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青年鸡鸡舍小气候控制管理办法
2016-12-18杨柏萱新希望六和牧鑫缘无抗养殖推广者
□杨柏萱(新希望六和牧鑫缘无抗养殖推广者)
标准化青年鸡鸡舍小气候控制管理办法
□杨柏萱(新希望六和牧鑫缘无抗养殖推广者)
在青年鸡生产管理中最关键的两个管理重点:第一就是开水开食工作。即一周内管理重点是促进消化系统的快速发育,达到消化系统安全的目的。第二个管理重点是舍内小气候控制。第一个管理重点做好的话就保证了青年鸡的机体各个系统功能最有效发育。第二个管理重点做好的话能有效的防止鸡群疫病的发生。所以从这两点上看,舍内小气候控制显得更为重要些,舍内小气候控制就是要做好温度和通风的关系。
1 舍内小气候控制
什么叫舍内小气候呢?舍内小气候是指通过温度、湿度和通风的管理给鸡舍创造一个不受外界影响适合青年鸡生长的一个良好的小环境,这个小环境就是舍内小气候。舍内小气候控制是指控制好舍内温度、湿度和通风的关系。对于青年鸡饲养管理来说就是做好合适温度控制情况下,再协调好湿度和通风的关系即可。良好的做法是设定好全期每天温度曲线,以全期温度曲线为标准,再设定好每天最高温度值和最低温度值,以最高温度值和最低温度再做两条曲线,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曲线内进行温度的控制。然后再设定最小通风量的管理办法。湿度控制曲线也应同时设定好。
2 标准化青年鸡场温度的设定和管理
2.1 温度的设定
温度的设定是按生产日期提前设定即每天温度控制曲线。整个生产期的温度设定为:进鸡前两小时到接鸡后一个小时内:温度为28℃,温度控制范围在27℃~29℃。到入舍1个小时时:设定温度为29℃,温度控制范围在28℃~30℃。到入舍2个小时时:设定温度为30℃,温度控制范围在29℃~31℃。到入舍3个小时时:设定温度为31℃,温度控制范围30℃~32℃。1~3天温度为31℃,温度控制范围在30℃~32℃。4~5天设定温度为30℃,温度控制范围在29℃~31℃。6~7天设定温度为30℃,温度控制范围在29℃~31℃。8~10天设定温度为29℃,温度控制范围在28℃~30℃。11~12天设定温度为28℃,温度控制范围在27℃~29℃。13~14天设定温度为27℃,温度控制范围在26℃~28℃。15~16天设定温度为26℃,温度控制范围在25℃~27℃。17~18天设定温度为25℃,温度控制范围在24℃~26℃。19~20天设定温度为24℃,温度控制范围在23℃~25℃。21~29天设定温度为23℃,温度控制范围在22℃~24℃。24天后最好以这个温度控制到青年鸡出售,若因冬季外界温度偏低情况下可在30日龄左右下调1℃。30天后设定温度为22℃,温度控制范围在21℃~23℃。
若因为供温设备问题不能按要求供给舍内设定温度范围内的温度的话,仍可以更改青年鸡饲养后期的设定温度。设定温度从21日龄开始:21~23天设定温度为23℃,温度控制范围在22℃~24℃。24~26天设定温度为22℃,温度控制范围在21℃~23℃。27~30天设定温度为21℃,温度控制范围在20℃~22℃。30天后设定温度为20℃,温度控制范围在19℃~21℃。
2.2 温度的管理
每日下调温度应在上午8点进行,给青年鸡一白天的适应时间。绝对不能晚上下调温度。温度管理重点是鸡舍两端和昼夜都没有温差的管理,就是全力做到舍内两端没有温差和昼夜没有温差。在我们标准化鸡舍内通过进风口大小的调节、供温设备对温度的调节、通风量的大小和风速的控制,是不难做到鸡舍内没有温差的。风速是调节鸡舍两端温差的一个重要措施。这需要管理人员在舍内进行长期调试并设定标准值。对于供温设备的要求是要确保任何时期供温都能达到设定温度范围内。只有温度超过设定温度3℃以上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加大风速来控制舍内温度和鸡群的舒适感。控制温度偏高的问题要先从供温方面做起,然后才是通风的管理作用。控制舍内昼夜的温差:昼夜温差的应激是后期死淘偏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给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让青年鸡舒服生活。温度偏低,或风量偏大的情况下,鸡群感觉不舒服时,不愿意活动,也会严重影响到青年鸡的食欲,进而引起采食量减少,由于冷应激出现会加重其死淘率发生。鸡舍内昼夜或两端温差越大,所分栏要越小,以防止栏内鸡只向温度舒适的地方移动,造成部分饲养区密度过大而影响到鸡只的采食。
