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与现代相遇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6-12-19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汉字微课传统

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 陆 莉

语文/备课参考

让传统与现代相遇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江苏海门市通源小学 陆 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特别提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又指出:“……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更进一步强调了完善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完善的背后必然是缺失的危机。一方面,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12册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33首)、文包诗(4篇)都是进行单篇的独立教学,不能形成系统性。其余的如练习中的对对子、春联、谜语、古今贤文等零星内容的出现,教学时只是花费几分钟的时间浅尝辄止,很难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不要说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生命体验中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由于年代久远,历经了时代的变迁,对当下的小学生来说,全盘接受抑或透彻理解,都是极不现实的。

如何把握缺失与回归之间的平衡?如果专搞传统文化教育而丢了国家课程,亦是舍本求末之举。笔者认为,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和浸润。因此,本着基于国家课程的原则,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笔者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实践尝试。

一、微课导学,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在电子产品充斥社会生活、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和程度绝不亚于成人。微课是近一两年来教学的新兴产物,当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当多媒体走进每一间教室,微课便成为可能。

【案例】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练习8》“照样子对对子”

对对子,是汉语言文学中的奇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珍宝。它精练而又巧妙,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深得国人的喜爱。如何让学生了解它的来源,体会它的特点,感受它的魅力?显然,在一堂语文练习课上是很难全部解决的。我想到了用录屏软件拍摄微课。以《好玩的对对子》作为微课课题,精选了《笠翁对韵》中的《六鱼》为教学内容,拍摄了一节7分钟的微课,作为课堂的导学。

在微课的一开始,教师通过讲述“梅妻鹤子”和“五柳先生”的名人小故事引出对子“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让学生感受到,对子里往往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微课的主要环节在于“游戏探究,发现特点”部分——

游戏一:对字数。教师出题“几字对”,学生快速找出内容并读出来,在此游戏中感受对对子的第一个特点:字数相等。

游戏二:对内容。去掉“对”字,直接对出内容。在此游戏中,每个对子的内容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无须讲解,学生自然能感受到对对子的第二个特点:类别相同。

游戏三:对节奏。和小伙伴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些对子,可以拍手读,可以摇头晃脑读,可以轻拍桌子伴奏读,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对对子特有的对称美和韵律美,让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

传统文化的教育,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了这样的微课导学,既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微课导学的最大好处在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意一个环节停留,反复播放。教师精心制作的微课视频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扩大了学习的地点,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方式,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好书推荐,让传统文化无限延伸

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许多经典的书籍得以传承和保留下来。在教育部推荐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中,低年段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中年段有《千家诗》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涉及此类经典的选读,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2“读读背背”的第二部分,就是出自《三字经》的两句话:“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为了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激发学生阅读中华文化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经典文化中汲取养分,笔者设计了三本国学经典书的阅读指导课——走进《三字经》、亲近《弟子规》、牵手《千字文》。以下是三节读书指导课的部分教学环节:

△讲故事,学精神

师:《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古代的名人,他们有的孝顺父母,有的敬爱哥哥,还有的勤奋苦读……快打开书,找一找他们在哪里。

(生交流汇报,讲述故事,师适时点拨)

△观插图,明礼仪

(出示《弟子规》中的三幅插图)

师:看看这些小朋友的文明礼仪,他们是怎么做的?让你想到了《弟子规》“谨”中的哪一句话?

(师生合作,情境表演“人问谁,对以名”和“借人物,及时还”)

△品内容,长知识

(出示《千字文》“天地玄黄……玉出昆冈”,诵读原文后借助注释读懂内容)

师:这段文字里藏着很多宝贝,最好的黄金出自哪里?最好的玉产自哪里?最好的宝剑叫什么?最名贵的珍珠叫什么?(学生抢答)

讲讲名人故事、演演书中情境,还有知识小抢答……在多形式的阅读推荐中,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内容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经过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择其精华的筛选重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重新散发出魅力,与当下的儿童美好地相遇,产生心灵的交融。

三、微课程研发,让传统文化形成系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以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很多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采用按笔画记忆,把汉字的音、形、义完全割裂开来。要知道,汉字看起来是符号,其实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如果将汉字文化作为一个微课程来进行研发,利用平时的语文课、社团活动课等阵地渗透实施,定能让汉字散发应有的魅力。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字文化课程”进行了研发:如诗如画的汉字、有声有形的汉字、有理有义的汉字、有情有趣的汉字。

【案例】《“如诗如画的汉字”微课程》教学片段

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猜猜这幅画表示的是哪个汉字。(出示如下图片)别急,我们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猜,然后再合起来想一想。

生:宝盖头代表房屋。

生:房屋内有四个草字,草中好像有一人,下面还有两点。

师:两点就是冰。把这些意思合起来,想一想。

生:房屋内的一个人睡在草窝里,双脚冰冷,这个字表示冷的意思,而且是宝盖头的,所以我猜是“寒”字。

师:恭喜你,猜对了!(掌声)

师:大诗人杜甫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出示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思是我多么想拥有千万间的屋舍,让天下穷苦的读书人都能在此安心快乐地读书啊!这个“寒”字是古代穷人生活的生动写照。所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

汉字,不止于字,它是文化,是传统,是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汉字那如诗如画的美,体会到祖先的智慧。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手段。当然,研发此类传统文化微课程,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阅读、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筛选、整合、设计,这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提高传统文化修养的有效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意见》)。作为语文教师,传承与创造的任务义不容辞。中华文化能否再度复兴,一切有赖于我们此时此刻的努力,有赖于我们能否真正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努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让传统与现代相遇,中华文化才能成为精神领域的珍奇,汇入世界文化的海洋之中,永远散发迷人的光彩和跨越时空的美丽。

猜你喜欢

汉字微课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