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动长寿欢乐多

2016-12-19

科学养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下田寿星健康长寿

彭亚文教授:

来信收到,十分高兴。遥望星空,浮想联翩,借此周末宁静的夜晚,正好与您畅谈。您和您的同事,大多文静,虽然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但真正能够坚持运动的人却为数不多。形成这种局面,我想还是对运动的好处并不完全知晓。

早在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就强调指出:坚持活动,天也不能使人生病;不肯活动,天也不能使人健康。历代的医学家也无不强调“动”的重要。汉代的华佗特别告诫说:“人体欲得劳动”;唐代的孙思邈也强调说:“身体常使小劳”;清代的颜元说得尤为中肯:“养生善于习动。”

为什么养生贵在“动”呢?

动,可以强身。正如颜元所说:“常动则筋骨强、气脉舒”,所以“一身动则一身强”。《易筋经》的作者还强调指出:只要坚持活动,加强锻炼,即使体弱多病的“缠绵之身”,也能变得身强体壮,甚至“立成铁柱”。

动,又可以防病。华佗说得好:活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使血脉通畅,所以百病不生,就好像经常转动的户枢不易朽烂一样。

动,还可以延年益寿。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例如,武汉医学院在1960年对湖北省125名90岁以上的老人作了职业分析,体力劳动者占96%。兰州医学院在1964年对该市50名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职业分析, 体力劳动者也占94%。有人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了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阿克苏地区10位百岁老人中,就有8位是体力劳动者。广西巴马地区调查过51名9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都是体力劳动者。

调查资料表明,寿星之所以长寿,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期坚持体力劳动和运动,直到老年也不间断。日本对一些百岁以上老人的调查发现,有一半的人在75岁时还参加体力劳动,有三分之一的人在80~84岁时,仍然没有中断体力劳动。

山西省的裴傅氏在1982年时已经103岁,是当时太原市的第一寿星。她年轻时候就是出名的劳动能手,百岁以后仍然是个闲不住的人,常常帮助做些家务劳动。

四川省的唐述华老大娘,人称“巴蜀寿星”。1983年已年满121岁,对于出生年月和一些往事仍然记得一清二楚,生活全能自理,而且拄着拐杖上坡下坎也不成问题。为什么她能老而硬朗呢?原来,她自幼在山里跑来跑去,长期从事体力劳动,使她筋骨坚实,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很强。百岁以后还是闲不住,晚辈劝她好好休息,她总是说:“闲着不动反而不舒服。”

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好运动。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1983年时虽已82岁,但他耳不聋,眼不花,口齿清楚,思维敏捷。记者问他:“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他回答说:“没有特殊之处,一切平平常常,我不过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严济慈出生在山区,当他刚会奔跑时就跟着大人在田间劳动。后来上学了,每逢寒暑假,仍然跟着父亲下田劳动。劳动不仅使他从小就身体结实,特别是使他从小养成劳动习惯,获得健康的源泉,终身受用。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长寿,英国戏剧家萧伯纳长寿,前者是“运动能手”,后者是“跑步健将”。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确能促进健康长寿,俗话说得好:“常动健康,常动长寿。”

亚文教授,我还想特别强调一点,经常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长寿,而且可以常享快乐。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向来勤快,干起活来常常是早顶星星晚背月亮。80岁以后虽然不再上山下田,仍然在家养鸡、养猪。1982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她已86岁,但背不驼,腰不弯,脸有光,眼有神,走路不用拐杖。有人问她身体为何这么硬朗,她回答说:“我高兴在心里,也高兴在手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冉大姑,在104岁时,不仅下田参加劳动,还养了3头大肥猪。105岁那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人们问她高寿而健康有何秘诀,她笑笑说:“秘方是天天劳动,补药是阳光和风雨。不信,你们试试看。”

戎冠秀和冉大姑这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健康长寿的一大诀窍,就是经常在劳动和运动中享受快乐。

您的身体一向瘦弱,情绪也不够欢畅,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您长期奔忙于教学、科研,缺少体力活动。相信您一定能从古今中外的这些实例中受到启示,下定决心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只要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您也一定能够健康长寿,常享快乐!

夜已深了,就谈到这里。至于您适合哪些运动,下次再谈。

顺祝

晚安

马有度

猜你喜欢

下田寿星健康长寿
合同之谜
爱情使我的父母健康长寿
寿星
“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
为什么要把蛋糕抹在寿星的脸上?
人民健康长寿的中国
一位台湾老板的健康长寿经
寿星居住的地方
深耕
《黄帝内经》中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