对于夏季舍内管理:舍内设定的最低温度应当是26℃~28℃。所以应以设定温度为基础,进行通风管理。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或在设定温度内的时候,也是要通风的,但通风不能有风速即可,否则会给鸡群带来一定影响。舍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2℃~3℃之间可以加大通风量,用提高风速来解决温度偏高带来的问题。若舍内温度高于设定温3℃以上者,要使用水帘和加强通风量进而行成更大的风速为好。通风量不足会加重后期的死淘率。
3 标准化青年鸡场通风量的设定和通风操作管理要求
3.1 标准化青年鸡场通风量的设定
标准化鸡舍通风量的设定是:3日龄开舍内均风窗进行自然通风;才开始开均风窗户时,要在当天白天,舍内温度最高时进行。5~10日龄可以考虑自然通风结合横向通风进行,依据舍内温度高低去开横向风机的数量,间断通风和不间断通风结合进行。11~20日龄之间可以考虑横向风机和纵向风机结合的办法进行,确保舍内没有风速即可。但若是夏天的极端温度,以超过设定温度3℃以上者则可以有风速存在。也可以加大通风量,这时的风速只是为了提高青年鸡的舒适感。21龄之后要求使用纵向风机进行通风,以确保舍内两端温度均恒,以没有温差为好,可以有一定风速存在。但若是夏天的极端温度,以超过设定温度2℃~3℃之间者则可以有风速存在。也可以加大通风量。若温度超过设定温度3℃以上者要配合水帘的使用,并加大风速来解决。
3.2 通风操作管理要求
通风管理最重要的原则是:以最小通风量维持整个饲养期为好,就是说通风的目的只有一个供应充足氧气即可,又能保证生产区内没有有害气体和灰尘的存在。这是通风管理中最好的结果。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不太可能做到。所以我们要了解通风的五大作用。通风的五个重要作用是:控制温度和湿度,排除有害气体和灰尘,提供新鲜空气(供氧气)。所以如何把通风的作用降到最低程度是舍内小气候控制管理的重点。尤其是冬季协调好温度和通风的关系是管理的关键所在。通风是否要形成风速也是青年鸡管理最重要的。在温度设定范围内通风是不能形成风速的。22日龄以后超过设定温度就可以形成风速,或者为了控制温差也要形成风速为好,但要确保温度不能低于设定温度。21日龄以内温度超过设定温度3℃以上者才可以有风速存在,以适当调节鸡群的舒适感。
舍内小气候控制的管理重点是协调好温度和通风的关系。冬季通风的管理要点是最小通风量,就是让通风只提供新鲜空气为宜。其他的几项作用,要用其他方法去解决。控制温度的作用要用供温设备解决,控制湿度的作用要防止供水设备洒水,同时注意鸡群拉稀现象。控制好舍内湿度来解决有害气体和灰尘的问题。采取这些措施后最小通风量就能满足鸡群生长需要即可。
4 标准化青年鸡场湿度的设定和管理
4.1 湿度的设定
接鸡前3个小时到3日龄舍内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4~7日龄:湿度控制在55%~65%之间;8~21日龄湿度控制在45%~55%之间;22日龄后湿度控制在40%~45%之间。
4.2 湿度的管理要点
育雏前期提高舍内湿度,育雏后期控制舍内湿度,育成期降低舍内湿度。管理重点在一周内湿度的提高。
接鸡时与一周内湿度提高的重点管理办法是:提高舍内湿度有以下几点:
一是接鸡前两天先用消毒液把墙壁消毒一次,然后再用水把舍内墙壁湿透,以确保进鸡后舍内湿度达标准。
二是接鸡前用消毒液把育雏区进行消毒,消毒剂用量:按每平方米面积用量为160毫升。这也能提高接鸡时舍内的湿度。
三是舍内地面洒水或在热源处洒水。3日龄后不在地面洒水。5日龄开始控制各方面洒水问题。以舍内湿度大小进行控制。15日龄后可以通过通风进行湿度的控制。冬季管理重点是控制舍内湿度不在超标准。以全力执行最小通风量为原则。
总之舍内小气候控制就是温度、湿度和通风三者之间的问题。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青年鸡饲养管理的重点。如何把通风的作用降到只提供新鲜空气的最小通风量才是管理的优势所在。要想以最小通风量通风的话,就要确保舍内温度和湿度合理才行。青年鸡生产中湿度的问题是较严重的问题,所以控制舍内湿度过大是我们管理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把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内为好。比如:冬季若舍内湿度偏大时,舍内有害气体就会偏多,就得加大通风量进行排除。加大通风量就会降低舍内温度,并给鸡群带来不适的感觉。所以说三者关系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