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茧丝绸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建议

2016-12-18黎文平张显峰卢海燕龚建军王海峰

北方蚕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蚕种蚕茧安康

黎文平 谢 安 张显峰 卢海燕 龚建军 王海峰

(1.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陕西安康 725000;2.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南郑 723100;3.安康市蚕种场,陕西安康 725019)



安康茧丝绸产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建议

黎文平1谢安1张显峰1卢海燕1龚建军2王海峰3

(1.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陕西安康 725000;2.南郑县蚕茶果技术推广中心,陕西南郑 723100;3.安康市蚕种场,陕西安康 725019)

摘要安康茧丝绸产业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抢抓发展机遇,选准突破口,依托安康的独特区位优势,发挥丝绸文化资源和优质茧丝原料的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安康打造成中国西部优质丝绸加工基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促进蚕桑丝绸产品出口到丝路沿线国家,从而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安康茧丝绸产业一带一路发展建议

蚕桑丝绸不仅是外向型产业,自古就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输出商品和主要贸易货物,而且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传输载体。安康茧丝绸产业在陕西乃至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占有明显优势,是西部最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和茧丝绸出口基地,蚕桑丝绸产品出口中亚、东亚和欧美市场。因此,安康蚕桑丝绸产业应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主产地的历史影响力,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结合与中亚国家产业结构互补之势,加强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西部地区优质茧丝基地和丝绸加工基地,推进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

1安康蚕桑丝绸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优势

1.1蚕桑丝绸文化底蕴丰富,丝绸之路历史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安康蚕桑生产已有5000年的历史。安康自古以来栽桑养蚕相沿成俗,绢帛织物很早就出现了。汉水两岸的嫘祖蚕神庙就是先民们对泽被万世的蚕神进行祭拜的地方;紫阳县出土的战戈上附着丝织物残迹,在石泉县发现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枚鎏金蚕;在安康市汉滨区出土的东晋画像砖上,有迁徙者荷担穿过桑林的画面。在《唐六典》上就有金州贡绢的记载;唐高宗时,孟浩然出游金州时写下“楼台晓映千山廓,罗绮晴娇绿水洲”的诗句,可见唐时安康丝绸织造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清代官府编有《蚕桑须知序》等书籍[1]。这些都证明了安康蚕桑丝绸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安康与丝绸之路的联系可以追溯到汉代,在汉唐时期安康盛产的丝绸茶叶就是古丝路贸易中深受中亚、西亚、中东权贵们追捧的奢侈品;经有关考证,古子午道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源头线之一,汉水流域的蚕丝、茶叶经此道运往长安,转销大西北,出口中亚、西亚沿线国家,成为安康走向世界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枢纽。至今中亚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国还保持栽桑养蚕的习惯,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养蚕业比较发达,现在所有国营植棉农场和集体农庄均从事养蚕业,桑园面积56000 hm2,蚕茧产量23500吨。

1.2优越的自然环境,凸显产业优势

安康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于发展蚕桑生产,所产蚕茧缫丝品质优,出丝率高。原料茧产量和生丝产量位居西北地区第一,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原料茧生产基地和茧丝加工基地,是全国优质蚕茧生产区,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具备吸引丝绸发展要素得天独厚的条件。据商务部2014年全国桑蚕发种量、蚕茧产量、生丝产量统计数据,陕西发种量30.98万张,蚕茧产量12500吨,生丝产量3000吨,分别占西北五省的88%、92%和100%,安康发种量23.5万张、蚕茧产量10000吨、生丝产量2200吨(包括加工外地蚕茧),分别占全省的75%、80%、73%。以上数字充分反映,安康蚕桑在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占有主导地位。据中国纤维检验局发布《2014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统计,2014年陕西蚕茧综合质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丝等级5.3A,毛茧出丝率33%,解舒丝长499 m,安康跃居全国蚕茧质量最优四大主产区之一。

1.3产业链条完整,产品资源丰富

全市已形成育苗栽桑、制种养蚕、烘茧缫丝、印染织绸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现有桑园面积2.63万hm2,引进推广桑树新品种6个,在2007年蚕桑高峰期间,桑园面积4.79万hm2,养蚕54.21万张,蚕茧产量18655.6吨。有蚕种生产单位2家,引进推广蚕品种20对,年生产蚕种能力60万张以上,所生产的蚕种不仅供给本地蚕区使用,而且发放到汉中、商洛、宝鸡等地,并销往四川、广西等8个省(市),近几年蚕种出口到中亚国家累计数量达40万张。有10家缫丝企业,自动缫丝机3.12万绪,年生产白厂丝能力2300吨,缫制的“梅花牌”白厂丝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陕西唯一一家织绸企业,12台剑杆织机,丝绸年印染能力150万米,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4年1-10月,陕西真丝绸商品出口490.9万美元。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开发出蚕丝被、蚕公酒、桑枝食用菌、桑叶茶、蚕沙枕等系列产品,尤其在蚕丝被开发上已初具规模,据中国丝绸协会2015年1-5月各省市蚕丝被产量统计,我省生产蚕丝被20万条,同比增长46.74%,我市蚕丝被生产量占全省80%,预计全年生产38万条。

