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剑

2016-12-18李昭昭凌海市人民法院辽宁锦州122000

关键词:舆论监督公信力舆论

李昭昭(凌海市人民法院,辽宁锦州122000)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剑

李昭昭(凌海市人民法院,辽宁锦州12200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播力日益壮大。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褪减,舆论监督的影响力也随之下滑,在一些重大社会事件上,传统媒体较之新媒体反应明显迟滞,受众群体的关注点开始发生转移。在与新媒体激烈的竞争中,传统媒体怎样做好舆论监督,巩固新闻阵地制高点,成为每个传统媒体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传播的强大冲击

舆论监督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犹如一把出鞘的利剑,激浊扬清,鞭笞丑恶,振奋人心。一个媒体的舆论监督水平和能力,决定着它在新闻界的标尺、在受众心中的分量以及市场受欢迎程度。很长时间以来,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备受推崇,其主要原因离不开舆论监督报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但随着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新媒体舆论的快速崛起,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

1.从舆论监督的引领者逐渐变成跟随者。新媒体传播是指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从而出现的媒体介质进行传播,新媒体传播方式多样,如网络、移动电视、手机、触摸媒体等。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实现了实时传播,信息发布几乎实现零费用。与此同时,新媒体点对点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固有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媒体垄断话语权的情况早就不复存在,“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通讯社”,这成为新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的显著特征。回看2012年“雷政富事件”,从雷政富性爱视频曝光到其被处理,只有短短71小时。之所以如此高效,正是由于网络传播迅速、互动便捷、受众广泛,形成舆论的集散地和放大器,发挥了社会监督的巨大作用。

不仅于反腐领域,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热点话题也大多先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然后引起传统媒体注意,才予以跟进报道。从中我们看到,传统媒体正在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新媒体舆论监督的脚步,从过去的引领者逐渐变成了跟随者。

2.互动性差,不能与受众实时交流。新媒体具有交互性、跨时空的特点,可以与观众实时进行交流和互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做到了与受众真正地建立起联系。以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可以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还能展示出受众的评语,获得他人的关注。较之传统媒体,尽管设有读者来信、受众走进直播间或演播室等互动环节,但由于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不能随时获知受众的看法和意见,也就无法及时获取有效的社会舆情。

3.监督范围因制作流程、管理体制受限。新媒体因其准入门槛低,不必通过层层把关,因此,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意见,发挥了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相比之下,传统媒体不仅有着严格的稿件审查制度,技术要求也远比新媒体复杂。以报纸为例,通常以日出版为一个周期,需要经过采编、校对、印刷、发行等环节,时效性上远远不及新媒体。此外,传统媒体在管理机制上十分严格,有着特有的政治立场和宣传功能,面对一些敏感问题有时采取回避态度,甚至集体缺位或失语,这势必影响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及其舆论引导能力的发挥[1]。

二、新媒体舆论监督亦有致命弱点

有人认为,新媒体监督即全民监督,是广大受众通过网络、手机等载体进行监督,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种监督形式也有其自身的先天不足。

1.新闻真实性难以保证,降低公信力。新媒体的信息渠道多来自于网络,发布者一般采用匿名形式,不能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信息内容往往真假难辨。一旦遭遇假新闻,或有人怀着某种不良目的刻意炒作,受众不经鉴别就广泛转载,很容易以讹传讹。尽管事后经过法律介入,真相得到澄清,但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消除,也会大大损失其公信力。

2.民间爆料取证困难,不具备权威性。来自新媒体的爆料,由于爆料者大多是自然人身份,不具有专业水准,有时往往道听途说就进行传播。没有合理、合法的调查身份,没有传统媒体的配合及相关部门的介入,简单的民间爆料,生命力很可能如昙花一现,不具备权威性。

3.受众言论情绪化,削弱监督公正性。新媒体传播具有匿名性和自由性,这让受众在传播中容易裹挟着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当这种情绪化的言论被新媒体大肆流传后,势必会影响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客观判断。如果监督主体带有情绪性言论,所感染的受众将其聚焦成社会舆论,会使正常的舆论监督变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侵犯或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使得监督失去公正性[1](7-10)。

