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声学经络共振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2016-12-19郭雁冰李玉华王雪茜许继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井穴声波共振

李 洁,张 波,郭雁冰,李玉华,刘 宁,王雪茜,许继宗△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 100101;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腧穴应用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声学经络共振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影响*

李 洁1,张 波1,郭雁冰1,李玉华1,刘 宁2,王雪茜2,许继宗1△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北京 100101;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价声学经络共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10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声学经络共振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27%,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下肢体表温度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学经络共振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

红外热成像;声学经络共振疗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红外热成像仪是利用光学成像物镜以及红外探测器,接收到被检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以能量分布图的形式,映射至红外探测器之光敏元件上,进一步形成红外热象图,这种红外热象图和被测目标的表面热分布场是相互对应的。换句话说,红外热成像仪,就是将被测目标发出的、不可见的红外线热能量,转换成可以看见的热图像。这种图像上的不同颜色,表示被测目标表面不同高低的温度。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已经较广的在医学诊断中应用,包括脏腑、经络、体质判定[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除外其他神经损伤因素后,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或(和) 症状。临床表现有肢端麻木、腹胀、疼痛、汗出等,体征有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位置觉、震动觉减弱甚至消失。DPN被认为是引起糖尿病患者伤残的重要因素。经研究统计,超过2/3糖尿病患者,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受损,其中没有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约占1/3[2]。西医目前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少特异性的有效治疗手段。笔者应用新开发的声学经络共振疗法,从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入手治疗DPN,临床取得较好疗效。为更客观的评价这种疗法的疗效,课题组应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评价。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1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研究时间自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均为306医院中医科病房及门诊患者。将11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病程平均为(6.8±1.4)年;年龄平均为(52.26±4.1)岁。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病程平均为(6.7±1.5)年;年龄平均为(53.14±4.2)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临床神经电生理学与肌电图组2013年制定)[3]:①具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有证据显示糖代谢异常;②神经病变出现在糖尿病的诊断同时或之后;③具有DPN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有:感觉功能下降,肢端麻木,四肢自发性疼痛、手套或足袜套性感觉、发热、蚁行感、手凉,运动功能障碍,如步态不稳,脚踩棉花感,肌肉无力、萎缩,腱反射较前下降甚至消失;④下面5项检查,有≥两项异常,则可有助于诊断DPN:a.尼龙丝检查,足部的感觉下降甚至消失;b.温度觉减弱或消失;c.踝反射减弱或消失;d.振动觉减弱或消失;e.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神经传导障碍,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⑤排除其他疾病,如椎管狭窄、神经根压迫、脑梗塞、腰(颈)椎退行性变、格林巴利综合征、动(静)脉血管的严重病变(如淋巴管炎和静脉栓塞)等,以及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副作用或者肾功能不全导致的代谢毒性产物对周围神经的损伤。中医诊断标准依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入组前1周内,未服用其他药物治疗,未应用其他的治疗方法;③非过敏体质且无本研究应用药物的过敏史;④按患者自愿的原则加入本课题研究,并且签写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西医诊断标准;②近1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严重感染等急性状态者;③有其他严重原发神经病或有严重肝、心、肾、血管等系统疾病患者;④有感染、化学药物损害、金属中毒、营养障碍等其他原因引起神经病变的患者;⑤准备妊娠、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并发颈(腰)椎间盘病变、脊神经根病变的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常规治疗,控制血糖。口服甲钴胺(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41767)营养神经,每次0.5mg , 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声学经络共振疗法。选择十二经络的合穴为治疗穴位,通过低频声波刺激这些穴位,改善十二经的循经微循环。根据课题组之前的研究结果[5-15],十二经合穴的共振频率分别为:阴陵泉:A0#(29.14Hz),足三里:A1#(58.27Hz),曲泉:D1(36.71Hz),阳陵泉:D2(73.42Hz),尺泽:C1(32.70Hz),曲池:C2(65.41Hz),阴包:G1(49.00Hz),委中:G2(98.00Hz),少海:F1(43.65Hz),小海:F2(87.31Hz),曲泽:A1(55.00Hz),天井:A2(110.00Hz),这些频率的声波,刺激对应穴位可以显著改善所属经络的循经微循环。将这些频率应用COOLEDIT2.1软件制作成低频声波,用5寸有源低音炮播放,置于患者对应经络附近。穴位的选择按照病变发生部位的经络归属来选择。每天治疗2次,每次30min,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治疗过程中操作示意图见图1。

