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翻译研究综述
2016-12-17宋梅梅
宋梅梅
摘 要:转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转喻翻译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对纯粹转喻翻译、文学文本转喻翻译、实用文本转喻翻译等不同类型的转喻翻译研究概况进行了总结。发现不同文本类型的转喻翻译采取策略不同,转喻翻译研究有待继续发展。
关键词:转喻翻译;文学文本;实用文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2
1、引言
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发展,转喻由最初修辞手段到一种认知思维方式,不断得到重视。有些学者认为,转喻比隐喻更基本,是隐喻映射的基础,是比隐喻更基本的意义扩展方式。沈家煊论证了汉语“的”字结构转指中心语本质是一种“语法转喻”,指出语法中“转指”本质是“转喻”。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转喻,转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两种语言的心理转换,翻译过程必然涉及双语信息转换加工的认知过程。近年来,翻译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结合态势日益明显,取得了卓著成果。与隐喻翻译相比,转喻与翻译结合比较晚,研究成果也不是很多。
文章对中国知网上转喻翻译的期刊论文进行了统计,通过主题“转喻翻译”进行论文搜索,经过筛选整理,查询出10篇核心期刊,20 篇硕士论文,1 篇博士论文,共77 篇。
转喻翻译研究起步较晚,最早见于2006年,近几年有发展趋势,但总数仍不多,核心期刊少,转喻翻译研究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2、研究概况
认知转喻翻译领域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将认知转喻与翻译结合的是张德让,论述了改写的普遍性和各种转喻性,指出翻译转喻性有助于解释翻译与原文矛盾之处,精确分析译文,阐释翻译文化功能,道出改写背后权力话语。对转喻翻译相关文章进行分类,发现转喻翻译文章无非三种,一是不结合文本的转喻翻译研究,作者称其为纯粹转喻翻译,研究转喻翻译通用的翻译理论或策略;二是结合文学文本的转喻翻译,研究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转喻是如何处理的;三是结合实用文本的转喻翻译,研究实用文本中转喻的处理。
2.1纯粹转喻翻译
纯粹转喻翻译研究不涉及文本类型,该类转喻翻译在研究中最常见,研究目的是寻找有效的转喻翻译策略。邓国栋提出了“转喻认知模式的对等激活”、“转喻认知模式的附加激活”、“转喻认知模式对等激活加注”和“转喻认知模式激活的归化”四种转喻翻译策略。谭业升阐释了转喻图式-例示级阶与翻译转换、翻译变体的联系,提出转喻翻译研究要利用转喻图式的多样性例示实现创造性翻译。王瑛、谭业升将视觉化翻译与转喻结合,认为转喻关系具有偶然性,某一概念框架下潜在的邻接关系具有多样性,翻译中有很大认知创造的自由空间。10]卢卫中探讨了转喻翻译的认知基础与策略,证明了“目的语对应喻体翻译”、“目的语特有喻体翻译”、“源语喻体+喻标”、“源语喻体+注解/按语”和“源语喻体的舍弃”是转喻翻译有效方法,指出采取哪些方法取决于具体语境。卢卫中等指出翻译技巧背后认知机制研究的必要性,从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互指的角度分析了替换等传统翻译技巧背后的转喻机制。指出翻译转喻研究的是为了阐明译入语与源语对应项之间的认知关系;翻译过程中译入语与源语对应项之间存在转喻关系;主张转喻是替换等翻译技巧背后的重要动因和认知机制。
2.2文学文体转喻翻译
文学文体转喻翻译主要研究文学作品或古诗词中的转喻翻译,文学讲究审美意蕴传神,会隐含一些信息,翻译这些隐含信息实则是一种转喻翻译。江莉针对转喻认知机制下文学隐含信息的翻译,提出译者应保持源语中转喻思维,传递异国语言文化特色,实际翻译过程中还应考虑隐含信息所蕴含的文化默认值,译语读者认知偏好。范祥涛从原型转喻理论视角,考查汉语散文中转喻及英译方法,发现西方语言转喻理论部分适用汉语语篇研究,转喻研究一些理论需深入探讨;转喻有语境和文化依赖性,直接翻译程度低,多意译或省略。周珊指出转喻是委婉语生成与理解的重要认知机制,在认知转喻的照应下委婉语的翻译策略得以突破,为《红楼梦》中委婉语翻译研究提供一种新视角。古典诗词讲究用“字”,一个字词就是一种意象,可以表达更多含义是一种转喻。杨文滢从认知转喻视角考察古典诗词“凭阑”意象的美学运作与翻译,指出“凭阑”是事件转喻,发现转喻概念生成机制可以揭示“凭阑”意象言简义丰的认知理据;从概念转喻的体验性、凸显性与完型性探讨意象的可译性。
