·陆帕改编、执导的另一部剧作《英雄广场》再次登陆国内的舞台。其实不仅是陆帕的作品,现在国外戏剧已经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国内戏剧市场上外国戏剧引进的多样性、层次性日渐明晰,外国戏剧的引进方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与市场定位,其初衷是让国内观众不出国门甚至不出城市就能领略到国外不同规模、风格、方向、方式的戏剧作品。但现在这种功能被无限放大,换言之,中国市场越来越成为国外戏剧制作发行和国内引进方的名利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对西洋剧蜂拥来华演出应该保持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一、海外戏剧火爆的原因
(一)对西方名剧的猎奇心理。本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市场推广的成功,前卫宣传语使得很多具有猎奇心理、一睹洋剧风采的观众和慕名而来的所谓精英们共同促成了本剧的火爆。
(二)剧本文学性较强。该剧有比较成熟的文学脚本,不是空穴来风的所谓“原创”,在看似松散的结构和重复出现的台词里抒发了对生活的描述和精神世界里的挣扎、徘徊与悲怆。是戏,也是文学。该剧在世界范围内演出多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舞台经验。
(三)细节体现出演出团队的认真态度。剧中在细小道具都有造型上的要求。大到沙发钢琴,小到酒杯、烟碟都严格切合原著中的时代风尚。
(四)批判的深刻性带给观众新鲜感。当前我们的话剧也强调批判社会不良现象,反映的社会问题与现象的时效性太短,这种批判常常转为自嘲,剧情有时不过是社会热点新闻重述和流行网络语汇的堆砌,但剧情中的某些批判点似乎触动了观众内心。
(五)国内创作观念和优秀剧作的缺乏。中国的原创或者新创剧目正处在困境之中,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困境中突围、突破。命题作文大致分三类:第一类要写真人真事、好人好事、先进人物。第二类写文化名人。第三类就是写某年的大事件。从创作初期到后期排演都弥漫着浓烈的政治宣传色彩,有时候先进人物本身故事性不够强,停留在资料堆积的阶段,让编剧难以有更广阔的书写空间。纯粹的政治化命题或者短期宣传需要的主旋律剧作难以产生好效果,主旋律戏剧不完全等同于歌颂型戏剧,观众需要的不是向政治化命题贴靠的主旋律剧作。除了政治化标签的弥漫外,搞笑戏剧的同质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观众除了喜剧外对戏剧还有更高艺术层次的要求,希望能挖掘出更多的内涵意义、生命价值、人生哲理。
二、普通观众是否都能看懂这些海外剧
个人感觉,大部分普通话剧观众甚至追捧该剧的所谓精英们未必真能看懂这些洋剧。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语言上的障碍,其次是艺术思潮层面上的隔膜。
话剧作为一种语言和形体表现都具有相当重要作用的戏剧形式,它不同于歌舞剧、音乐剧等有乐舞包装的戏剧形式,那些戏剧形式本身对白就很少,而且观众听不懂对白还可以记住其中的歌曲和旋律。话剧则不同,台词高度精炼概括,是传达编剧、导演思路的基础工具,语言就成为理解戏剧内涵的唯一途径,即便是纯英语戏剧,大部分观众都未必完全能理解语义和其中内涵,更何况在我国并不非常普及德语、波兰语等小语种,翻译质量也良莠不齐,现代剧场多半会为观众提供中文翻译字幕,翻译后的中文字幕只能告诉观众字面意思是什么,但原作语言中的生动和进一步的深意却很难传达出来,来华演出的这些西洋剧目多重在用自由呐喊出被掩藏的、无意识的恐惧、呼号、伤害和诉求,在个人叙述中作者的批判慢慢展开,剧本其中充斥大量文艺、政治词汇,语言不通如何谈得上理解情感。笔者曾观赏过另一部广获赞誉诠释人生意义的德语摇滚话剧《耶德曼》,一剧终了,大多数身边的观众只是懵懵懂懂地离开剧院,除了直呼前卫外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究竟表达了什么。是比较典型的精英话剧,即便在欧洲,能欣赏精英话剧的都是小众,缺少音乐的辅助,居然有那么多的人如获之宝一般为之感动激动,只能解释为附庸风雅和自我标榜思想在作怪。
另一个层面大多数观众缺少产生那个时代基本的戏剧知识储备,也没有经历过那种社会思潮的洗礼,扎根于二战后欧洲新形成的戏剧传统,深刻地受到了欧洲现代后现代主义等多种戏剧观念的综合影响,并将实验的能量继续向前推进,用多样的舞台手段给予“意识流”等心理内容以精彩的外在舞台呈现。它与欧洲小说和电影艺术的发展潮流是同步的,追捧这些西洋剧的观众不知是否都认真研习过这些内容,了解过这些戏剧思潮。
从这两个角度看,这些欧洲剧目火爆的有点莫名其妙,对于当今浮躁的演出市场而言未必是件值得肯定的好事,原作者伯恩哈德批判的是精英文化对人天性的伤害,而我们恰恰在做与剧中传达的精神背道而驰附庸风雅的事儿。
我姑且称这类作品为贵族戏剧,它鼓励了贵族化消费,此外还带来了远离大众的意识,令人担忧。
三、引进国外话剧也要亲民