2发展瓶颈问题

2.1政府宏观重视不够,社会舆论氛围不浓

近几年,我市茧丝绸产业正经历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遭遇到比其产业更多的困难,需要政府和社会从政策、项目、资金、舆论宣传上支持,但自2010年我市蚕种发放问题在中央电视台曝光后,政府层在茧丝绸产业上重视程度降低,社会舆论宣传力度减弱。一是在宏观层面上缺乏统筹规划,缺乏操作性强的产业指导计划,在“东桑西移”产业对接上,招商引资力度不够,项目支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二是部分县区对发展蚕桑产业信心不足,重视不够,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行政推动不力,放任自流;三是产业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影响弱化,虽蚕桑是秦巴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但受茧丝市场不稳的影响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价格上升的制约,产业经济地位下降,媒体宣传明显减少,社会关注不高,蚕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2.2产业基地不稳定,原料茧供应不足

从2011年以后,蚕桑整体生产规模开始下滑,桑园面积逐步萎缩,养蚕发种严重下降,养蚕户逐年减少,蚕茧产量锐减,原料茧缺口大,每年需要外购50%原料茧,丝绸生产规模也大幅萎缩。主要原因:养蚕规模小,比较效益低;桑园撂荒、弃管严重;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科技创新匮乏,资源利用率低;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缺乏竞争[2]。

2.3工业基础薄弱,产品结构单一

我市茧丝绸产业处于整个产业链初级加工阶段,产品多为原料干茧和白厂丝,占全行业95%,在后续产业深加工生产方面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丝织品、服装、家纺用品、旅游制品等仅占全行业的5%。我市在蚕桑副产品开发上,虽然在蚕丝被、蚕公酒、桑枝食用菌、蚕沙枕和桑果饮品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由于资金、人才缺乏和市场宣传力度不大,没有进行深度研究和大规模生产[2]。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占有份额小,仍然处于初级产品状态,附加值不高。

2.4丝绸文化开发缓慢,区域品牌建设滞后

我市蚕桑文化资源丰富,但在挖掘、策划、开发、宣传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仅仅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国内知名品牌较少,陕西名牌产品只有2个, 没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优势产品蚕茧、蚕丝被还没有形成知名的区域品牌。

3发展建议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推进,我省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陕西省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近期,陕西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方案出炉,标志着陕西“一带一路”建设已步入全面启动和实施阶段。

安康市拥有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优势,是西部地区融入长江航运的黄金通道、“出海走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安康茧丝绸产业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抢抓发展机遇,选准突破口,依托安康的独特区位优势,发挥丝绸文化资源丰富和优质茧丝原料的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茧丝绸名企落户,把安康打造成中国西部优质丝绸加工基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鼓励我市茧丝企业走出去在中亚国家开辟原料茧基地,进一步促进蚕桑丝绸产品出口到丝路沿线国家,带动我市富硒产品的出口,加深安康与丝绸之路的国家经济贸易文化合作,从而为我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3.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指导

进一步明确蚕桑丝绸产业在安康“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抓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精心编制安康“十三五”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在管理体制整合、产业结构升级、品牌创建及市场开拓和科技创新驱动方面推进。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扶持措施,出台优惠政策,建立考核制度,强化组织保障,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3.2力争纳入中省规划项目框架,发挥资金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建议市政府出面把蚕桑丝绸产业列入我省“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动态储备库清单,力争纳入国家规划项目清单。蚕桑丝绸产业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和对外合作方面优势突出,符合项目征集原则,项目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发挥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争取把子午道具有申遗潜力的项目纳入我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规划》。