图1 治疗操作图

1.5 观察指标

下肢腧穴温度:应用宝通华公司的红外热成像仪,采集治疗前后下肢的热图情况,并对重点腧穴测定温度,取穴包括下肢六经井穴、合穴及足背动脉搏动处的解溪穴。仪器参数:应用重庆宝通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非制冷医用红外热成像仪对两组患者躯干正面进行成像拍照。红外热成像仪型号DH-2010-B,探测器分辨率324×256,探测温度敏感度<0.03℃,探测光谱的响应波长在6~15μm范围内,红外镜头视场角14.20×21.50,焦距45mm,采集图象的空间分辨率为1.235mrad ,采集图象帧频率65Hz/s,测量温度的范围在19℃~41℃。检查环境:①观察室温度应保持在20℃~24℃,湿度控制在50~60%;②保持室内的热源分布均匀,避免空气对流,空调风向避开患者,背景墙的温度分布保持均匀;③观察室内,保持光线舒适柔和,避免因强光直射而影响受测者体表温度;④等待期间,受测者解除衣物,拭干体表汗液,禁止按压或者抓、挠检查位置,待受测者体表各种干扰性因素排除,热源恢复自然后再拍摄;⑤红外热象仪采集镜头距离人体3m,每个受测者均于治疗前后拍摄躯干正面的图像。

体征指标:记录患者腱反射、振动觉、痛觉、温度觉的障碍及恢复情况。肌电图检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安全性指标:监测患者三大常规和肝肾功能以及心电图变化。

1.6 疗效判定

按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3],显效:Ⅰ疼痛和(或)感觉障碍至少恢复两个度阶,Ⅱ振动觉恢复至少两个度阶,Ⅲ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具备上述Ⅰ、Ⅱ,或Ⅰ、Ⅲ认为显效;有效:Ⅰ疼痛和(或)感觉障碍至少恢复1个度阶,Ⅱ振动觉恢复至少1个度阶,Ⅲ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增加2~5m/s,具备上述Ⅰ、Ⅱ,或Ⅰ、Ⅲ认为有效;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未达到上述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DPN患者下肢井穴及解溪穴温度对比

见表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各井穴温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各井穴温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前后两组DPN患者下肢井穴及解溪穴温度对比,℃)

2.2 治疗前后两组DPN患者下肢同一经络井穴与合穴温度差对比

见表2。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同一经络井穴与合穴温度差都有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同一经络井穴与合穴温度差下降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治疗前后两组DPN患者下肢同一经络井穴与合穴温度差对比,℃)

2.3 治疗前后典型红外热图对比

患者王某某,女,59岁,病历号80654318,2型糖尿病病史10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史3年。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红外热图对比见封三彩图1、图2。

2.4 治疗前后两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见表3。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MNCV、SNCV均高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治疗前后两组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2.5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见表4。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与对照组比较,χ2=9.12,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对比 例(%)

2.6 安全性情况

整个治疗和随访时间内,两组DPN患者均未见显著的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三大常规和心电图未监测到明显异常,表明本疗法安全可靠。

3 讨论

目前DPN的明确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被认为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而导致,主要是指代谢紊乱,如多元醇途径的紊乱、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的形成,神经营养因子的缺乏,血管的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因子的异常,免疫失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他如葡萄糖的自动氧化,导致反应性氧化产物的产生,从而使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发生。西医治疗目前主要包括控制血糖即原发病,应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超氧化物清除剂、前列腺素E1和阿司匹林、神经营养因子(NTs)、甲基维生素B12(弥可保)、缓解症状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加巴喷丁、钠通道阻滞剂及局部用药治疗,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尚不理想。

DPN归属于中医学的“消渴病”并发“痹证”“痿证”的范围。基本病机除了消渴病燥热伤津、经脉失养以外,尚有发病时日较久,正气逐渐耗伤,气血日渐不足,脉络筋骨逐渐失养,导致气血运行乏力,血流减缓,终致络脉瘀阻的因素,其病理实质是“经脉不通”,具有“久病入络”“久病多虚” “久病多瘀”的特点。治疗方法包括汤剂内服、中药泡洗、针灸治疗等,立法多为活血化瘀、益气养阴、解毒凉血、滋补肝肾等。

