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说《斯科塔的太阳》中的双重叙事策略及人本价值思想

2016-12-18大连外国语大学张捷频

法语学习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士卡米拉全知

●大连外国语大学 张捷频

一、引言

小说《斯科塔的太阳》(Le Soleil des Scorta)是法国当代作家洛朗·戈德(Laurent Gaudé)的作品,该小说发表于2004年,并于同年获得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小说写的是被人诅咒、鄙视的斯科塔家族,为改变命运,一代代自强不息、奋勇抗争的故事。与其它叙事作品最显著的不同是该小说采用了双重叙事结构,即小说由全知叙事者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人物叙事者卡米拉第一人称的叙述所组成,两个叙述交错穿插,第三人称的叙述在排版上采用正体,而人物叙述者卡米拉的叙述采用法文斜体。第三人称叙述讲述了斯科塔家族几代人的奋斗史,而人物叙述者的叙述则揭示了斯科塔家族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为什么采用双重叙事结构?斜体部分的人物叙事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这样的叙事形态体现着作者怎样的人本价值思想?本文以经典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小说的双重叙事展开研究:1.双重叙事结构的互补性;2.双重叙事者的作用及其互补性,在此基础上,探究小说作者的人本价值思想。

二、双重叙事结构的互补性

小说《斯科塔的太阳》共包括十章,除了第十章,每章都由全知叙事者第三人称的叙述和人物叙事者卡米拉第一人称的叙述两部分组成。全知叙事者以线性叙事为主,采用历史表述模式*,讲述了斯科塔家族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五代人的人生经历:爱情、死亡、逃离等等。而人物叙事者与全知叙事者并行,立足于“现在”,采用话语表述模式,讲述了这个家族故事背后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以及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分别以第一、二章为例。第一章的大致内容是:一个专门偷鸡摸狗拦路抢劫的盗贼路西亚诺·马斯卡佐在被判刑15年后重又回到了蒙特普修,意大利南部一个古老的村庄,他敲开了他在狱中朝思暮想的女人菲罗米娜的房门,强奸了她,不久女人怀孕生下了罗科·斯科塔·马斯卡佐,斯科塔家族就此诞生……。在第一章的结尾三页,小说的法文字体转为斜体,开始了人物叙事者卡米拉的第一人称的叙述:(卡米拉将村里的教士约到教堂后面的一块空地上,向教士讲述她和她的家族不为人知的事情)我是斯科塔家的人,我和我的两个哥哥是哑女的孩子,您很吃惊听到我讲话,因为我已经沉默太久了。我老了,萨尔瓦多教士,身体日趋衰弱,记忆力也渐渐丧失,在我还有记忆的时候,我要把一切说出来。这就是我开口说话的原因。

接下来小说的第二章又开始了全知叙事者第三人称的叙述。罗科的父亲是一个无赖,罗科更是一个真正的强盗,他攻击田里的农民、抢劫牲畜、杀死迷路的商人,成了当地一霸,村民们都怕他。后来他娶了哑女,生了三个孩子:多米尼哥、吉塞普和卡米拉。罗科一家人始终受村里人的鄙视和诅咒。罗科在临死前来到教堂,向教士纪奥尤忏悔,决定将自己所有的财产都捐给教会,再由教会分配给穷人,以此来赎罪。从此以后他的后代将成为穷人。在安葬了父亲罗科之后,在教士纪奥尤的安排帮助下,三个孩子移民去了美国,他们在离开村子将近一年后重又回到了村里。他们像他们的父亲预料的那样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多米尼哥和吉塞普为农场主干活,卡米拉则为哥哥们做饭、洗衣服、为村里做点刺绣的小零活。他们共同挤在他们的朋友拉法埃尔的小房子里住。为了过上好一点的生活,他们放弃了各自的活计,共同开了一家烟草店。全知叙事者第三人称的叙述至此,我们发现这里有一个“省略”,即三个孩子离开村子去美国纽约一年时间的活动。这是一个明确的省略,叙事者交待了故事时间一年,却没有叙述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省略”这个词语与叙事速度有关,是叙事上的一种间断(G.Genette,1972:139),叙事者只交待了三个孩子离开一年的时间,却没有详述这一年他们做了什么,由此产生悬念,让读者产生好奇。

