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高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机关基层党支部精细化服务*
——以福州大学生工学院为例
2016-12-18陈青霞王群王能慧
陈青霞,王群,王能慧
(福州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完善高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机关基层党支部精细化服务*
——以福州大学生工学院为例
陈青霞,王群,王能慧
(福州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针对目前高校机关基层党支部信息化党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打通学院信息交流渠道、搭建教学、科研、师生服务等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平台、探索 “开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就如何完善高校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机关基层党支部精细化服务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以期进一步提高机关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信息共享;基层党支部;精细化服务
1 背景和起因
当前,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和穿透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现有的面对面、上对下、内部化、中心化、统一化的工作方式将受到严峻挑战[1],高校师生是信息化潮流的主力军,而作为服务学院师生的机关基层党支部,信息化建设却相对落后,部分机关基层党支部还在沿用传统的服务模式。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办学层次多样化、培养模式的差异化使得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愈加复杂,这就要求完善学院信息共享平台,推进机关基层党支部的精细化服务。
院机关基层党支部包括行政、科研、教学、实验室等教辅管理人员,是学校各业务部门与学院师生的纽带和桥梁,具有上传下达、协调沟通、改善关系的作用,其协调职能发挥的好坏将对学院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产生直接影响。调查发现,学院内部存在教师、辅导员、导师等多方之间信息传递不通畅、信息不对称现象,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辅导员和教学秘书之间不能共享学生日常行为、学业成绩、学术科研等信息;教师和学生不能共享全院的实验室仪器设备,而对于学院内可以共享的设备难以第一时间找到具体负责人;部分教师没有QQ、飞信、微信,很多日常管理事务难以逐一及时通知到位,邮件、电话等传统的沟通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精细化高效管理模式。
在当今的信息化潮流下,也就要求机关党支部成员勇于突破老观念的束缚,不断开拓进取,摒弃传统僵化的管理模式,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手段,搭建学院信息共享平台,采用快捷简易的沟通方式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使学院管理工作更加透明化、公开化、规范化,增加学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交互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做法和总结
2.1 打通学院信息交流渠道,树立师生“信息化”的思想
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党员队伍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方面也给党员队伍带来了新机遇,为了应对当前的新形势,学院以机关党支部为中心,采用多种途径打通学院信息交流的渠道,全力为学院师生提供更具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
目前,网络、手机等载体已经成为人们相互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与传统方式相比,信息传递突破了时空因素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学院重建了网站,并增加了多个专门用于信息交流的板块内容,便于全院师生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学院及实验室的相关信息,动员师生添加学院微信、QQ群,学院师生利用网络论坛、QQ群、电子邮箱、飞信、微信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及时更新学院网站通知等,使学院各项通知信息及时准确传达到师生中,大量复杂的教务科研信息能够得到迅速的传递和处理,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学院的管理工作顺利高效运转,减少因信息不畅带来的师生办事难、多次往返的局面,真正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相互沟通。
另外,学院机关部门的管理是一项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信息化”思想,作为学校方针政策、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传递窗口,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学生以及教师的咨询,因此需要掌握历年来的规章制度、熟悉各项业务的办理流程、了解各个事项的标准,准确无误地解答每一个问题,尽力避免由于信息解读失误而给师生带来的不便或损失。
2.2 搭建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目前,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服务相分离的现象较为普遍,只有实现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的。我院在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导师、辅导员、教务秘书三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培养机制。
首先,三方要在信息上实现共享,使辅导员与导师了解研究生的学业成绩,导师与教务秘书了解研究生的日常行为方面的信息,辅导员与教务秘书尽快掌握研究生论文发表、科研实验等信息,只有有效整合导师、辅导员、教务秘书三方的信息资源,才能营造合力育人的良好氛围。
其次,三方在行动上保持一致,打破教师只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辅导员只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局面,导师、辅导员、教务秘书三方形成良好的沟通反馈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出现的问题,增进彼此的信息交流共享,营造合力育人的新局面,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3 配合实验中心开展“开放实验室”建设