课题组近年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低频声波对人体经络上不同穴位局部微循环的影响,发现当低频声波频率不同的时候,对穴位局部微循环的影响也不同,有些频率基本无影响,有些频率可以使微循环显著增强。这种能够使穴位微循环显著增强的频率称为“共振频率”。不同的经络有其各不相同的共振频率,但同一经络上的穴位共振频率相同。这种低频声波于经络共振的自然现象有以下规律:(1)穴位对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大多数的低频声波无法使腧穴局部微循环显著改变,基本都是在基线上下波动;当接近或者达到某个特殊的频率时(即腧穴的共振频率),腧穴局部的微循环量会有显著增加,发生质的突变。播放这一共振频率时,多数患者具有周身发热以及经络感传循行的感觉。(2)微循环量在共振时会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统计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结果,当播放腧穴的共振频率刺激腧穴时,局部微循环量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其增加量通常可以上升超过100%,个别的个体微循环量增加甚至超过300%~500%。(3)这种声波与经络共振的疗法有类似于针灸的效果:在播放腧穴对应的共振频率低频声波过程中,超过半数的个体有显著的循经经络感传,其路线与《黄帝内经》描述的经络走行方向大致一致;一部分个体多条下肢经络有发热感,并由近端向肢体远端流动。这表示这种声波与经络共振的治疗方法,有与针灸的类似的治疗作用,可以调节经络的虚实状态[5-15]。

本次研究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这种疗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下肢井穴的温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肢体末端(井穴)与近端(合穴)的温度差显著下降,说明肢体末梢循环得到了改善,气血能够更好的到达末端。这说明这种声学经络共振疗法十分显著的增加了患者下肢各个经络的微循环,提高了患者下肢的血液和氧的供给,发挥了促进肌肉和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课题组认为这种现象的理论根源在于天人合一整体观。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和音乐律法密不可分,《后汉书·律历志》载“葭灰占律”的方法,于一个空间密闭性较好且湿度、温度波动不显著的房间内,遵循一定的方向和位置,摆放12条木桌,桌面制成外高内低之倾斜面,将对应十二律频率的、长短不一的玉制律管按顺序排放于桌面上,并在律管内填充好葭莩灰(芦苇衣膜燃烧后形成的灰),当天地运行至特定时刻,即二十四节气中12个月份所对应的中气来到的时候,会诱发地气之上升,而此上升的地气,可以让对应的律管发生共振,其中填充的葭灰飞出。这说明每个节气到来时,天地之间会有不同的频率波动,诱发对应的律管共振,使葭灰飞出。同时这种天地间的频率千万年来不断作用于人体的经络,动荡着经络的气血,逐渐形成了这一规律。不同固有频率的律管如同十二经络,管中的葭灰如同经络中的气血。老子《道德经》讲:“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

本研究表明,声学经络共振疗法联合西药治疗DPN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且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无损伤性刺激,治疗费用低廉,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绿色疗法。

[1] 程征.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概况[J].河南中医,2016(3):553-554

[2] 周仲瑜,余乐,韦丹,等.红外热像技术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7):2289-2291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和治疗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3,46(11):787-789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杜,2002:233-237

[5] 许继宗,张波,张喆,等.体感音乐的经络循经微循环机制探讨[J].中医学报,2015(10):1446-1449

[6] 许继宗,张波,张喆,等.基于亥姆霍兹声学经络共振原理的《黄帝内经》五音疗法治验3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5):118-120

[7] 许继宗,汤心钰,郭雁冰,等.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十二经络合穴微循环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4(6):8-13

[8] 许继宗,汤心钰,郭雁冰,等.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名健康人脾胃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10):3333-3339

[9] 刘亚峰,汤心钰,郭雁冰,等.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肝胆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48-53

[10] 许继宗,汤心钰,郭雁冰,等.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十二经络五输穴经穴微循环的影响[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1):4-11

[11] 李洁,汤心钰,郭雁冰,等.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健康人肾经及膀胱经五输穴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8):27-31

[12] 许继宗,汤心钰,郭雁冰,等.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心包经及三焦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4(8):1213-1217

[13] 李玉华,汤心钰,张波,等.低频声波对30例健康人阳陵泉穴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9):673-677

[14] 司英奎,汤心钰,郭雁冰,等.低频声波对肝经五输穴微循环及温度的影响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4(10):1-6

[15] 王普艳,汤心钰,张波,等.不同音色低频声波对健康人委中微循环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10):12-14

306医院卫生科研课题,编号:14ZD14。

李洁(1980-),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

△通讯作者:许继宗(1979-),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及针灸。

R246.6

A

1005-0779(2016)10-0048-04

2016-04-15

猜你喜欢

井穴声波共振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爱的声波 将爱留在她身边
凝心聚力 互促共进 实现机关党建与文明单位创建合拍共振
声波杀手
声波实验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