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分析*
2016-12-19徐浩岚
徐浩岚
(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四川泸州 646000)
·经验交流·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分析*
徐浩岚
(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四川泸州 646000)
目的 调查本科实习护理学生(简称护生)专业承诺及职业倦怠的状况,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用一般资料问卷、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及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对114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二者呈负相关(P<0.05);专业承诺中专业价值认同得分最高,职业倦怠中情绪衰竭得分最高,性别、专业满意度和入学动机在两个量表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专业承诺对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本科实习护生的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可通过提高护生的专业承诺来降低其职业倦怠程度。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职业倦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和护理学对护理人员的素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更多的高等护理人才加入到护理行业中来。然而,一直以来,护理都是一个高离职率的行业,如何稳定护理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一大难题。有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和专业承诺是影响护理人员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1-4]。职业倦怠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一种负性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5],它容易发生在教育、医疗、护理、警察等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而护理专业承诺是指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同,为护理专业努力的意愿,愿意继续从事护理工作,愿为促进护理事业发展和增进全人类健康努力的行动与意愿[6]。本科实习护理学生(简称护生)作为即将进入护理行业的高质量护理人才,是护理劳动市场的重要且宝贵的资源,他们职业倦怠及专业承诺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实习表现、护患关系、职业满意度及毕业后的留职意愿[1]。既往研究较多针对临床护士和在校护生,而忽视了处于过渡期的实习护生尤其是本科实习护生的研究,对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也较少涉及。本研究以本科实习护生为对象,旨在了解该群体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以期为维护实习护生身心健康、稳定高等护理人才队伍提供一点有益之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3月至5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某三所医科院校本科实习护生中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95%。其中男21人,占17.5%,女94人,占82.5%。在“入学动机”上,“个人喜好”14人,占12.3%,“家庭因素”(包括父母亲友建议、就业考虑等)59人,占51.8%,“调剂及其他”(包括接受专业调剂、成绩刚好等因素)41人,占36.0%。在“专业满意度”上,“满意” 12人,占10.5%,“一般”64人,占56.1%,“不满意”38人,占33.3%。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包括性别、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等方面。
1.2.2 护理专业承诺量表 量表参照文献[6],包含4个维度34个条目,以Likert′sScale4分法计分(1~4分),分数越高表明专业承诺水平越高。该量表于2006年修订为3个维度23个条目,分别为专业努力意愿、专业生涯留驻意愿和专业价值认同,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3。
1.2.3 职业倦怠量表(malachburnoutinventory-generalsurvey,MBI-GS) 由Michael等[7]开发,李超平等[5]修订,包括3个分量表15个条目,分别是情感衰竭、低成就感和去人性化。该量表采用Likert′sScale7分等级计分(0~6),分值越高表明倦怠程度越高。国内研究结果表明此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3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
2 结 果
2.1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在专业承诺上的差异
2.1.1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的现状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的总分及各维度分见表1。由于各维度项目数不同,计算可得每题平均分,结果表明,本研究组专业承诺总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间值2.5)。各维度中只有专业价值认同高于中间值,专业留驻意愿和专业努力意愿均低于中间值。
2.1.2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上的比较 由表1可知:男性在专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上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6~-2.386,P<0.05);在专业满意度上,不同专业满意度的本科实习护生在专业承诺及各维度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8~26.408,P<0.05);在入学动机上,不同入学动机组在专业承诺及各维度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33~28.009,P<0.05)。事后比较结果见表1。
2.2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
2.2.1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现状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的总分及各维度分见表2。计算每题平均分可知,本组职业倦怠总分处于中等水平(中间值3)。各维度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高于中间值,低成就感得分最低,低于中间值。
2.2.2 不同人口学变量在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上的比较 由表2可知:性别在职业倦怠总分及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满意度除在低成就感维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67~13.015,P<0.01);不同入学动机组在职业承诺及各维度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7~7.017,P<0.05)。事后比较结果见表2。
表1 专业承诺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在专业承诺上的差异,分)
表2 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分)
续表2 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人口学变量在职业倦怠上的差异,分)
2.3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知,除低成就感与专业留驻意愿外,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与专业承诺各维度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0.590~-0.191,P<0.05)。
表3 专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系数(r)
