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合作原则与会话含意浅析
2016-12-18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韩 丹 阎 苹(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会话合作原则与会话含意浅析
韩丹阎苹(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语用学主要是研究意义和语境的一门学科,因为会话含意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实践指导意义,所以会话含意一直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由格赖斯提出会话含意理论开始,国内外学术界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激烈的讨论。很多语言学家对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以及其推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会话含意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会话含意及其对语境的依赖
“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字吗?”(课堂上老师最常用语)我们知道教师的言外之意:看黑板。而在另一语境中,有人盯着一个人的脸发呆,这时候这个人就会问“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字吗?”我们也能很快理解,其含意:别看我了!日常会话中,人们常常会用会话含意来隐含地传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义和想法。如果交际只是通过字面表层意思来进行,那日常对话就会变得很复杂,因为我们需要时刻添加备注说明信息。
会话含意与语境密切相关,对听话人来说,离开语境就可能导致意义的不确定性。如在课堂情境中,教室画面——教师和学生的对话,视觉和听觉在同一时刻同时运作,加上课堂上的紧张气氛构成了语境,“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字吗?”的言外之意(看黑板)就产生了。交际双方共有的语境知识是语境的另一种形式,它在推导隐含意义中是不可或缺的。话语带有更深层的意义,离不开语境的帮忙。当听话者意识到话语的意思不是字面的意义时,他会根据与说话人共有的语境信息去推导话语的隐含意义。
二、会话合作原则
1967年格赖斯在演讲中表明,为保证会话等语言交际行为的顺利,说话者和听话者双方必须同时遵守相关基本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并且双方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两者间是彼此理解,配合的。所以共同遵守合作原则,以期顺利达到会话的目标,这是会话交际的基本原则。“看我干什么,我脸上有字吗?”教师在问出这句话的时候,需要学生回答或者做出反应,学生给出相应的反应就是在配合,双方共同配合就体现了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个范畴: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1]
三、日常会话含意
格赖斯提出合作原则,但同时他又指出,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交际中,人们并非都严格遵守合作原则。当交际一方察觉到另一方没有遵守合作原则时,他就应该跳过对方的表面意思,去理解对方的深层含义,于是就产生了会话含意理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会特别直白地表达意思,所以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很多隐含意义。
(一)基于遵守会话原则的会话含意
并非违反会话原则才能产生会话含意,遵守会话原则同样也能有含意。也就是说,交际双方假设皆遵守会话原则,一方在此前提下对另一方的话语进行推理,理解话语中的含意,这种含意一般称隐含。如:
1.B:Let me see,Five plus two is six.
C:Ha Ha Ha……
这是一段在课堂上进行的对话。B和C是两个学生,他们正在和第三者A进行交谈,读者虽然看不到A说的话,但由B和C的片段对话可以推导出A说了什么。B说的话明显是个回答,因此可以推导出B正在回答A的问题,根据相关准则,我们可以推出A应该问了B一道数学题。根据常识,课堂上进行提问的A可能是教师或同学。C的话是“HA,HA,HA”,这既是对B的补充说明,也针对A的提问,说明B答错了,因此,C在大笑,嘲笑B。隐含在这里出现了:B的答案是错的。语言会话的相关准则能使片段的话语相连,变成一个完整的语篇,使得课堂会话效果显著。又如:
2.My family has three people.They are my mom,dad and me.(我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这句话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先说了家里有几口人,然后依次进行有条理的描述。所以它遵守了方式准则。这两句话不仅有字面意义,而且有次序意义,而次序意义就是隐含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会话有会话含意,遵守不同的合作原则,产生不同的会话含意。所以在不违背会话合作原则基础上,也是会有会话含意产生的。
(二)基于违反会话原则的会话含意
言语交际会话很多时候拥有特殊的背景条件,即听话者需要当下特殊的语言环境知识才能理解正确的话语表达意义。所以依靠特殊语境知识对基本原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的违反所推导出的,就是特殊会话含意。
1.示例一(违反量准则)
(1)A:What time do you want to meet(你想几点见面?)