三、传统媒体应挖掘自身优势,加快融合创新发展

有一种说法认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之下已经黯然失色,那么有了新媒体监督,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否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呢?笔者以为非但不会如此,传统媒体反而要挖掘自身优势,与新媒体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才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和能量,甚至产生1+1>2的效果。

1.挖掘深度报道,彰显传统媒体的引导力和公信力。新媒体的特点是时效性强、互动性灵活,但传播的信息往往浅显,舆论缺乏客观性和全面性,容易混淆是非,偏离社会的主流方向。而传统主流媒体不仅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还有着接近核心信息源等天然优势,这些恰好在舆论监督中起到客观、公正的引导作用,从而赢得受众。在日常的舆论监督中,传统媒体应侧重延伸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围绕社会生活中重大事件的产生和发展进程,深入新闻本质,挖掘新闻背后所具有的社会意义。遇到突发事件和舆论热点,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梳理、挖掘新闻线索,用解释性的深度报道来应对新媒体的浅显和不实报道,让受众有一个完整、客观和可靠的信息解读。在重大社会信息的发布上,传统媒体力争第一时间发声,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以权威、准确的主流判断赢得认同,争取受众。

以《人民日报》为例。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河南省集中爆发了“殡葬改革”“弃婴火灾遇难”等一系列舆论热点事件,引来民间传言四起。围绕这些热点事件,《人民日报》不仅及时跟进报道,还发表了《周口殡葬改革见闻》《7名弃婴火灾遇难的拷问》等深度特稿,受到业界的高度好评。不难看出,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深度上下功夫,既回应了民意,澄清了传言,还彰显了主流媒体的引导力[2]。

2.打击网络谣言,传统媒体成识别真假新闻的“过滤器”。2016年春节,一则寻常的“上海女分手事件”竟引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内的1.1亿次点击量,可谓是一场“舆论的狂欢”。然而经过调查,这个在男友家吃了顿饭、连夜分手的“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的事纯属虚构,所谓的“上海女“只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个有夫之妇,杜撰这一故事是因为与丈夫吵架发泄情绪。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没有传统媒体的介入,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可信度可能会大打折扣。因此,几大门户网站相继吸收大批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加入,自身也培养了一大批编辑、记者。同时,大型门户网站还与国家级、省级的传统权威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网站发布的绝大部分新闻,都出自于这些传统的权威媒体,并注明了文章来源的出处,大大增强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3.加快融合发展,传统媒体自建新媒体平台。据有关部门统计,2015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高达6亿,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开启。而搭乘“互联网+”的快车,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闻全行业的一种自觉。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传统媒体广泛引入新技术,搭建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不仅提高了传播速度,还加大了反馈力度,同时推进与自身传统媒体的交流和互动,将舆论监督置于领先地位。央视网党委书记汪文斌先生的一席话,则代表了大多数融合发展后的传统媒体的心声。在他看来,电视是迄今为止最为强势的传统媒体,而互联网拥有着先进的新兴渠道和传播能力,如果能把电视的“强”’跟互联网的“新”两者结合起来,那么“‘1+1’就会大于‘2’,一定会产生意想不到、革命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变化”。

有人说,现在是媒体的最坏时代,互联网技术让信息迅速传播,媒体想独立发声越来越难。但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媒体的最好时代,因为新闻界正处在一个媒体大变革时代。作为传统媒体,我们应该用好舆论监督这把利剑,化解新媒体负效应,疏导公众情绪,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成为治国理政、凝聚共识的能力助手。这不仅是传统媒体应对挑战、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凸显权威性和公信力,引领社会主流舆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阵地的有力武器。

[1]罗兵,李学斌,梁畅.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网络舆论监督工作的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7-10.

[2]赵慎珠.新媒体时代党报加强舆论监督的几点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1):88-90.

(责任编辑单丽娟)

G21文献标识码:A

1672-8254(2016)05-0135-02

2016-04-01

李昭昭(1980—),女,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人民法院宣传干事,曾任锦州日报社锦州晚报记者,从事新闻特稿和人物深度报道采写等工作。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公信力舆论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