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格勃二三事

2016-12-17俞飞

中外文摘 2016年23期
关键词:克格勃维克多间谍

俞飞

俄罗斯在酝酿重建“克格勃”。最近,多家俄国媒体报道,挟执政党狂胜之势,克里姆林宫计划设立庞大的新国家安全部,以取代俄罗斯现有的众多安全机构,这一新部门类似苏联时期的“克格勃”。

克格勃从创建起就居世界情报机构的首位,它的成功也让老对手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艳羡不已。如今,克格勃的大量秘密档案得以解密,有些手抄本也被世界很多地方收藏,但不断爆出的内幕还是震惊世人。

从契卡到克格勃

沙俄时代,暴君“恐怖伊万”于1565年成立大规模的秘密警察——近卫军。“如果撒旦打算制定一项毁灭人类的计划,他也想不出比这更为穷凶极恶的高招。”近卫军为俄罗斯的情报文化写下血腥凝重的一笔。

十月革命后,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怠工非常委员会(契卡)成立。契卡诞生之日起,徽章就是剑和盾。“别以为我会寻求革命的公道途径。我们现在不需要公道,现在是面对面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建议并请求建立一个同反革命进行革命清算的机构。”契卡主席捷尔任斯基直言不讳。

契卡扫除黑帮、流氓、娼妓,镇压多起城市武装叛乱。1922年苏联建国,捷尔任斯基削减契卡一半成员,将契卡改组为政治保安总局。

1930年代,政治保安总局成了政治斗争的“马前卒”。其没有法庭,没有侦查和预审,逮捕并杀害了大量精英,使苏联在“二战”初期遭遇重大挫折。

“这个‘创造奇迹的机关……把他们指为叛徒、恐怖分子、异端分子和间谍。”布哈林在致全体联共党员信中表示。捷尔任斯基的后任几乎都不得善终,雅戈达和叶若夫被枪决;贝利亚在斯大林死后冠以背叛者的罪名,遭逮捕处决。

政治保安总局为表示和过去决裂,于1954年改名为克格勃(KGB),名义上变成了苏联政府的部级机构。从契卡到克格勃,名称虽异,但性质未变,职能未变。

从创建的第一天起,无论从机构设置、组织分工、人员编制、财政支出,还是活动规模、运作业绩,克格勃都居世界首位。全盛时期的克格勃,国内150万谍报人员,国外25万线人,每年花费上百亿美金。克格勃的成功,让老对手美国中央情报局,以色列摩萨德和英国军情六处也艳羡不已。

台北谍影重重

1960年代,中苏交恶。克格勃采纳“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策略,冒天下之大不韪,向蒋氏政权秘密伸出橄榄枝;美方拒不支持台湾“反攻大陆”,台湾转而探寻与苏合作,共组同盟。

1968年10月22日,台北松山机场迎来特殊客人——《伦敦晚报》驻莫斯科记者维克多。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曾被关在西伯利亚劳改营。之后,他奇迹般获释,流亡英国,娶妻生子,却能自由出入苏联。他提前透露苏军入侵捷克的独家新闻,第一时间捅出“赫鲁晓夫下台”消息。欧美认定他是克格勃的人。

第一位造访台湾的苏联人,意欲何为?维克多秘密会见蒋经国,询问他对中国情势的看法。希望了解台湾是否愿意跟苏联重修旧好。蒋经国大言不惭:“当今中国大陆没有人可以继承毛泽东。毛泽东后唯一能统治中国的,就是国民党。”维克多表示:“莫斯科的原则性极强,所以要让那些人改变想法,国民党必须提出许多保证,在光复大陆后会怎么做,否则一切免谈。”

“我反攻复国政策,亦只有利用俄共此一转机,方能开辟反攻复国之门径,否则如专赖美国,只有冻结我在台湾为其家犬,绝无光复大陆之望。”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俄共谋与我接近,以本月更为积极,故对此深思熟虑亦以本月为甚。如其果有成就,以达我光复大陆目的,乃为否极泰来之机乎?”

