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改性聚酯纤维渐变色织布的生产工艺探讨*
2016-12-19陈志华马顺彬
陈志华 马顺彬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铜改性聚酯纤维渐变色织布的生产工艺探讨*
陈志华 马顺彬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染工程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设计并生产铜改性聚酯纤维渐变色织布,织物表面呈现粉、白相间的条格状。通过对倒筒、漂染、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后整理工艺的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织造效率达到91%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3%,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
铜改性聚酯纤维, 渐变色织布, 漂染工艺, 后整理工艺
铜改性聚酯纤维是将抗菌铜材料经高科技加工处理,融入纺丝液熔体中,再经纺丝加工而制成的一种功能纤维,其抗菌、杀菌、抑菌效果持久。本文采用铜改性聚酯纤维纱线,通过对倒筒、漂染、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和后整理工艺的优化设计,开发了幅宽为150 cm、经纬纱线密度为 9.8 tex×14.8 tex、经纬密为 59根/cm×35根/cm的渐变色织布。这种织物具有抗菌、环保的功能,抗菌率达99.9%,因此产品的附加值高。
1 产品设计
1.1 织物规格设计
织物规格设计如下:成品幅宽为150 cm,坯布幅宽为165 cm,上机筘幅为172 cm;成品经纬密分别为59根/cm和35根/cm,坯布经纬密分别为54根/cm和34根/cm,上机纬密为33根/cm;总经根数为8 850根,其中边纱为(1082)根,全幅花数180花减6根。特白经纱用纱量为9.366 3 kg/100 m,边纱用纱量为0.234 3 kg/100 m,经纱总用纱量为9.600 6 kg/100 m;特白纬纱用量为3.712 2 kg/100 m,粉色纬纱用量为4.323 6 kg/100 m,纬纱总用纱量为8.035 8 kg/100 m;总用纱量为17.636 4 kg/100 m。织物组织为2/1右斜纹和1/2左斜纹。
1.2 织物风格设计
由于织物循环数很大,仅拍摄部分织物,如图1所示。织物表面呈现粉、白相间的条格状,沿织物经纱方向,白色条纹逐渐变宽,而后又对称变窄。
图1 部分织物实物图
1.3 织物配色设计
特白纱用A表示,粉色纱用B表示。织物配色设计如下:
经纱排列为1A;
2 工艺设计
2.1 倒筒工艺
采用HS-101C型络筒机进行倒筒。为使染色均匀,卷绕密度要小。设计卷绕密度为0.35 g/cm3,且不用张力垫圈,倒筒速度为800 m/min。
2.2 漂染工艺
选用COS-105型筒子纱高温高压染色机进行染色。具体工艺参数为
精练工艺:精练剂浓度为3 g/L,纯碱浓度为2 g/L,螯合剂浓度为1 g/L,浴比为1∶8,温度为80 ℃,时间为20 min。
染色工艺:分散蓝ACE质量分数为1.08%,分散红ACE质量分数为0.10%,活性黄ACE质量分数为0.03%,HAC浓度为8 g/L,纯碱浓度为8 g/L,分散剂浓度为2 g/L,温度为130 ℃,时间为40 min。
还原清洗:原明粉浓度为2 g/L,纯碱浓度为2 g/L,温度为85 ℃,时间为15 min。
2.3 络筒工艺
采用HS-101C型络筒机进行络筒,络筒速度为800 m/min,络筒张力为0.05 N(即1个垫圈),筒子卷绕密度为0.45 g/cm3。
2.4 整经工艺
采用GA124H型高速分批整经机进行整经,整经速度为700 m/min,卷绕密度为0.50 g/cm3,配轴为633根×2轴+632根×12轴,整经长度为18 080 m。
2.5 浆纱工艺
浆料配方:PVA浓度为15 g/L,JBP-05Y浓度为5 g/L,T-200浓度为25 g/L,HY-100浓度为25 g/L, SFS浓度为25 g/L,T-302浓度为10 g/L,T-40浓度为8 g/L。
采用GA308型浆纱机,车速为50 m/min,上浆率为4%,回潮率为2%,压浆力(Ⅰ)为10 kN,压浆力(Ⅱ)为17 kN,预烘温度为120 ℃,烘干温度为100 ℃,湿分绞棒为1根。
2.6 穿综工艺
穿综方法为1 2 3 1、(6 4 5)× 4、2 3 1 2、(5 6 4)× 4、3 1 2 3、(4 5 6)× 4。总经根数为48×179次+尾花42+布边108×2=8850,布边各108根,穿法为4、3。有()处为3入,其余为4入。
第1~6页综框的综丝数分别为720、720、828、2266、2158、2158。织物上机图见图2。
图2 织物上机图
2.7 织造工艺
采用JAT710型喷气织机,车速为600 r/min,开口时间为300°,上机张力为2 100 N,主喷嘴气压为0.30 MPa,辅助喷嘴气压为0.35 MPa,电磁阀时间为105°,纬纱始飞行角为85°。主喷嘴和辅助喷嘴启闭时间见表1。
表1 主喷嘴和辅助喷嘴启闭时间
2.8 后整理工艺
后整理工艺流程:烧毛→退浆→定型→预缩→修验→成品打卷。
烧毛工艺:车速为120 m/min,火口方式为一正一反,火焰温度为800 ℃,织物与火焰距离为1 cm,次数为1次。
退浆工艺:浸透剂浓度为1 kg/桶,淀粉酶浓度为2 kg/桶,温度为60 ℃,车速为60 m/min,水洗温度为90 ℃。
定型工艺:车速为60 m/min,烘房温度为160 ℃,落布门幅为165 cm。
预缩工艺:纬密为35 根/cm,缩布率为2.5%,车速为60 m/min。
3 结语
