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文化资源的辽宁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2016-12-18郝文军张满林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辽宁锦州03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锦州03
郝文军张满林(.渤海大学 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03;.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锦州03)
基于特色文化资源的辽宁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郝文军1张满林2(1.渤海大学 旅游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2.渤海大学经法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以特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文化产业,是促进辽宁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辽宁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只有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实施科学的产业化策略,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辽宁;特色文化;产业化;对策
文化产业是近些年刚刚兴起,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的产业类型。从2000年中共中央首次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来,国内各地就兴起了一股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辽宁省也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路径。2010年9月,辽宁省委向省内各市县下发了《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提出本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辽宁省各市县也都以纲要为蓝本,制定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规划纲要,大力开展建立文化产业基地、培育重点文化企业、引进国内外龙头文化企业投资等活动。尽管最近5年辽宁省的文化产业一直保持20%至30%的增长速度,但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贡献量一直徘徊在3%左右,还没有成长为支柱产业。究其原因,除了基础薄弱以外,特色文化资源未能充分挖掘,产业化路径不够科学也是重要因素[1]。因此,辽宁的文化产业发展还要在挖掘特色文化资源、选择科学产业化路径、打造品牌文化产品、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大力发展相关项目。
一、辽宁省特色文化资源梳理
辽宁省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资源丰富,其中,具有比较优势、甚至具有排他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很多,例如:
(一)独一无二的化石文化资源
辽西地区被世界地学界誉为“宝库”,因为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化石博物馆,是“现实世界的侏罗纪公园”。辽西化石的发现填补了古生物学界的一大段进化空白,辽西被称作“第一朵花开的地方,第一只鸟飞的地方”[2]。辽西化石以保存数量多、种类全、体系完整而享誉世界,掀起了古生物界的“辽西革命”。辽西古生物化石资源拥有许多个世界第一和世界唯一,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考古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古生物学界、考古界和收藏界,都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二)将中华文明推进一千年的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位于西辽河流域的大凌河与老哈河上游,主要遗址分布于现在的内蒙古赤峰市和辽宁省朝阳市。红山文化中出土大量玉器,包括以蛇为原型的龙和以鹰为原型的凤。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中记载的黄帝图腾均能在红山文化区挖掘出土的玉器中找到对应,据此他认为,红山文化区可能就是传说中黄帝生活的地方。20世纪80年代中期,辽西东山嘴-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成功发掘,将中华古国文明向前提前了一千多年,被称为“东方文明的新曙光”,以实物的形式证明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存在。这一重大发现挑战和纠正了此前学界认为华夏文明之源起源于黄河中上游的固有观点[3]。
(三)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
从地理单元看,辽宁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交汇过渡之区。从文化单元看,辽宁历史上是东北游猎文化、塞北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碰撞之地。辽宁历史上便是东北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跳板和中原政权北上东进控扼边疆前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正因如此,辽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多彩,诸如建立三燕政权的鲜卑族文化,建立大辽政权的契丹族文化,建立金政权的女真族文化,建立后金政权、最后入主中原的满族文化等。上述民族,有的作为民族群体已经消失,有的至今仍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不管怎样,其遗留下来的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至今仍是辽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独具特色。
(四)独特的移民文化
满清政权入主中原后,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进行长达200多年的封禁。清朝末年,随着帝国主义的瓜分,东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边境危机。俄国和日本为了巩固和扩大在东北的占领,都积极向东北移民,妄图实现永久的侵占。面对这种情况,在清政府一再呼吁下,东北终于改变了“封禁”的祖宗之法,实行了“移民实边”政策。于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移民大军涌向东北,并且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