2.4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专业承诺的3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分别以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努力意愿进入以情绪衰竭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解释27.9%的变异量;专业留驻意愿和专业价值认同进入以去人性化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二者可共同解释33.7%的变异量;专业价值认同进入以低成就感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可解释12.2%的变异量,见表4。
表4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
3 讨 论
3.1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的整体水平不高 在本研究中,专业承诺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维度中专业价值认同得分最高,专业努力意愿得分最低。这与一些研究者的结果一致[8-9]。究其原因,可能是护生在入学后接受了职业道德教育、护理伦理教育等,对护理专业的工作性质、社会意义和价值还是认可的,因此专业价值认同维度分值最高。但由于大多数护生并非出于个人喜好选择护理专业(本研究中个人喜好仅占12.3%),加之护理工作的繁琐辛劳、社会“重医轻护”的现实以及临床护理工作未拉开护理人才的使用层次,本科护生的优势和自我价值在工作中得不到充分体现等原因,使得部分护生在专业留驻意愿尤其是专业努力意愿上得分偏低。
3.2 本科实习护生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明显 本研究组职业倦怠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情绪衰竭得分最高,其次是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这与李超平等[10-12]的研究结果类似。情绪衰竭得分居高的原因主要在于,(1)现阶段我国不容乐观医(护)患关系及伤/杀医(护)事件严重伤害了医护人员的职业情感,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对于刚刚进入护理行业的实习护生显然是不小的心理冲击[13];(2)临床中单调繁琐的护理工作、较低的护理地位、辛劳的夜班制度也使得部分实习护生难以适应;(3)我国的低医护比使得护生时常处于身心疲惫状态。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职业倦怠的加速模型认为,倦怠中某一维度的出现可加速另一个维度的发展,情感衰竭最早产生,随即可逐渐引发消极的工作态度并最终导致工作无效能感[10,14]。
3.3 性别、入学动机、专业满意度等在护生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 从性别来看,主动选择护理专业的男性还是极少的,女性在专业承诺总分及各维度上均显著优于男性。这应该与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将护理行业主要定位为女性角色有关,男性护生虽然就业相对容易,但会承担因“角色错位”带来的更大的心理压力。从入学动机来看,不同入学动机组在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上差异显著,“个人喜好”组(12.3%)有更高的专业承诺和更低的职业倦怠。而其他绝大部分护生由于缺乏个人主观能动性,较少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抱负,对护理专业的心理认同度和专业学习的行为投入度可能会较低[15-16]。从专业满意度来看,总体而言,专业不满意组在专业承诺上要弱于其他组,而在职业倦怠上要高于其他组。这提示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应该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如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帮助护生明确角色定位、增强护生社会支持系统等)提高护生的专业满意度。
3.4 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倦怠呈一定负相关且前者对后者有一定预测作用 本研究显示,本科实习护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专业努力意愿可降低情绪衰竭的程度;提高专业留驻意愿和价值认同可降低职业倦怠中去人性化的程度;增强专业价值认同可降低职业倦怠中的低成就感。专业承诺较高的护生,对护理行业的价值认同较高,愿意将其作为长期甚至终身的职业目标,并在该领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心理的认同和行为的努力会使他们更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转变,并能更积极有效地应对新环境中的种种困难挫折,使得职业倦怠感难以滋生。因此,相关教育机构和管理部门应该多途径入手提高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如在大学前的教育体系中设置职业生涯课程,使学生能够知己知彼;进入大学后应进行全程的专业思想教育,包括实习期带习老师的言语及身体力行的专业思想引领;改革本科护生的课程体系及临床用人体系,使本科护生的才能优势能够更好地得以发挥;建构本科护生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的支持、老师的肯定和积极赞誉及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另外,社会应该积极营造“尊医重护”的和谐氛围等。这些措施和途径都可以提升本科实习护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降低其职业倦怠感。
专业承诺和职业倦怠是衡量实习护生身心健康和就业意向的重要指标,专业承诺能有效预测职业倦怠的程度。护生个人、学校、医院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稳定和发展高等护理人才队伍尽力,这是关系每个社会个体能否享受优质护理服务和全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举措。
[1]CoomberB,BarriballKL.Impactofjobsatisfactioncomponentsonintenttoleaveandturnoverforhospital-basednurses:areviewoftheresearchliterature[J].JNursStud,2007,44(2):297-314.
[2]JourdainG,ChenevertD.Jobdemands-resources,burnoutandintentiontoleavethenursingprofession:aquestionnairesurvey[J].IntJNursStud,2010,47(6):709-722.
[3]王霞.护士工作环境对职业倦怠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460-462.
[4]吕桂云,潘纯媚,李来凉,等.护理人员专业承诺对离职意图影响之探讨[J].高雄医学科学杂志,2001,17(7):364-371.
[5]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
[6]吕桂云,邱香兰.护生专业承诺之研究[J].护理研究(台湾),1998,6(2):109-120.
[7]MaslachCH,SchaufeliWB,LeiterMP.JobBurnout[J].AnnRevPsychol,2001,52(1):397-422.
[8]赵莉,谭敏,雷蓉.本科护生专业承诺的现状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12):1863-1865.
[9]张温温,温肇霞,韩舒,等.本科护生人文素质与专业承诺的相关性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50(3):273-276.
[10]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11]赵玉芳,张庆林.医生职业倦怠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5):1137-1138.
[12]闫嵩悦,计红苹,张晓忠,等.临床护士人格特征、职业倦怠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75-77.
[13]烟然,吕红亮,刘毅.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3489-3492.
[14]余菊芬,马智群.乐山市临床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8):957-959.
[15]徐浩岚,张介平,游向宇.护生专业承诺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8):2183-2184.
[16]周静.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32-1134.
10.3969/j.issn.1671-8348.2016.32.033
四川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项目(SCYG2015-1-11)。 作者简介:徐浩岚(1975-),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医学心理学的研究。
B
B
1671-8348(2016)32-4566-04
2016-04-16
2016-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