针对部分党员群众反映学院的仪器设备信息不能共享和难以第一时间找到具体负责人的问题,机关党支部积极支持实验中心的发展,以改革创新精神、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开放式实验室”建设。
支部党员作为实验中心日常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时刻牢记要不断增强党员意识、窗口意识、服务意识,认真制定与实施了《实验室开放管理条例》,将相关仪器设备信息及具体负责人公布在学院网站上,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安全、有序、高效实验室开放平台。例如针对部分设备人、账不符造成实验员管理混乱的问题,特别开展了设备管理登记的梳理工作,并对多年陈旧设备进行报废处理。同时,为满足学院各师生在暑期开展研究生毕业论文、SRTP、各类创新大赛等科研活动得需求,实验中心针对师生提出的具体实验条件需求及现有设备状况,在暑假期间对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预约开放使用,为师生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两年来,认真听取师生在使用实验室上的反馈意见,尝试为研究生提供实验中心助研岗位,在协助实验员做好仪器维护、日常值班、仪器设备信息公开等工作的同时,也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实验室的积极性与责任心。
支部党员在工作岗位上都认真践行自己的承诺,保证了实验中心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积极地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3 经验与启示
3.1 以信息共享平台为契机,加快网上党支部建设
目前,还有少部分基层党支部仍沿用传统工作方法,如会议签到、做报告、查纸质文件,平时的组织生活会习惯于交换文件、发书面通知,检查会议记录等,而对一些切实可行、服务师生的精细化服务认识不足。当前党员群众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较高,大量信息的获取、收集、整理和消化吸收几乎都依赖互联网,传统的说教或者思想教育难以让党员群众从认知层面接受,在少数群众观念中党建工作务虚多,传统的党建宣传网站停留在“花瓶和展板”的状态,在以后的党建工作中,党支部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应该实现由过去的“务虚”到“务实”的转变,每一个网站功能板块的设计、每一项立项活动的开展,都要立足学院实际,如通过视频会议实现组织生活网络化,通过网上票决实现民主评议现代化,通过“手机缴纳党费”实现党务管理远程化。同时,党支部可以在网上开设监督平台,通过“网上留言”让党员群众参与管理,通过党务公开实现民主监督社会化,针对群众所集中反映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
3.2 牢记“以师生为本”的理念,为学院师生提供精细化服务
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思想阵地前沿,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组织机构,其基层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新的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教务、科研、党政、实验中心等管理部门涉及面广,数据材料众多,工作人员要善于积累,并随时整理,从历年的资料中总结相应的管理规律,对特定的数据进行分析,为以后制定某个新方案提供必要的支撑,同时,将一些琐碎的常规事务及注意事项总结成简单明了的操作流程公布在学院网站专用信息栏中,方便师生查阅,信息交流不仅提高了学院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有效减少了管理人员工作中的失误。
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新的工作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教学科研质量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工作效率,做到既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又照顾师生的个性需求,同时,收集学院师生的意见,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反馈一些规章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校业务部门规章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3 增强高校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及相互监督
信息化的大背景给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条件,作为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环节,基层党支部要发挥自身的基础作用,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利用高校信息化共享平台做好党员干部的素质建设,既能保证相关信息得到及时传达,也可加强基层党支部的内部教育,加强群众对党支部团队的监督和评价,获得更为坚实的群众基础。
将信息化网络技术引入基层党支部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了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3],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有效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保证信息的公开性,增强党支部活动及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从本质上就是将基层党支部工作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
[1] 孙振清.信息化时代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15(12):28-29.
[2] 徐根义,李守成.大力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网络信息化进程-临朐县网上党支部建设的实践 思考[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4):40-42.
[3] 孔德兴.基层党支部信息化建设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5(7):18-19.
10.3969/j.issn.1007-550X.2016.11.005
G472.2
A
1007-550X(2016)11-0052-03
福州大学基层党组织工作“立项活动”资助。
2016-09-20
陈青霞(1983-),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王群(1968一),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