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辽宁是近代东北的移民大潮的必经地和最初落脚点,也是近代“闯关东”的东北移民的必经地。辽宁是东北三省中最早接纳内地“闯关东”百姓的地区,其历史甚至可以上溯到清代康乾时期。因此,相比吉林、黑龙江,辽宁省的移民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五)丰富的殖民文化
辽宁是东三省遭遇殖民侵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境内至今仍遗留大量的殖民文化的烙印。这些殖民文化以建筑、遗址遗迹或者文献档案的形式存在,它们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见证,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以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奋发图强。
(六)雄厚的工业文化
辽宁的工业文化历史时间长,保存着从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的工业设备和在全国有影响的工业技术。辽宁省的工业文化资源分布广、类型丰富,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9个行业中占有37个,涉及煤炭、石油、有色金属、化工等。由于历史地位显著,辽宁被称为“共和国长子”,在建国之前就以工业基础设施完善、工业门类齐全、工业经济发达而著称。建国后,因为靠近苏联,国家许多重要国营大企业又落户辽宁,进一步巩固了辽宁工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可以说,辽宁的工业发展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它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奇迹。
上述文化资源都是辽宁省独具特色或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文化资源,如果能将上述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包装,进而通过科学的路径打造品牌产品,必然会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中产生良好的反响,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辽宁省特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辽宁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比较重视,先后出台了《辽宁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优惠政策》《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等文件,推进了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上述文件体现了辽宁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措施,但也暴露出重视产业结构优化、忽视产业内涵提升的缺陷。可见,辽宁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还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
(一)辽西化石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路径
对于辽西化石这一国内外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辽宁省并没有开发出具有同样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目前,辽西化石的文化产业开发还不理想,主要开发路径还局限于批发出售化石工艺品、建立化石博物馆等。1993年,一部反映恐龙时代的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在美国上演,并迅速风靡全球;之后又接连拍摄三部《侏罗纪公园》的续集,在全球都取得了骄人的票房收入,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也有声有色。辽西化石遗址地是世界上最能全面反映恐龙时代生物世界真相的场所,但却没有借助《侏罗纪公园》系列影片造成的世界影响,顺势开发出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在近些年的文化产业开发中,辽宁没有看到有关辽西化石这一珍贵、有特色的文化资源的任何影视、动漫和图书等作品的问世,更不用说打造有影响的文化产业。
(二)红山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路径
目前,辽宁省对红山文化的产业开发路径主要是旅游开发,重要措施是建立红山文化遗址公园,通过旅游实现文化产业的市场化。除此之外,没有采取其他途径(如影视、动漫等)的文化产业开放措施。而与辽宁毗邻的内蒙古赤峰市,却已经将红山文化作为特色文化资源而有声有色地进行开发利用了。
(三)少数民族文化的产业开发路径
辽宁历史悠久,历史上多个声名显赫的少数民族都是在这里崛起,然后再入主中原,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南北朝以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少数民族,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此前,已有学者呼吁在文化产业开发中要重视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并以鲜卑族的三燕文化为例,提出影视拍摄、动漫开发等途径的开发模式[4]。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辽宁省非常有影响的鲜卑族、契丹族和女真族的文化历史资源并没有被挖掘出来。反观与辽宁毗邻的内蒙古,已经开始大力策划和挖掘红山文化、契丹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而且,他们通过举办“红山文化节”,建立了“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构建了契丹城、契丹风情园和红山文化产业中心,拍摄《契丹王朝》,筹建契丹影视城等,融合了影视、动漫、多媒体、广告创意、平面设计等项目,实现了特色文化产业的全方位、完整产业链的综合开发。
(四)移民文化的产业开发路径
相对其他特色文化资源而言,辽宁的移民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做得还相对好些。一系列以移民文化为背景的影视剧和小说纷纷问世,并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收益。如由大连电视台与山东电影电视制作中心投资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热映,促成之后系列以移民东北为历史背景的“闯关东”电视剧的拍摄和放映,以及多部小说的陆续出版。此外,与移民文化密切相关的民俗文化,也以物质或非物质遗产的方式得以保护,并不同程度地得到开发。只是目前,辽宁移民文化的产业开发还处于一种民间或地方自发的状态,缺乏全省统一规划的、系统的、完整产业链的深度开发。
(五)殖民文化的产业化开发
辽宁作为东三省遭遇殖民侵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省份,境内遗留下大量建筑、遗址、文献等。由于政府和民间的有意回避,上述殖民文化资源并没有被作为资源进行相应的产业开发,甚至有些建筑和遗址已经在城市扩建中被拆毁或破坏。
(六)工业文化的产业开发
