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批评译学的角度看霍译《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
2016-12-17刘斌
刘斌
【摘 要】《红楼梦》原著结构设计精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真实反映。英国汉学家霍克思对其进行了全译,他的译本受到了国外读者的喜爱。其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对人名的独特翻译。本文从批评译学的角度分析了霍译《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文章认为,译者之所以对不同人物采取不同的人名译法,主要是受到原语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人名译法可以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主仆、长幼、尊卑等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关键词】《红楼梦》;人名翻译;批评译学
0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人名的构成与运用颇为独特。姓氏的来源与人名的选择,与一定的民族历史,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态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惠南2001)。英汉民族由于处于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因此就形成了一些具有差异的传统文化,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人名的习俗,对人名赋予特定的含义,而英美对此不太重视,这造成了在人名翻译上的困扰。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描写人物相当多的一部成功小说。作者在给人物取名时,大多数任务都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有些人名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有些人名预示了人物的命运,有些人名反映了人物的结局。读者可以通过任务姓名了解人物,从而更加深刻地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恰恰是这些人名造成了翻译上的困难。如何恰当表达这些人名的隐含意义,增加英语读者的阅读兴趣成为译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翻译理论层出不穷,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引起了众多理论家对于译者的兴趣。但之前的研究没有系统的讨论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具体表现。《红楼梦》的译者霍克思在翻译人名时,根据《红楼梦》中人物身份的尊卑、性格特征、所从事职业等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人名翻译方法,从而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了原文的艺术特征。
1 批评译学简介
批评译学是指在描写性译学框架下,依据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原则,以及其他相关理论,在分析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文本特征、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应用以及翻译文本的接受的基础上,揭示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胡开宝; 李晓倩2015:1)。Laviosa(2004:20)指出批评译学研究形成于描写性译学研究框架下的意识形态研究。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翻译的社会学理论关注权力和性别等狭义意识形态因素不同,批评译学旨在揭示翻译中影响人类行为的规范、习俗、信仰和世界观的集合等广义的意识形态因素,即“个人和其所处社会的知识、信仰和价值系统”。1953年McFarlane发表的题为“Modes of Translation”的论文奠定了描写性译学研究的基础,他强调应根据翻译实际现状研究翻译本质,不应要求译文与原文对等。
翻译表面看上去是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译者所处的社会因素或规范制约,其中影响较大的应该是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作者在翻译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将其反映在翻译文本中。另一方面,翻译文本的传播与接受也受社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批评译学通过研究译者对源文本的选择、译本的接受程度、翻译文本语言特征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来揭示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胡开宝;李晓倩2015:1)。