渐变色织布的设计,尤其是在色纬循环设计时难度很高。本文通过调整和优化倒筒、漂染、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后整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织造效率达到91%以上,下机一等品率达到93%,入库一等品率达到99%。
[1] 马顺彬.宽幅Tencel 特细号高密直贡缎的生产体会[J].棉纺织技术,2012,40(12):55-56.
[2] 马顺彬,蔡永东,葛龙德.涤纶包覆纱纬弹色织面料的生产技术要点[J].棉纺织技术,2011,39(3):60-62.
《产业用纺织品》征稿启事
《产业用纺织品》向国内纺织领域及相关领域各界人士诚征有关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各类稿件,尤其欢迎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踊跃投稿。
《产业用纺织品》由教育部主管,东华大学和全国产业用纺织品科技情报站主办,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办。
《产业用纺织品》主要刊登国内外各种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综述,科研、生产技术报告,国内外有关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报道,有关专利、标准和测试方法介绍,国内外有关动态、市场信息和新闻简讯。《产业用纺织品》努力成为纺织与冶金、化工、电子、医疗卫生、农林、水利、建材及国防工业各科研、生产和使用单位之间信息联络的纽带,促进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研究、生产和应用的发展。
来稿应主题明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图片清晰。来稿请标明作者和所在单位全称(中、英文)及其所在地名、邮编,并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及作者简介。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也请一并告知。
来稿请通过E-mail(techtex@dhu.edu.cn)发送至本编辑部。本编辑部收到来稿后3个月左右函复作者,在此审稿期间作者请勿另投他刊。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须保证本刊发表的专有权,编辑部将向作者赠送当期期刊。
《产业用纺织品》编辑部
Discussion on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gradient yarn-dyed fabric of copper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ChenZhihua,MaShunbin
Department of Textile and Dyeing Engineering, Jiangsu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antong 226007, China
Gradient yarn-dyed fabric of copper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was designed and produced, and the surface of the fabric presented lattice with pink and white. By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rocesses such as rewinding, bleaching and dyeing, winding, warping, sizing, weaving and finishing, good results were achieved with the loom efficiency above 91%, first grade percentage before cloth repairing more than 93% and first grade percentage put in storage above 99%.
copper modified polyester fiber, gradient yarn-dyed fabric, bleaching and dyeing, finishing
*江苏省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项目(苏政办发〔2014〕22号);南通市新型纤维材料重点实验室项目(CP12014003);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苏教师〔2014〕23号);2013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苏教科〔2013〕10号);南通市航空工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CP22014001)
2015-09-01
陈志华,男,1962年生,教授,研究方向为纺织工艺与产品
TS155.6
A
1004-7093(2016)04-0006-03
纺织品》已被中国学术期刊
总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相关数据库等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