接下来的叙事又转入法文斜体,人物叙事者卡米拉出场:萨尔瓦多教士,我来向你讲述我们的纽约之行,在埋葬了我们的父亲罗科之后,纪奥尤教士把我们召集去,给我们讲了他的计划,他为我们的母亲哑女在村里找到一个小房子,把我们三个孩子送到从那浦勒斯到美国纽约的船上,他不想让我们一辈子生活在贫困和不幸之中。可是在入美国海关进行健康检查的时候,我被查处有传染病,发烧、腹泻,被拒绝入境,我的两个哥哥也不得不和我一起被遣送回国,我们辗转几个港口才返回那浦勒斯港,在船上幸亏得到了一个波兰老人在临终前给的八个金币和一个银制的小十字架,我们才得以生存下来。我的内心充满了自责,感到羞耻,是我连累了两个哥哥。我们三个发誓要保守这个秘密,不让村里人知道我们在纽约的失败,以免被村里人嘲笑,编借口说惦念在村子里的妈妈。

由此我们看到,全知叙事者第三人称叙述内容的中断(省略)不仅为读者设计了悬念,刺激读者的好奇心,也使得人物叙事的介入更加自然,由人物来讲述移民美国的遭遇也显得更加真实,因为这是斯科塔家族的秘密,同时也能更好地揭示人物心理及其内心感受。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者负责讲述斯科塔家族的故事,是一个异故事叙事者,即叙事者在故事之外(Genette,1972:255);第一人称人物叙事者卡米拉立足于现时,采用向萨尔瓦多教士忏悔的形式,讲述斯科塔家族故事背后的不为人知的事情、她的内心感受以及暮年之后她对自己人生的反思,是一个同故事叙事者,即叙事者在故事之内(Genette,1972:255)。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与第一人称人物叙事的完美结合、全知叙事视角与人物叙事视角的完美结合,不仅突出了不同叙事手段各自的优势,也使得作品的信息得到互补,情节内容更加完整。我们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第三人称叙事:卡米拉结婚了,嫁给了当地的一个有钱人,家里有百亩的橄榄林。后来他们有了两个儿子:埃利亚和多纳德。长大后埃利亚帮助妈妈打理烟草店的生意,一有空就到橄榄林里去找他的舅舅多米尼哥,而多纳德常跟舅舅吉塞普出海走私烟草。多米尼哥是在橄榄林里的一张椅子上去世的,第二年吉塞普也死了,他从村子的石阶上重重摔了下来……。至此,小说又转为法文斜体,开始人物卡米拉的第一人称叙述:我告诉你,萨尔瓦多教士,我欠我两个哥哥的债,巨大的债。我需要几年甚至一生来偿还。可是自从我有了孩子之后,我把更多的爱和精力给了他们,把我积累的一切给了他们。忘记了自己亏欠哥哥们太多,而我曾发誓把自己一生积累的一切都给他们。您可能会说,萨尔瓦多教士,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可是,萨尔瓦多教士,是我妨碍了他们过上他们梦想的生活,是我迫使他们离开美国,而他们是有可能在那儿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是我迫使他们又回到这个村子。为了生存,他们整日劳作,挥洒汗水在橄榄林里、在渔船上。这笔债,我没有权力忘记,哪怕是因为我的孩子。自从吉塞普去世后,我就陷入的沉默,这就是我长久不说话的原因。

这段第一人称人物叙事把卡米拉在两个哥哥去世后内疚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听话人萨尔瓦多教士的多次称呼,更突出了卡米拉内心愧疚的程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人物的心理,而第三人称叙事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从全知叙事者的第三人称叙事到第一人称的人物叙事、从叙事事件到人物心理叙事,双重叙事各司其职、互相补充、完美契合,展现了小说作者精湛的叙事艺术。

