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函
2016-12-17
《中国周刊》投稿邮箱:zgzk@chinaweekly.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8号院汇欣公寓1406室
山东 彭小姐
文化流失和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这期(196期)杂志的内容用独特的视角进行报道,不管是手法还是核心内容都很吸引人。《艺术与收藏》介绍的双廊白族农民画社很有时代意义,艺术是依托于具体事物的人的情感表达,轰轰烈烈可以震撼心灵,朴实的情感同样深入人心,结尾处的艺术家介绍体现了对艺术家以及这种艺术形式的尊重,表达了对艺术的态度。另外,作为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建筑节能和环境友好的内容是我一直都比较关注的,有限的使用自然资源,用木结构构筑房屋的理念在西方已经比较普遍,但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在国内很难普及,但像杂志中所提到的建筑理念应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才能在今后的建筑类型转变过程中更加从容。
内蒙古 张小姐
各位《中国周刊》的工作人员,大家好!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无意间在图书馆看到贵刊的杂志,从此就爱不释手。贵刊的封面非常吸睛,整个排版也非常美观。最近一期的《阿卡艺术家笔下的原住民》给我很深的印象,艺术家说三用普通线条绘画出细腻耐看的人物服饰和他对哈尼族的热爱,使我对他充满敬意和钦佩之情,我喜欢这种纯朴的美,喜欢不加掩饰的原生态的自然美。在拜读贵刊的文章后,我的内心平静了许多,不会因为一些事情让我感到“亚历山大”,谢谢!
北京 王小姐
拿到11期的《中国周刊》被封面吸引。田园、家庭、山川,大胆的色彩搭配,幸福的画面在封面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看过里面内容才知道这幅画出自70多岁的白族老奶奶。更让人惊叹的是老奶奶不是独自作画,她的背后还有一个农民画社。创办画社的沈先生用公益之心开辟了中国画界的另一种画风,白族是个拥有丰富色彩的民族,他们大胆的着色把日常生活都表现在画面中。喜欢老奶奶的画,喜欢《中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