2 从批评译学的角度看霍译《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译者的意识形态会对译文产生影响,而翻译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可以通过批评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加以分析。霍克思在翻译《红楼梦》过程中,文本中主人群体音译,其他群体意译,其中对于特别群体,译者甚至采取了法语词翻译,如:演艺群体,龄官Charmante,芳官Parfumeé,意大利语、拉丁语及梵语翻译僧道神仙群体,如:空空道人Vanitas,渺渺真人Mysterioso,栊翠庵的妙玉Adamantina。译者翻译《红楼梦》中人物姓名时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主要是受到原语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2.1 男性主人群体的翻译
中国古代存在严格的宗法家族制度,同一家族的人总会有相同的“字”来表明他们是同一代人。《红楼梦》中的人物以荣国府的贾政为轴心,其他人直接或间接与其联系。和贾政同一代的人取“文”字,表示他们是有知识的一代。这种拆字的取名方式很难在译文中体现,因此在翻译《红楼梦》中的人物时霍克思音译了所有男性主人群体,并适当加上表示身份特征的称谓名词。如:贾政译名为Jia Zheng,有时也译做Master Jia或Sir Zheng。贾宝玉为贾政之子直译为Jia Baoyu,有时也被称作Master Bao,避免了与其父贾政Master Jia混淆。这样当译文读者看到这样的人名译文时,可以较容易地分辨出他们是主人的名字。
2.2 女性主人群体的翻译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有“男尊女卑”和“三纲五常”的传统意识,称谓也能体现地位的尊卑。霍克思对此非常了解,为了将这种意识形态传递给译文读者,对于女性主人,霍克思大多采用了从男性人名的译法。如:贾政的妻子王夫人译名为Lady Wang, 有时也称Her Ladyship。英语文化中Master与Lady相对应,这使英语读者很容易识别出他们是一对夫妇。贾府内王夫人命名Lady Wang;邢夫人为Lady Xing。而与王夫人平辈的从外边来的客人则不以Lady命名,如:薛姨妈从小辈译为Aunt Xue,这看上去是直译,但实际这样翻译的好处是表明薛姨妈不是贾家的媳妇,更不是贾府的人。我们不得不佩服霍克思的用心之处。和宝玉同辈的女性则以Miss命名, 如:林黛玉Miss Lin。将薛宝钗译成Miss Bao,这一译法在后来两人成婚后,正好形成一个Master Bao,一个Mrs. Bao有点命中注定的寓意。凡是已婚的则以丈夫的名字前冠以Mrs.,如王熙凤系贾琏之妻,按英美习惯,应以Mrs.Jia称呼,但霍克思却将王熙凤译做Mrs. Lian。这种译法不但避免了和贾家其它媳妇的混淆, 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 “男尊女卑”和“三纲五常”的传统意识,前面王夫人和邢夫人的译法也同理。
2.3 仆人群体的翻译
仆人是一种职业,受雇于雇主并与其雇主住在一处或邻近地方,为雇主提供服务的人。霍克思没有轻易地将仆人群体音译,而是采用了意译。一方面,如果音译,很难和主人群体区分;另一方面,相对于主人群体,仆人群体在小说中出现频次较少,如果音译,很难体现这些仆人名字的文化内涵和人物性格特征。霍克思意译仆人群体不仅使译文读者感受了中国人名的文化内涵,也使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如:如鸳鸯译为Faithful说明了鸳鸯对于贾母的忠诚;平儿译为Patience说明了平儿的容忍,耐心,夹缝中求生存的人生态度。司棋(Chess)和侍书(Scribe)为贾宝玉的丫鬟,表达了她们的工作内容。素云(Candida)和碧月(Casta )为李纨丫鬟,与其清心寡欲、洁身自好的品格相吻合。霍启译为Calamity(灾难)为甄士隐的仆人,暗示了甄家的多次“祸起”,如英莲被拐、甄家失火等一系列灾难(吕琪; 管兴忠2011:9)。多姑娘译为the Mattress(床垫),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 结论
翻译过程对任何译者来说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何况像《红楼梦》这样人物众多的经典名著,其难度很难想象。但霍克思在翻译人物名称时,没有简单地全部采用音译的翻译方法,而是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作者看来霍克思这样翻译人物名称优点如下:首先,霍克思真正理解了原文人名的内涵,并试图将这一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此外,霍克思试图适应目标文化以使目标读者迅速掌握人物之间的关系。最后, 人物名称的这种译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从而也影响了目标读者的意识形态。
总的来说,霍克思翻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达审美愉悦,重在译文的文学、美学功能,并增强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和娱乐性(李艳玲2014:4)。霍克思自己也在译本前言中表示“我恪守的原则就是力求翻译‘每一样东西甚至是双关。书中的任何细节都有其目的,都应该进行处理。如果我能够将这部中国小说带给我的欢乐表达出一小部分,我也就不枉此生了”(Hawkes 1973)。霍克思在《红楼梦》人物姓名翻译的过程中,应用了合适的人名翻译方法来展现人物姓名的内涵,从而使英文读者充分理解和感悟到了巨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胡开宝,李晓倩.语料库批评译学:内涵与意义[J].中国外语,2015(1).
[4]李艳玲.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霍译《红楼梦》中人名的翻译[D].兰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4(4).
[5]吕琪,管兴忠.从翻译操控看《红楼梦》人名的翻译策略[J].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9).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