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2.0时代的生态农业
2016-12-18
三、创新2.0时代的生态农业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Innovation 2.0 Age
@张勇进 国信(国家信息中心处长):
也分享11月7日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几位专家的观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
应抓住“互联网+”机遇,借鉴工业4.0理念,推动农业4.0的发展。我们的生产过程,从种子的下去到最后的收获,整个过程有一流的科学的精准的信息的指导。要用这样的方式使得到现在为止,组织化程度还不高,企业化程度不高,而且千家万户的状态还要很长时间的延续的农业生产,与今天互联网提供的这种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同时农业的“互联网+”任务还包括精准农业,如何使得我刚才说的这样的链环转向真正的数字化的无缝对接。信息的无缝联接不管是从最后端,从餐桌到超市到农业生产,还是前端的化肥、农机、农药这样的过程里,如何实现真正的点到点,而不是泛泛联接,而是到每个人,每个农户的手上。这就是数据的力量。这个要到每个需求者和每个生产者,每个种子的提供者和生产者之间,能够具体化连接起来,我们要实现具体化的支持,而不是泛泛的。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
推动农业的信息化就是要把跟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一些信息,首先要变成数据,变成在线化,变成可加工的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要搞定制农业就要精准化、标准化,可复制、可持续。做好农业信息服务,减少中间环节,产销对接,解决市场信息的对称问题。作为政府来说可能要协调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的关系。重点要加快农业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务的驱动,来引导广大社会来投入研发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统筹推进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观光农业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
江西农业厅副厅长程关怀:
我们鼓励新经营主体应该互联网。我们有的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把农产品卖到全国。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平台,为种植、养殖全产业链的流程进行监管,我们要求省级以上的龙头企业等生产的产品都要有二维码,市民买了以后扫一扫就知道这个是哪里产的。我们电商主要是通过农业部的信息社试点向全省进行推广。我们选点方式:在行政村全面建点,多方合作,特别是国家对我们革命老区赣南16个县一起打造。淘宝、京东已经在村里建了点的,我们利用这些点进行改造。N个系统涉及到农业生产、项目管理、资金监管、行政审批、市场信息、农机服务、政府办公等近50个系统,以后还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延伸。
@焘江(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博士):
转发“下一代创新”公众号文章《杨学山:抓住“互联网+”机遇,走向农业4.0》。
@饶锦兴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
是的,我认为农村电商发展对提高农民生产收入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农民生产资料的采购和生产的产品都过分依赖流动渠道的”小商小贩”,投入成本高,销售收益低。电子商务如果能有效降低生产资料采购成本、提高生产产品预期收益,那意义不亚于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承包制只是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没有提高生产规模和技术手段。因为农村生产没有规模,自然内生金融发育不了。以互联网+为契机实现农业信息化突破,发展中国现代农业才有希望。
@吴志强(同济大学副校长、高密度区域智能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焘江,您个人这么看农业4.0?
@陆首群(中国开源软件(OSS)推进联盟荣誉主席、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电子政务理事会理事长):
农业产业化就是要用工业方式发展农业,并打通农业的全产业链: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营销,实行规模化生产,打破农产品自给自足状态,使之变成商品,加快市场流通,销往市场,乃至全国、世界市场。用超越一个时代的理念、方式可以更有效地驱动、变革现实社会的进步。采用跨时代的“基于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或称为“互联网+创新2.0模式”,作用于、融合在现实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或传统行业,才能有效地促其嬗变重构新业态。
@焘江(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na)博士):
我完全赞同陆老的观点,农业产业化也应是现代工业的组成部分,要用工业方式发展农业,打通农业全产业链,创新2.0时代的农业等传统产业要采用跨时代的“基于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秉承“互联网+创新2.0”推动当前经济转方式调结构,走出新常态的发展之路。
@王伟强:
农业工业化会抹杀农业生态多样性和在生态文明中的价值,被很多学者反对。贺雪峰就有篇文章质疑是谁的现代化,温铁军等人也反对这个提法。值得思考!
@焘江(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mGov Lab Chi鄄na)博士):
同意王老师观点。但“采用跨时代的“基于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秉承“互联网+创新2.0”推动”,不再是简单的工业化了,而是对工业化时代的超越,以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改造现代农业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创新2.0属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相对于工业时代的创新1.0)。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创新2.0再造工业化不再追求传统工业的规模化,更多的是以人为本的随需、个性定制、柔性生产、群体协作,创新2.0时代的生态农业。
@崔之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12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共享”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哲学的关键词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再次强调的“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2亿多中国人民,更高造福各国人民”。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14日的两则新闻:一是CNN报道,根据联合国宽带委员会的数据,全球目前仍有42亿人无法经常性上网,占全球人口57%;另一则是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投入超1400亿元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推动“宽带中国”的战略实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农村金融、物流等领域的“村村通”工程初步形成协同效应,农村电商的勃兴就是一个证明。“实验主义治理”公号文章《信息与发展:数字时代乡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是对消除“数字鸿沟”经济社会影响的初步探讨。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战略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自主性空间的拓展是学界和业界应共同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转发“实验主义治理”微信公众号文章《信息与发展:数字时代乡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
城乡电子商务的重要区别在于:城市侧重于买,农村侧重于卖。用马云的话说,农村电商计划的目标是先教会农民“卖”,再教会“买”。“淘宝村”、“淘宝镇”的大量涌现,生动地再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镇企业的勃勃生机。但时代已经不同,借助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今日农村已经可以更好地处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紧张关系。
农村经济活力的再现,也证明了不同于以大规模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的可能性,换言之,以后福特主义(而非福特主义)发展农业的可能性。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费孝通就关心“乡村工业”和“小城镇”,他发现“抗日战争时间,上海大工厂不得不把许多车间分散到农村,但产量并未下降”,即小生产并不必然影响经济效率,反而有可能更好地实现灵活专业化。
从技术上讲,后福特主义就是灵活专业化,借助灵活专业化,后福特主义不仅实现规模经济,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范围经济,而从技术哲学上讲,后福特主义是作业单元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而农业则十分符合后福特主义的特征,农业的后福特主义不仅有利于农村和农民,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及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方面也大有裨益。因此,城乡数字鸿沟的消除,不仅为重新打开乡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一定意义上也昭示了乡村社会后福特主义时代的到来。
从城乡关系的经济史脉络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剪刀差”战略下农业先是服务工业化,后服务城镇化,形成城乡二元结构。“剪刀差”末期,乡村发展的动力耗竭,形成农村与城市的依附关系,以及人口和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空间几乎完全丧失。2005年“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进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发展”进入政策议程,但核心问题仍然是乡村社会的自主性空间问题,否则在市场经济的逻辑下,城乡之间的依附关系依然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