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探究

2016-12-17黄晴周雨晴

科技视界 2016年26期
关键词:北京印刷学院发展模式

黄晴 周雨晴

【摘 要】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我国青年志愿者的良好形象逐渐得到了国人乃至世界的认可。志愿服务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其回报社会、参与实践并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北京印刷学院(下文简称北印)在校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相关信息,对学生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在志愿服务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并提出相应对策,最后对不同层次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现状;发展模式;北京印刷学院

0 引言

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西方国家,在西方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我国志愿服务起步相对较晚,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实践中逐渐走上行业化、标准化、社会化、国际化的道路。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1个省级协会、全国90%以上的地(市、州、盟)级协会、80%以上的县(区、市)级协会以及1968所高校协会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体系。截止2011年底,建立各类志愿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17.5万个,有注册青年志愿者3392万人。在这些青年志愿者中,以大学生为主力军[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志愿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大学生能参与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同时互联网也为参与途径与方式的多元化提供可能。电子调查问卷这一载体是快速获取数据的桥梁,为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率约为83%。我们通过问卷获取数据,进行描述性与预测性分析,将数据可视化形成图表,直观分析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再进一步分析现状、探究发展模式。为增强调查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在问卷最后,我们邀请热心人士留下联系方式进一步交流沟通。62位受访者提供有效信息,我们选择了其中三位(均为北印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进行访谈,为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可靠且充分的信息。

1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自行设计《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线上发布。问卷内容分为五大方面:志愿者基本信息、志愿服务行为调查、志愿服务认知和态度调查、志愿服务环境调查以及非志愿者相关情况共18题。

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来自北印的有201份,男性受访者有57人,仅占三成;女性受访者144人,占七成。基本符合北印总体男女比例。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通过将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对北印的志愿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整体上,北印作为一所综合性高校,志愿服务参与度较高,但在活动参与质量、校园志愿服务环境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在目的方面,北印学子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各有不同,绝大部分学生愿为社会做贡献,表明该校的志愿服务风气较为端正;在志愿服务参与方式方面,该校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获取志愿服务信息的渠道和志愿服务类别与时俱进;关于非志愿者,我们分析出此类群体没有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并且有充足理由相信,经过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志愿服务创造更好地条件后,这部分同学在很大程度上都将会成为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最后,针对该校实际情况,我们从学校机构、学生社团、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角度出发,为促进该校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本次研究以“点”论“面”,最大的缺陷在于数据不全面,主要体现为样本量较少,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从而造成结论的偏差。此外,也会造成研究结果代表性不强,存在片面化的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准确研究该校的真实情况,可以寻求学校相关部门以及学生社团的帮助,争取获得更多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数据。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意识形态

总体上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不强,参与积极性较低。大学与高中的巨大差别与变化,使相当一部分新生不适应新环境,不能合理安排利用好业余时间,投入过多时间在网络与娱乐中,接触志愿领域较少。

问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参与动机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利益原则”逐渐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效益最大化价值导向渗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一定程度影响了“集体利益”首位的传统价值观。

2.2 学校志愿服务环境

在高校实践操作中,学校存在相关规定、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实际参与的活动类型与期望中活动类型存在一定差距,环境保护、大型体育赛事、国际志愿服务等热门的专业化项目较少,学校与这些领域的连接度不够,没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而社区建设、一般捐赠、帮困扶贫等低运作成本项目成为大学生志愿活动的主要部分,缺乏一定特色与吸引力,形成了大学生个人意向与现实所提供的机会不吻合的需求冲突[2]。

志愿服务保障支持上仍有很大改善空间。北印在制度层面上引导和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发展,在人身、财产安全上有所保障,但在资金支持,专业化培训、指导,信息化平台运用等方面仍不够完善。