西洋话剧也要亲民,亲民首先要能让民看懂,即便它浅显搞笑,目前接触到的很多西洋剧目,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出自国际知名演出团体,实验性很强,重视形式出新出奇,戏剧应是为最普通大众服务的,戏剧个性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水平,我们的观众是否真的需要,不可否认当代西方话剧为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给专业院校和小范围业内人士内部交流展演尚可,在面向大众的商业演出市场推崇引进小众化的精英话剧做法就不可取了,甚至存在误导。我们一直将演出人为分为高端和低端,把看不懂的戏剧视为高端、一眼就看懂视为低端,照此逻辑,自然首选外国演出团体和外国剧目作为高端代表,大剧场、大场景、道具带来的高额成本势必要用炒作高票价来抵消,晦涩难懂的“重包装”洋剧成为演出商“圈钱”的极好途径,这是话剧界乃至艺术界“媚外”之风有增无减的根本原因。话剧还是要讲好平民百姓的故事,不能搞舞台上的行为艺术,从话剧艺术以人民为核心的角度,以及天津本地的实际消费水平和话剧观众的欣赏水平,个人认为不宜在面向市民售票的商业演出市场大量引进艰涩难懂的欧洲纯原声精英话剧,可以考虑适当引进大众比较熟悉喜爱的音乐剧和歌舞剧。
这种带有极强实验性的贵族戏剧作品未必是学习西方现代戏剧创作的好范本,欧洲精英话剧做得让人称赞,同时大众话剧也十分值得关注,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将重点转移到学习欧洲的大众话剧,系统学习海外戏剧创作演出实践中真正对我们有益的地方,尝试版权合作,让欧美原版话剧剧目先“平稳落地”,改编为中文版后再搬上舞台,这样从语言上更有利于让国外的剧目贴近普通观众。
四、外部措施的改进
(一)提升综合实力
外国戏剧多了,但国际戏剧在国内市场的增量是否能简单理解为国内戏剧发展。中国当代戏剧市场正处于继繁荣时期,演出的场次和观众的人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改变国内创作匮乏需要从创作规律入手,无疑这是最为关键的,但关键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创作问题同时得到解决,真正肯面对现实、深入生活才是解题之道。创作者怎样理解生活,表达对现实的认识、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的戏剧创作人通过对表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挖掘出更多的内涵意义,生命价值、人生哲理,而且我认为没有一定的历史视角和文化反思也很难写出真正有深度反映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
命题作文掣肘、大编剧宁写小剧场。令国内观众和业界专家称道的这些西洋剧目导演编剧阵容一般都比较强大。反观国内,编剧境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命题作文泛滥,导致整体创作环境相当尴尬。
主旋律戏剧的多元化将是戏剧创作未来趋势,面对多元化的演出市场,大剧场与小剧场,主流戏剧与非主流戏剧,以及各种各样的先锋戏剧实验。对于创作者而言无疑有了更丰富的可选空间,但最终要做到的还是震撼心灵、打动人的灵魂、让人的精神世界受到洗礼。主旋律就是主流价值观,好莱坞商业大片一直宣扬的也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为什么观众在潜移默化中会被影响,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分析其中的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与反映现实生活表现艺术形象结合起来,主旋律不等于纯政治化,其中包括的内涵非常丰富,爱国主义、平和、正直、善良这些情感与精神其实都可以化在剧作中加以表现。
在创作环境上给予剧作者一定的自由度,因为戏剧创作是从剧作家生命和从血液里流淌出来的东西,所以他们更愿意写小剧场作品,因为小剧场创作空间相比而言会大些。相对于先进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存在更多的创作空间,比较受编剧们欢迎,但我们不得不强烈呼吁编剧尽量反映当下少写历史。不生造矛盾求思想深度、多用民众熟悉的语言将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演给大众看,让观众从盲目崇洋的迷茫中走出来。
(二)建立海外舞台戏剧剧目审核制度
我们对洋剧泛滥要有清醒的认识,除了提高自身等软性措施外也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引导。不能让国内舞台成为国外戏剧的实验场、名利场,应仿照图书和电影进口审批的做法,建立国外戏剧剧目审核准入机制,对海外剧目每年的引进数量进行限额、同时推行基于民众意见的引进剧目评分定级,评估实际文化消费水平以及观众喜好度对其票价及是否从内容和形式上值得引进等方面实施干预。
J805
A
1007-0125(2016)12-0012-02
郝天石(1982-),男,天津市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单位: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方向:电影艺术理论与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