B:Tomorrow.(明天)这是两个同学之间的谈话,A约B出去玩,在商榷时间。很明显,B遵守了合作原则,不然他完全可以拒绝回答。但是,A问的是具体的时间,而B的回答是模糊的。显然B的回答不够完整,提供的信息不全。这样可以推导出,B是故意违反量准则,会话隐含也因此而产生了: B同学不想跟A出去,只是B出于一些方面的考虑不直接说出来而婉转地表达。信息缺失及信息过剩,同样都违反量准则。上面是信息缺失,下面展示信息过剩的例子,同样违反量准则。
(2)Aunt:How did Lucy do his geography examination?(姨妈:露西的地理考试成绩怎么样?)
Mother:Oh,not at all well.They asked her things where she had never been to.(哦,不是很好,试题考了一些孩子从来没去过的地方发生的事情。)
很明显这位母亲仅仅一句“Oh,not at all well.”就完全足够,但母亲还是说了后面多余的话。听者可以从这句话推导出:母亲觉得露西地理考试成绩不太好这不是孩子的过错,只是因为试卷考的全是孩子没去过的地方。这时就产生了会话含意。
2.示例二(违反质准则)
有意违反质准则,就是故意说一些与事实不相符的话,使得听话者可以推导出话语表达的意思,一些使用反语、讽刺、隐喻、缓叙、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段表达的话语常常属于这种情况。例如:
这是一段发生在顾客和女服务员之间的对话:
“You are not eating your fish”the waitress said to him.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it?”“Long time no sea”the man replied.(女服务员:您没吃鱼,这鱼有什么问题吗?顾客:鱼离开海太久了。)[2]
例子表达了一种讽刺,顾客幽默地使用long time no see这一结构来讽刺饭店的鱼不新鲜,“long time no sea”是说鱼存放的时间太长了,不新鲜了吃不得了。
3.示例三(违反关系准则)
Bob:Hey,Lucy,let’s play ball.(鲍勃:嗨。露西,我们去玩球吧。)
Mother:How’s your homework getting along,John?(母亲:鲍勃,你的家庭作业做得怎样?)
鲍勃想和露西玩球,但是他妈妈这时候却问他作业的情况。妈妈的话违背了关系准则,所以产生了当时语境下的会话含意:如果作业没有做完,我不同意你出去玩。
4.示例四(违反方式准则)
A.Let’s get the kids something.(我们给孩子们买些东西吧。)
B.Ok,but I veto C-A-N-D-Y.(好,但我不同意买tang-guo)
此时,B故意用非正常交际方式表达candy(糖果)的含义,而是把它一个个字母拼出来,这样违反了清晰明了的方式准则。A从B故意违反准则的表达上就可以推导出B话语的会话含意是:B不要孩子听出来糖果的意思,怕提醒他们吃,并暗示不要给孩子们买糖果。格赖斯是这样描述推理过程的:
a.S(指说话人)说了命题P;
b.没有理由认为S未遵守合作原则;
c.除非认可q,否则不能认为S是合作的;
d.S和H(听话人)都相信只有q才是合作的;
e.S未向H传递过非q的信息;
f.因而S是要H相信q,S所以在这一语境里P指的是q。[3]
综上所述,语言学界和语言哲学界一直在对格赖斯提出的会话原则进行争辩与修正,希望对其能够进行理论建构上的不断完善,对话语的分析更加真实合理。本文所探讨的视角稍有不同,以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为着眼点,结合实际例子分析日常对话,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解析会话原则和会话含意。语言是一门艺术,需要深层次的挖掘。学生了解会话含意有助于理解会话中的言外之意或作者的深层含义,这对准确把握语言交际中的内容,避免误会的发生是有作用的。
[1]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3.
[2]刘学丰.语言歧义文化背景与英文幽默[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04-105.
[3]徐盛桓.理论语用学研究中的假说[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1-5.
(责任编辑单丽娟)
G64:H31文献标识码:A
1672-8254(2016)05-0144-02
2016-03-18
韩丹(1990—),女,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阎苹(1980—),女,硕士,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