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与出路
2016-12-18袁春妹
思路与出路
8月底,2016中国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国内外12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达16万平方米,如此规模当然属于该领域中少有的大展。当然,站在纺机行业阵营,我们此时定不是为了赞扬这个家纺展的规模,而是希望分享展会中获取的信息,不仅因为这是与纺机行业休戚相关的下游用户行业,还因为展会中呈现的新形态让人有所启发。
记者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纺机企业到了这次展会上,除了现场有几家展出的,比如爱普生、宏华以及名字较为生疏的两家裁剪和缝制企业外,相信观众之中纺机企业比重不会很高。这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行业?显然不是,哪一米面料诞生可以少了设备?
参展企业中,有不少海外企业,其中不乏面料创新能力极强的。这些企业的产品与我们何干?试想,有没有中国同行也在努力寻找创新途径,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力可以比肩国际水平?那些看起来很牛的面料到底是如何生产的?我想,纺机企业似乎可以有所帮助,比如用什么样的设备可以织出那样的面料风格,用什么设备可以印出那样的效果等等。
这样的展会,有大把下游客户的聚集,看他们在做什么?创新集中在哪里?我们的设备可以从中起到哪些作用?诸如此类,我们纺机企业来观展的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另外,围绕近几年展会倡导的“大家居”理念,本届展会融合了不少皮革、家具以及设计机构等相关领域的企业参展,现场还组织了各种技术交流和论坛活动,围绕“大家居”进行资源整合与分享。可以说,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到了每个参展企业心中,围绕这一目标,家纺企业正越做越好,很多展位都不再是以往那种仅仅展示面料的状况,取而代之的是陈列出来的某中家居环境:欧洲的高贵典雅、美式的简洁轻快、日韩的小清新、中式的民族风等等,他们不再向客户不厌其烦地介绍产品特点,而是用了更为直观的方式,让客户自己用身体和眼睛感受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
纺机企业是否也可以转变一下自己的固有思维?学学如立达以及一些针织设备企业的做法,将终端产品展示给观众,不要再让他们耗费大量的脑细胞来分析你讲述的设备特点,在脑海里素描你所提及的诸多用途,这真的不及给他们看实物直观,若有一些很高端的展示,相信更加容易赢得客户的芳心。
我们常听到企业说“没必要展这些,他们都是专业观众。”
当然,纺织企业有几个是纯外行?不过,想想他的专业是否足够在短短几天消化掉所有见过的设备性能和用途?比拼脑容量,记下这么多也算是神一样的记忆力了,但又有几人能做到?再者,他们的认知是否也仅限于他们所知,超出了他们所知的,又当如何识别?其实如同我们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状况,有几个人会说自己不会穿衣服?但是,又有谁能说自己可以把衣服搭配得很好、很出位?当我们看到各种橱窗陈列感到很动心时,商家所做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吗?事实上,他们的心思不会白费。
有些简单的工作其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规划。
我们说关注下游,别总把视线那么现实、执着地放在那几个下游企业上,是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模式了,换个新鲜的方式展示自己,说不定就能让客户重新认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