3.3加强与中亚国家产业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建立基地

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古国,与我国通过“丝绸之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在同中国的合作处于“黄金时期”,近几年中亚国家尤其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加大对蚕桑业的投入力度,蚕桑产业快速发展,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份额逐年加大。中亚国家发展蚕桑产业有较多的优越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灌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发达,气候环境适应养蚕。不足之处:蚕种多为多化性蚕品种,质量差,蚕茧产量低,原料茧加工生丝能力差,生丝品质低。中亚与安康的产业结构形成互补之势,合作空间潜力巨大。因此,我市要充分发挥蚕种生产能力强、茧丝加工能力强的优势,支持蚕种企业扩大蚕种出口规模,增加中亚市场销售份额,鼓励茧丝绸企业走出去在中亚国家建立原料茧基地,弥补我市原料茧不足的缺口;同时,加深我市与中亚国家的经贸、文化、人文交流与合作。

3.4加快丝绸文化开发,开创产业发展新局

以安康古丝绸之路源头线为载体,以石泉县出土的“鎏金蚕”为宣传窗口,挖掘蚕桑史料、传统习俗、民间传说和历史遗迹,搜集各个历史时期劳动工具,文物,充分利用当前丰富蚕桑丝绸资源,结合现代创意设计、市场需求、专题策划,积极推进蚕桑丝绸文化产业的形成。重点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集蚕丝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产品展示、论坛会务、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大型丝绸文化产业园,使之成为我省蚕桑丝绸文化的展示中心、互动体验中心和丝绸产品消费中心;在汉江、月河流域蚕桑密集区,打造安康蚕丝旅游观光园,设计以养蚕村庄、蚕种场、缫丝场为旅游景点、整合出一条集栽桑、养蚕、制种、缫丝于一体的旅游线路,重点展示完整的蚕丝产业链;加大蚕桑旅游文化产品多元化开发,积极承办全国性的蚕桑、丝绸会议和论坛,每年精心策划举办一次全市蚕桑旅游文化节,弘扬和传承丝绸文化,提高丝绸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3.5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原料质量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思路,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优势区域,加快现代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合作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订单农业,加快新技术、新器具研发推广,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实施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从而为稳定蚕桑生产规模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引进和推广茧丝质量高的蚕品种如菁松×皓月、秋丰×平28、苏菊×明虎等,推进方格蔟全覆盖,提高上蔟保护技术,蚕茧收购严格贯彻“优质优价”政策,努力把安康茧丝打造成6A顶级生丝,争取由安康为中国的大型国际会议提供服装、纪念品所需生丝原料,让丝绸成为安康又一张“名片”。例如,2014年APEC领导人“新中装”的丝绸面料是由浙江达利丝绸公司提供的,6A生丝原料是四川绵阳提供的,中国丝绸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大放光彩。

3.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抓住东部沿海地区茧丝绸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优质茧丝原料的优势,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集约发展和利益共享的原则,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引进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茧丝绸名企落户,建议政府部门应选择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园区作为丝绸加工基地,制定好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在招商引资中给予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引进茧丝绸名企在安康落地生花,推动高端丝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做大丝绸工业经济总量。

3.7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产品晋档升级

加大对自主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创建品牌的示范作用,制定自主品牌发展规划,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建立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提升蚕桑丝绸制品的设计创意水平;培育一批具有我市特色的蚕桑丝绸名牌产品,把蚕种、蚕茧,白厂丝、副产品等统一整合成区域品牌,用5-10年时间,创建蚕桑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产品7个。

3.8推动网上丝路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创新“互联网﹢丝绸”商业模式,依托国际天贸城搭建的销售平台,打造安康丝绸电商平台,形成网上产业链,深挖内销市场潜力。目前,我市石泉玉蚕家纺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电商渠道蚕丝被销售业绩倍增,上半年在阿里巴巴网店销售蚕丝被营业额达803万元;安康美在盛唐蚕丝品有限公司与CCTV央视网商城成功举行签约授牌仪式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央视网强大的品牌优势和传播营销能力将“美在盛唐”牌蚕丝系列产品推向全国。这两家公司成功的营销模式在我市应大力学习和推广。同时,建立多层次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自主品牌连锁店、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双通道联动销售。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定期举办丝绸博览会、品牌展销会,提升我市丝绸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健全行业运行和产品出口的监测预警体系,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陈正余.安康市蚕业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5:249-275.

[2]孙自余.安康市蚕桑产业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J].陕西农业科学,2015(4):71-74.

作者简介:黎文平(1972-),男,大学本科,高级农艺师, 主要从事蚕种质量检验、蚕桑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生产技术推广指导工作。

猜你喜欢

蚕种蚕茧安康
产卵布蚕种浸酸操作的做法和体会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科学制定生产计划 合理满足蚕种需求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散卵蚕种收蚁新方法——白纸袋收法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