辽宁省的工业文化资源丰富,而且目前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如建立了沈飞航空博物馆、大连珍奥生命园等20多个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但是,开发的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采取工业旅游的方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开发链条,相应的产业收益也很有限。
三、辽宁省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对策
在辽宁省文化产业规划中,应将影视拍摄、动漫制作、书籍出版、旅游开发作为主要的文化产业途径,从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入手,将打造内涵与探寻产业路径有机结合,找出产业化开发的对策。
(一)以辽宁特色文化资源为素材,拍摄辽宁风情的影视作品
辽宁的影视制作公司和单位应该抓住辽宁省的特色文化资源,精心打造出一批质量高、创意新、反响好,又充分反映辽宁特色文化的影视作品。可以以辽西化石、红山文化、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和事件、移民文化等不同的主题,分阶段打造成系列反映辽宁历史民族风情的影视作品,并陆续推向文化市场。目前,只有以移民文化为素材的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得比较好,推出了系列“闯关东”的影视作品。还可以以辽西化石中的动物、植物为角色,以《侏罗纪公园》《冰河世纪》为参照,拍摄系列影视作品;以鲜卑族的慕容垂,契丹族的述律平或萧绰(燕燕),女真族中的完颜阿骨打、完颜宗弼(金兀术)等著名历史人物的历史事件为素材,拍摄一些规模宏大、波澜壮阔、民族特色鲜明的历史大剧。还可以抓住少数民族资源优势,拍摄一些从少数民族视角重新回顾和审视历史的影视作品。此外,红山文化、殖民文化和工业文化资源也可以选择新视角,选取代表性的人物、事件,以此拍摄一些独具辽宁文化特色的影视作品。
(二)提升特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水平
旅游开发是辽宁文化资源开发的惯常路径。辽西化石资源建造了辽西化石博物馆,批发销售化石工艺品;红山文化建造了红山文化遗址公园;抚顺、阜新建造了揭露日本殖民暴行的纪念馆;沈阳、大连、鞍山等建立了20多个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但是,现有的旅游开发水平还很低,需要从开发路径、宣传方法、提高产品质量角度多下功夫,提升特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水平,提炼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以辽西化石为例,目前辽西化石工艺品档次很低,缺乏精心的艺术设计和品牌化包装,只是借助辽西化石的名声做着出售资源的低回报交易,长此以往,坐吃山空。政府应该将这一稀有资源进行限制开发,转而进行质的提升和品牌打造,使辽西化石工艺品成为国内外稀少的、极具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的文化产品。辽西化石博物馆应该借助互联网时代发达的网络传媒,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对辽西博物馆的宣传,如以“第一只鸟飞的地方、第一朵花开的地方”“深藏在辽西的侏罗纪公园”“恐龙的家园”“世界最大的生物宝库”等为宣传口号,通过多种文字介绍、图片展示、视频点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球范围内扩大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其它特色文化资源也要根据各自情况,以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提升旅游开发水平,打造文化精品。
(三)编辑和出版以特色文化资源为素材的学术著作和科普、文学系列书籍
学界对于红山文化、辽西化石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殖民文化、移民文化等的研究成果丰硕。辽宁省可以组织人力,分别对上述文化研究成果按照一定原则(如时代、学科、国别等)重新编排整理,以多种语言形式,在国内主要书店和书展上做重点推出。每一段时期以一个特色文化为主题,依次有序,连贯地推向国内外市场。为了最大范围地扩大影响,应该精心做好传媒宣传,实行纸质书与电子书同步发行,增强国内外学术界对辽宁特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认同。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以上述辽宁特色文化资源为素材,推出一批适合国内外普通读者,符合国内外普通人群阅读习惯的介绍性科普读物或者是小说、故事集等文学作品,以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普通读者介绍和宣传辽宁的特色文化,增强国内外普通人对辽宁文化的认识。还可以采取多语种版本同时出版,纸质版、电子版同步发行的方式,占据相关阅读市场,做大辽宁的文化产业。
(四)利用现有国家级动漫基地,制作反映辽宁特色文化的动漫产品
辽宁拥有多个国家级的动漫产业基地,动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水平在国内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目前辽宁动漫基地生产的动漫产品大多数并不是以辽宁特色文化资源为素材的,所以应充分挖掘辽宁省的特色文化资源的魅力,打造具有地域风情的动漫文化产品,让辽宁的动漫产品在内容上更加新颖、更加具有辨识度、更加具有竞争优势。如制作以红山文化为素材的远古黄帝时期故事的动漫产品,制作以辽西化石为素材的反映侏罗纪时期辽西动植物世界的动漫产品,制作以辽西为历史背景的著名少数民族人物故事的动漫产品等。
总之,辽宁的文化产业发展一定要注重产业模式与文化产品内涵的融合。只有将辽宁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与先进的产业化模式有机结合,才能开发出极具地域特色和魅力的高品质文化产品,推动辽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进而,以辽宁文化产业促进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推进辽宁经济、社会、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
[1]叶晖.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策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39-142.
[2]郝文军.辽西化石旅游开发探悉[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9-42.
[3]雷广臻.科学技术视域的红山文化[J].理论界,2014(2):130-132.
[4]郑毅,廖晓清,赵朗.挖掘三燕历史文化打造辽宁文化产业新亮点[J].学理论,2014(8):132-133.
(责任编辑陈佳琳)
G127
A
1672-8254(2016)05-0128-04
2016-05-03
辽宁省社科联项目咨政建言课题“关于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6lslzz-023)的阶段性成果
郝文军(1977—),男,博士,渤海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从事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张满林(1968—),男,博士,渤海大学经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