2.3实用文体转喻翻译
实用文体包括财经、法律、合同、新闻、旅游等,涉及文本类型比较多,国内对实用文体转喻翻译研究并不多见。张志慧对奥巴马获胜演讲中转喻翻译做了研究,认为演讲中转喻翻译主要是两种模式:一是基于认知语言学体验原则的喻体等值翻译。二是基于关联原则的喻体诠释性翻译,对奥巴马获胜演讲中转喻进行解读和翻译。朱莹探讨了旅游宣传册的隐喻和转喻现象,指出翻译的认知动态过程,即译者的思维模式在关联理论下运作过程,提出了隐转喻翻译策略背后动机和原则——释意相似和最佳新奇。冯梅对医学冠名术语的转喻翻译作了研究,指出医学冠名术语是一个或多个真实或虚构的人名转喻,基于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单义性和简明性,主张医学冠名术语应尽量整体意译,不可为时采用零翻译人名、意译其他。转喻与不同文本类型结合,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均有所不同,转喻认知模式在各种文体翻译中的运作,有利于更好的实现翻译的“信”“达”“雅”。
3、结语
转喻翻译的研究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转喻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转喻翻译不结合文本的研究和结合文学文本的研究比较多,实用类文本的转喻翻译欠缺。笔者认为转喻翻译涉及领域有待拓宽,实用文本的已有研究只涉及医学、旅游、商标的转喻翻译而且数量很少,每个领域只有一篇,财经,法律,广告,合同,以及新闻等领域的转喻翻译研究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已有的转喻翻译研究多是从转喻理论出发结合翻译做的研究,笔者认为转喻翻译研究还可以从翻译理论出发,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翻译中的转喻现象。
参考文献:
[1]Taylor, John, 1989, 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 in Linguistic Theory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2]邓国栋. 转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策略探析[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1).
[3]邓志辉. 认知学与翻译学结合的新起点-《翻译与认知》评介[J].中国翻译, 2011(3):68-71.
[4]冯梅. 医学冠名术语的转喻及其翻译研究[J]. 上海翻译, 2014(1):62- 65.
[5]江莉. 基于转喻认知机制的文学隐含意翻译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17):55-68.
[6]卢卫中. 转喻的理解与翻译[J]. 中国翻译, 2011(2): 64-67.
[7]卢卫中,王帅,秦洪武. 翻译过程中语言转换的转喻机制[J]. 中国翻译,2014(6):14-18.
[8]沈家煊. 转指和转喻[J]. 当代语言学, 1999(1):3-15.
[9]谭业升. 转喻的图式-例示与翻译的认知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65-471.
[10]王瑛, 谭业升. 视觉化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观[J]. 上海翻译, 2010(2).
[11]杨文滢. 概念转喻视角下汉语诗词意象的解读与英译研究——以“凭阑”为例[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15(2):76-78.
[12]张德让, 胡婷婷. 改写的转喻-评《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爱尔兰早期文学英译》[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06(34):200-205.
[13]张志慧. 奥巴马获胜演讲中转喻的解读与翻译[J]. 中国科技翻译, 2009(2).
[14]周珊. 从认知转喻的角度看《红楼梦》中委婉语的翻译[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2(14):383-384.
[15]朱莹. 旅游宣传册翻译中的隐转喻及其表达力[J]. 海外英语, 2013(5):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