2.3 社会环境

中国最早的公益组织由国外支持,我国在志愿服务方面与国际仍存在一定差距。志愿服务虽为自愿无偿,但活动本身需要大量的物资支持,组织机构需要社会与国家足够的资金支持,大学生也不具备长期依靠自身条件参与志愿服务的能力。同时国家没有足够多的优惠政策扶持大学生毕业后以志愿服务为职业发展方向,存在大学生公益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

近几年,社会组织孵化培育项目不断增多,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能持久发展并具规模与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志愿组织发展的不成熟且与高校对接不足都是大学生志愿困惑的重要原因。在社会组织孵化项目的推动下,公益组织群体不断壮大,初级发展中的管理者往往规范意识不强,企业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兼职人员占较大比重,一般重视业务,轻视财务管理,财务不规范同时缺乏透明度,信息披露不足,缺乏影响力。[3]另外,随着社会组织的公司化发展,资金缺乏成为一大困境,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团队的压力。

3 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探索

3.1 高校自身进行管理创新

为助力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持续发展,高校作为与大学生志愿者联系最紧密的组织,应该从制度、组织、文化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新模式注入新活力。

制度层面,从志愿者注册、培训、保障与激励等多方面严格控制志愿质量,提高高校志愿服务水平。组织层面,高校应与共青团中央紧密联系,实行团中央倡导的关于促进高校志愿服务的举措。校内应建立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志愿者组织,使学校、学院、学生社团和志愿者权责分明。文化层面,高校内应大力倡导、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志愿精神,使“志愿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志愿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的全民化。

以北印经管学院学生社团“心欣社”为例,该公益性社团在开展传统的捐款捐物、支教等志愿服务的同时,进行了志愿服务新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每月定期举办“九元行动”为湖北省贫困山区小学募捐,假期组织志愿者前往受捐地点支教与交流,实现志愿行为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定期前往大兴区爱晚护养院为老人献爱心、送温暖,实现了志愿服务与社区的紧密联系;与兴华中学携手开展“学·长”计划,带领中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实现了志愿活动与“助人自助”志愿精神的统一,为北印志愿服务发展增添亮色。

3.2 高校与各社会组织应扩大合作

高校应创造条件为学生志愿服务社团与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在互利原则下达成共进协议。高校与社会组织的直接对接既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志愿者的权益又可以为公益组织提供志愿者来源保障。

一方面,高校可以为公益组织提供稳定的志愿者来源,并选拔优秀型管理、财务、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人才,为减少组织财务困惑、更规范发展提供可能。另一方面,公益组织为校园提供志愿机会与志愿者保障,且为潜在社会工作者提供未来职业发展机会,相关专业学生可通过参与公益组织活动实现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为今后参与公益工作积累经验。

以北京市大兴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例,它为大兴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领导下的社会组织服务机构,目前有爱众社工、蓝天救援等15个社会组织正在中心孵化。这些公益组织以大兴区为主要活动区域,部分负责人在开展活动时会联系附近高校招募志愿者。如果这些社会组织能够与相关高校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形成合作的长效机制,对社会组织、高校志愿服务以及大兴区志愿事业的发展都将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3.3 政府应助推校园公益的发展

政府推力是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可通过政策、财政支持助力校园公益组织长远发展,提供物资与精神上的双层支持,在助力校园公益发展的同时为大学生就业开创新道路、新前景。同时政府应即刻开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益组织的监管,使公益组织成为未来经济市场的“清泉”,青年职业发展的“亮点”,从而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近年来,北京市开展了“志愿家庭”活动,旨在使志愿服务深入家庭、深入社区。同理,建立“志愿高校”也将为我市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具有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校园公益是志愿服务领域内极具潜力的发展模块。

【参考文献】

[1]邓迪.天津市大学生志愿服务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15,5.

[2]刘长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对策—以安师大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

[3]于生荣,李琪瑶.破解公益组织财务困境的对策[J].管理论坛.

[责任编辑:朱丽娜]

猜你喜欢

北京印刷学院发展模式
窦新宇作品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