三、双重叙事者的作用及其互补性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者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如常见的第三人称叙事者、第一人称叙事者。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认为,人物叙事者至少应该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叙事者是其故事的主人公;另一种则是叙述者在其中只起到次要的作用,这种次要作用往往是扮演观察者和目击者的角色(Genette,1972:259)。在我们的作品中,叙事者卡米拉属于第一种情况,她是第一人称叙事者,同时也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按照热奈特所说,叙事者具有以下五种职能:叙述职能、管理职能、交际职能、证明职能和思想职能。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叙事者的思想职能。所谓思想职能就是叙事者通过对故事的直接或间接的介入,以对情节作权威性解释、说教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职能(王文融译,1990:181)。在很多情况下,叙事者对人物与事件作出评价性评论是试图使隐含读者接受其所作的判断与评价,按照他或她所给定的意义去对事件和人物加以理解,以使隐含作者与叙述接受者在价值判断上保持一致(谭君强,2008:77)。也就是说叙事者的介入可以引领读者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指向。

在读完《斯科塔的太阳》这部小说后,在全知叙事者的叙述中,在叙事者偶尔的介入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叙事者对斯科塔家族的同情。村里的教士纪奥尤阻止村民们向即将死去的路西亚诺投掷石块;在路西亚诺和菲罗米娜死后,村民们想让教士处死他们的遗孤罗科,遭到教士的斥责:你们是魔鬼附身了吗?怎么会有这样想法?无论怎样,这孩子都是上帝所造,谁动这孩子一根头发,都将受到上帝的处罚;在罗科去世后,又是教士纪奥尤将他的三个孩子安排去美国,并为他们买了去纽约的船票,一直把他们送到船上:这里的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你们依旧会生活在贫困之中,我不想让你们一辈子过着卑微、不幸的生活。这里叙事者的介入是一种间接的介入,教士的态度和立场代表着叙事者的态度和立场。

从下面叙事者的叙事介入中我们也能领会到叙事者的立场: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从罗科结婚后,他不再动村民们一根头发,村子恢复了平静。下面是卡米拉的哥哥多米尼哥对外甥埃利亚说的话:橄榄油是我们这块土地的血液,看看我们周围这干旱的土地,再品尝这鲜美的橄榄油,在这两者之间是人们的劳动和汗水。采摘橄榄的女人的干枯的手是高贵的。我们将得到拯救,上帝会承认我们的努力。当你挥洒汗水,创建你想要的,那就是你人生最幸福的时光。这段话虽然由人物多米尼哥以直接引语的形式说出,但也是叙事者引用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叙事者的价值判断:幸福来自汗水。

而人物叙事者卡米拉的叙述使得我们对卡米拉及其哥哥们充满同情。因为父亲罗科是当地一霸,他们遭到村民们的厌恶与歧视;在移民美国的过程中又因为得了传染病而被拒绝入境,历经周折与磨难才返回村庄;回到村子后,为了经营烟草店,她和哥哥们没日没夜地劳作。卡米拉的人物叙事是她在晚年在历经沧桑之后对家族命运、家族经历的事件、家族成员以及自己一生的叙述和反思,她的叙述引领着读者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指向,也切合着第三人称叙事者和隐含作者的情感指向、价值判断和道德立场。说到底,人物叙事者的叙述也是在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者的控制之下的。

从上文的阐释中,我们可以感悟到第三人称全知叙事者的情感指向和价值判断,同时对第一人称人物叙事者卡米拉的不幸感同身受,两个叙事者交相辉映、相互补充的叙事作用清晰可见。

