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成泥也不作尘

2016-12-17王真真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张爱玲

王真真

摘 要:张爱玲作为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她擅于在作品中写人物的各种悲剧。她在作品中通过人物性格中存在着的残酷、自私、冷漠、无情的讥讽与不屑,把她的悲观主义表现的彻底。

关键词:张爱玲;《花凋》;悲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0-01

《花凋》算不得张爱玲最经典的作品,但它无疑是一篇贯彻着她的悲观主义的作品。本文将通过对《花凋》文本的分析来解读张爱玲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悲观主义。在这个故事里,张爱玲几乎否定了所有人与人之间可能存在的感情。可以说,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感情温度的作品。

一、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消解

首先,故事中的这对父母之间是没什么夫妻情分的。张爱玲笔下一向缺少鲜明的男性形象,但《花凋》中的这位父亲还是有些存在感的,他还是有机会露上几次面的。只不过,他还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1],健康不到哪里去。至于他的当家的妻子,那是个“美丽苍白,绝望的妇人。”这两个人——郑先生很会哄郑夫人的钱,郑夫人则对郑先生一直充满着恨,“她恨他不负责任;她恨他要生那么多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像是一直用“恨”来维系着的。

川嫦的姊妹们也不讲究姐妹之情。在这个子女众多的家庭里,作者说她们的美丽是天生的,是要“轮”的,她们“明争暗斗”、“弱肉强食”,而“川嫦是姊妹中最老实的一个,言语迟慢,又有点脾气,她是最小的一个女儿,天生要被大的欺负。”就连川嫦的漂亮,也是“姊妹们一个个都出嫁了,川嫦这才突然地漂亮了起来”。

接着,是爱情的消失。“因为他是她眼前的第一个有可能性的男人”,不管这爱情是不是值得推敲,反正川嫦是喜欢上了章云潘。爱情既定,川嫦开始期待未来“能够开着无线电睡觉”的日子。但是不幸得很,川嫦病了。这一病,又好不起来了。看出川嫦的不安,章云潘对她说:“我总是等着你的”。为着这句话,川嫦安心地病着。但是,她病的太久了。两年后,章云潘有了新的女友。情人的话还言犹在耳,那预期着的“十年的美,十年的风头,二十年的荣华富贵”却就此完了。爱情,原本是靠不住的,是会彻底消散的。

最后,是亲情的消解。在作品中,郑先生在见过自己那久病了的女儿之后,作者让他说了几句极富情感的话“郑先生道:‘不是我说丧气话,四毛头这病我看过不了明年春天。说着,不禁泪流满面”。在你刚要认为他还算是个父亲的时候,为着女儿买药治病的钱,他又用自己的话打破了他“父亲”的形象:“明儿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郑夫人听了这话不急,却因为“听不得股票这句话”,“早把脸急白了”。这又是个什么样的母亲!因为川嫦看病花钱,郑先生又说“现在是什么时世,做老子的一个姨太太都养活不起,她吃苹果!”在那个刚刚还“泪流满面”的父亲的眼里,女儿的命,原本是没有姨太太重要的。

通过对文中存在的感情的否定和消解,作者把这个毫无温情可言的家庭抛到了我们眼前。但这远远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全部。因为张爱玲对人性的把握的精准,她在作品中用她特有的带着嘲讽的冷幽默使人物形象更具有丰富性。

二、人物悲剧更深层次的书写

作品中真实地川嫦是这样的:“实际上川嫦并不聪明,毫无出众之点。她是没点灯的灯塔”。“不聪明”的川嫦在病中的所作所为,真的是教人有些啼笑皆非。在得知章云潘有了新女友之后,她竟要见一见那余美增。更让人觉得可笑的是,为了挽回一丝颜面,她把自己前年拍的照片“预先叫人找了出来压在方桌的玻璃”。人都病的没个人形了,还要拿自己以前的照片来和人比美。结果自然是败下阵来了。作者对川嫦的这一段安排,可笑之外更见其悲。

经过这次较量,川嫦彻底地绝望了。“她自己一寸一寸地死去了,这可爱的世界也一寸一寸地死去了。”她“硕大无朋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拴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川嫦不愿成为这个世界的拖累了,离开之前她想“重新看看上海。”张爱玲用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来形容此时的川嫦——“她趴在李妈背上像一个冷而白的大白蜘蛛。”出去这一趟,川嫦不仅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安眠药,反而又感受到了更多的痛苦——“到处有人用骇异的眼光望着她,仿佛她是个怪物。她所要的死是诗意的,动人的死。可是人们的眼睛里没有悲悯。”这世上的人只能接受“戏剧化的,虚假的悲哀”,他们对出现在眼前的,真实的悲哀是不能接受的。

“她死在三星期后”,这短短的一句话就是作者为作品所写的结束语,也是川嫦必然的生命走向。没有什么大喜大悲,更不见什么轰轰烈烈,川嫦不过是众多平常家庭里中再平常不过的一个,但是读完却让人有一种愈见其平常,就愈显其悲凉的感觉。

结语:

在《花凋》中,这位叫川嫦的女孩儿,她不是梅花那一类的。她的存在不足以给这个世界留下痕迹的。她死后既成不了泥也作不了尘,更不会有那如故的香。她在这世间一游,除了领略到和证明了人性的凉薄之外,并未感受到世间丝毫的温情。她活着时是不完满的悲哀,死去后是注定要被人遗忘的凄凉。在《花凋》中,通过写川嫦的死,张爱玲把自己的悲观主义表现的可谓是真切、彻底。

注释:

[1]张爱玲《花凋》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版 本文所引小说原文,均见此书。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张爱玲
悲观主义者的眼光
九月雨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呓语还是预言
——《中国音乐学: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呓语》解析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聆听流行歌中的张爱玲
张爱玲:生命如奇服一样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