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亚夫的乡土中国梦

2016-12-19潘春华

铁军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茅山老区有机

潘春华

在古城镇江有一位老人,用55年的行动表达着他对这片乡土的眷恋和梦想,他就是江苏省镇江市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赵亚夫,一个长期扎根句容茅山革命老区的农技推广人员。

初夏,笔者前往句容农村采访,一排排草莓大棚、一座座农家小楼展现在眼前。1986年,赵亚夫从日本带回的20棵草莓苗在此生根、发展,通过草莓致富的农民盖起的楼房,被亲切地称为“草莓楼”。“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这是被当地农民传颂了20多年的一句话。

年少立志 帮助农民致富

1941年,赵亚夫出生于常州,儿时的梦想是做一名新闻工作者。但真正让赵亚夫确定志向,并最终扎根农村的是一次少年时期的经历。当时他在医院看到,一个小时内,三位农民均因贫病交加无力医治而相继离世,这对年少的赵亚夫触动很深。从此他有了一个梦想,就是通过自己努力,让农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

1958年,赵亚夫于常州高级中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宜兴农学院农学专业。1961年,20岁的赵亚夫被分配到镇江农科所工作,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县农村蹲点了七年。其间,为了使农民解决温饱,赵亚夫虚心向农业老专家学习,潜心研究水稻、小麦高产技术。他和同事们一起,在宜兴县推广小麦、双季稻一年三熟制,创建了全省粮食单产最高的生产大队。

日本之行 催生三次探索

1982年,赵亚夫第一次来到日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日本爱知县的渥美半岛,到处郁郁葱葱,山上有林,坡上有果。“那里的气候、地貌和镇江山区类似,我们那里大多荒山秃岭,人家却建得这么美!”巨大的反差让赵亚夫难以平静。从那时起,赵亚夫为梦想描绘蓝图:要让句容茅山老区像日本渥美半岛一样,满山的果树,满坡的蔬菜,满岗的鲜花,满山的财富。此时的赵亚夫已经40岁了,他从学日语开始,不分昼夜地钻研学习水稻、草莓、无花果、葡萄栽培技术。走出国门,看到了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第二年从日本回国,很多人都捎带家电,他则带回20棵草莓苗和13箱的农业科技书籍。就是从这20棵草莓苗开始,他率领农科人员与农民兄弟们一道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赵亚夫的第一次探索,就是高效农业。他手把手地教农民种草莓,“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他感觉到一户一户地教太慢,就建起了上千亩的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在里面学习、实践,很快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茅山老区白兔镇草莓种植户纪荣喜1989年开始在赵亚夫的指导下种草莓,早就盖起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草莓品种是赵老推荐的,技术也是他亲自教授的,我们两口子就靠5亩地,一年赚个30万元没问题。”

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从最初的白兔,到春城、大卓、黄梅、茅山、后白、天王、高资、上党等乡镇,赵亚夫推广一个成功一个。

他的第二次探索,就是以种植大户为龙头,牵头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把农民集中起来,让农民学会经营和管理,“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随后方继生草莓专业合作社第一个成立,并取得成功,丁庄葡萄、黄梅桃子等一个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面对市场、对接市场,把农业变成了产业。如今茅山老区各种各样的农业合作社达到400多个,覆盖农户3万多户。

发挥余热 让最穷村致富

句容戴庄试点是赵亚夫的第三次探索。他在苏南丘陵地区最落后的一个小山村,组建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创建了有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生态农业,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新模式,并以戴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带动20个村。

2001年,赵亚夫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了,他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戴庄。当时的戴庄,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村集体不仅没有分文积累,还倒挂了80万元,是镇江市最穷的村。他决心用最新生态农业理念探索一条贫困村的致富之路。

当初刚到戴庄时,却并没有得到村民的认可。赵亚夫勾画的农村小康图景,在村民们看来是天方夜谭。赵亚夫第一次办的科技讲座,只来了两个人。回家后,赵亚夫一连几天都没睡好觉,他知道,农民是现实的,于是他决定要用实实在在的效益证明给农民看。

再度来到戴庄时,赵亚夫承诺给试种的农民免费提供有机“越光”稻种苗、有机肥和技术指导,不管好坏,每亩以1200斤水稻市价保底收购。

听过讲座的杜忠志答应尝试栽种1.6亩“越光”稻。赵亚夫来到村里,和杜忠志同吃同住,教他种殖技术。杜忠志按照赵亚夫教的方法,精心培育,当年就收获了700余斤“越光”稻,加工出来的大米卖到了8元一斤。杜忠志彻底服了,他现在逢人便说:“跟着赵亚夫,肯定能致富。”

杜忠志是戴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戴庄第一个在赵亚夫的指导下富起来的农民。如今他承包了有机桃园,还种植有机水稻和有机草莓,年收入20多万元。杜忠志的示范效应,调动了农民参与有机农业的积极性,随着有机农业面积逐年扩大,一大批农户富了起来。去年,戴庄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是2003年的9倍,由贫困村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古稀老人 仍在田间忙碌

三次探索,让老区农民的梦想生根、发芽,开出幸福之花。几十年间,赵亚夫每年至少有200多天“泡”在农民的田地里。他把百位农民培养成技术能人、致富能手,他手把手教过上千家农户,为农民授课30万人次,编写实用农业读物超百万字。他先后完成“稻麦栽培新技术”“草莓良种引进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江苏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技术新途径”等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出版《草莓品种及栽培技术》《无花果栽培新技术》《草莓栽培技术图说》等专著。他创建了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句容)实验园,创建了我国南方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创建第一个江苏省(白沙)有机农业试验基地。

几十年来,赵亚夫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累计在茅山老区推广发展高效农业250万亩,直接给农民带来200多亿元收益。赵亚夫给自己定了“不收指导费、培训费、不搞技术入股”的“三不”原则。2008年,赵亚夫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开表彰会时,他竟没一件像样西装。省里给他的30万元奖金,回去后被他捐出来发展戴庄农业。

如今,已是75岁的古稀老人赵亚夫,步履日渐蹒跚,精力也不如以前,但仍旧忙碌在田间地头,每周都会有三到五天的时间到老区村组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赵亚夫的手机里存了200多个农民的电话,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农民的各种需求,不少农民也把他的电话号码倒背如流。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绵竹,在当地建立起高效农业示范园。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为农民服务一辈子,践行乡土中国梦。”

55年的农村实践,赵亚夫用汗水和智慧辛勤浇灌着“乡土中国梦”,他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2013年,赵亚夫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4年,赵亚夫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2015年,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等单位授予“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今年“七一”前夕,赵亚夫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在北京受到大会表彰。 (责任编辑 党亚惠)

猜你喜欢

茅山老区有机
一品锅中尝春味
享美食品文化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有机白菜
喝有机
茅山长青 春笋滴翠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
革命老区展新姿
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
老区建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