四、双重叙述形态中的人本价值思想

小说的叙述形态是文字对生活的表述形态,它是由小说的叙述者、叙述对象、叙述情调、叙述动机、叙述价值观念、叙述方法等属于文学创作、内容、形式等多方面的因素构成。不同的小说叙述形态必然包含着不同的思想精神,叙述者的人文情怀、叙述对象中的人本内涵、叙述动机的人本诉求、叙述价值观念的人本指向,这些方面的不同必然综合地形成不同叙述形态中不同的人本价值思想精神(吴效刚,2008:175,187)。

在《斯科塔的太阳》这部小说中,叙述者是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他反对对人的伤害,竭力维护人的尊严和生存权利。叙述对象是一个有着不光彩历史、违背世俗伦理道德的家族。叙述动机是前一辈人犯下的罪孽不应由后人来承担,后一代人享有与其他人同样的生存的权利,不应该受到歧视。在形式上,小说采用双重叙事的形式,叙事者把三分之一的篇幅给了人物叙事者,抛弃了传统叙事者的权威地位,让人物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满足人物诉说的诉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文关怀。概括说来,这部小说的叙述形态呈现为,一个仁爱的人,采用平和抒情的笔法,叙说一个因强奸而诞生的罗科·斯科塔的后人所遭遇到的不幸,表达着对被侮辱者、被歧视者的同情,对侮辱者的谴责。

叙述者的人本价值思想不仅体现在对斯科塔家族成员的关心帮助上,也反映在萨尔瓦多教士对蒙特普修村民的关注上。直至晚年,他一直惦念着村民们的生活,在教士与埃利亚的谈话中,他问及村里是不是还有人挨饿,孩子生病是不是能得到救治。

“幸福”是小说接近尾声时触及到的话题,这一话题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它以埃利亚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形式展开:他老了,他的一生已经过去了,他幸福过吗?怎样衡量人的一生?他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他失去了一个个挚爱的亲人,但依然有妻子女儿在身边,他努力工作过,他睡觉的时间还没有别人的午睡时间长。是的,他幸福过,幸福来自劳动、来自汗水。现在,他摆脱了苦难,感到了满满的幸福。这段话虽然由埃利亚的口中说出,却间接反映着叙事者所认为的人应该有的生存状态,那就是幸福地生活着,并且用劳动创造幸福。

五、结语

小说《斯科塔的太阳》采用双重叙事结构,第三人称叙事与第一人称叙事交错进行,排版上前者使用正体,后者采用法文斜体,这种文本形式上的异质性一方面使作品显得活泼,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作品的张力。双重叙事无论是在结构上、在两个叙事者的作用上以及在叙事手段上都是互补的,两个叙事的相互补充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反映着作者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的宽广朴实的人本价值思想精神,歌颂了斯科塔家族的成员们虽身处逆境仍执着地寻求幸福、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同时也使读者跟随交错的两个叙事穿梭于过去与现在,去聆听、反思、分享。

☉注释☉

* 语言学家本维尼斯特把语篇的表述模式划分为历史表述模式和话语表述模式两种,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态上使用简单过去时这样的缺少表述标记(marqueénonciative)的语篇模式被称作历史表述模式;而使用第一、二人称叙述、时态使用现在时或复合过去时等这样的充满表述标记的语篇模式被称作话语表述模式。

☉参考文献☉

洛朗·戈德,《斯科塔的太阳》[M](马振骋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吴效刚,《现代小说:叙述形态与人本价值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GENETTE Gérard,Figures III,Paris:Editions du Seuil,1972.

GAUDÉ Laurent,Le Soleil des Scorta,Paris:Editions J'ai lu,2004.

猜你喜欢

教士卡米拉全知
全知,共情:教师团队培训的出发点
打卡
卡米拉终于要“扶正”了?
跟踪导练(一)4
三教合流——《水浒传》全知人物与宋江关系所折射的文化意蕴
与喵星人的相处指南
《双城记》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声音研究
全知视角下的《心迷宫》文本解读
抽烟与祈祷
早期洋教士眼界中的海南——论《海南纪行》中视野的敞开与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