克格勃巧施阴谋,美国大为不悦。《华盛顿邮报》爆料“苏联遣人访台湾”,“苏联记者维克多曾在台湾访问并逗留四日。其人为斯大林之女所写回忆录的穿线人,系在东京取得‘中华民国签证。离台时,拟顺道进入香港,但为港府拒绝,理由是香港不欢迎苏俄记者”。

维克多提出双方潜伏在中国内地的情报人员互相合作。“我们在华南掩护他们的人员,他们在华北掩护我方人员。”蒋介石日记提及,“乃证明其为俄共之国际情报员无疑。”心念“反攻大陆”,蒋介石难以抗拒“天赐良机”,“对苏之接洽继续不断,谋之于人,成之在天而已”。

不过,蒋介石始终担心莫斯科并无合作诚意,只是将他视为“玩物”。在蒋看来,苏联只在意打倒毛泽东,却无合作原则,不过是权宜之计。此外,蒋想起满清入关的前车之鉴,“恢复大陆领土主权问题,俄共如不能与我等先解决,或其阳为同意,而阴无诚意,则切不可与其合作”。

1969年9月2日,越南劳动党第一任主席胡志明去世,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与周恩来在北京机场会谈。5天后,“克格勃代言人”维克多在《伦敦晚报》上发文,称苏联准备随时袭击中国,以入侵捷克模式处理中国问题。此文一出,欧美舆论大哗。

同日,蒋介石遭遇车祸受伤。不顾车祸伤疼,他指示与维克多会商要点,由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台湾派人负责打击中国大陆的核设施:“先毁长江以南之中近程之飞弹基地,其次毁灭北方与西北的核子基地。”苏台特工再度密晤。

天算不如人算。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华盛顿与北京越走越近,莫斯科与台北渐行渐远。数年后中美建交,台湾“反攻大陆”梦化为泡影。对莫斯科而言,台湾已无牵制中国大陆的战略价值,这段秘密交往无果而终。2010年,克格勃退休军官科沃克夫出版《维克多传》,宣称自己是维克多在克格勃的上级,冷战谍战疑案尘埃落定。

“强力集团”露峥嵘

1991年,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积极参与政变,企图挽救苏联。不成功,便成仁。特种部队“阿尔法”迟迟无法从克格勃总部接到明确指令,最终丧失逮捕叶利钦的机会。政变失败,克格勃只能愿赌服输,接受被解散的命运。

当年8月22日,群众怒火转到了克格勃总部捷尔任斯基的雕像上。一群高大威猛的俄罗斯男子爬上去,在雕像脖子上套上绳索,然后在一台起重机的帮助下将之轰然拉倒。就在那时,默默无闻的普京挥别老东家,无奈地看着自己为之奋斗了6年的情报机构被大卸八块。克格勃特工星散,海外资产失踪。

1990年代,克格勃人员只有一个目标:保存实力,等待东山再起。普京登上总统宝座后让他们梦想成真。接下来的10年,他们重新集结。

“一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所以我萌生了当间谍的念头。”2000年普京对传记作家吐露心声。这“一个人”是用来捍卫国家利益的——这就是普京眼中的间谍。

克格勃间谍形象帮助塑造了整个一代的苏联青年。“二战”期间,克格勃间谍斯维多考洛夫打入德军内部,为苏军立下汗马功劳。1968年,根据他的事迹改编的小说被搬上银幕,电影名叫《盾与剑》。这一年,普京16岁。正是在斯维多考洛夫的感召下,普京萌生了当间谍的想法。

2004年,普京下令,重新恢复捷尔任斯基雕像——尽管雕像是立在莫斯科郊区的小村庄。同年圣诞节《生死倒计时》登陆莫斯科各大影院。影片以震惊世界的莫斯科剧院绑架案为蓝本,反映了新一代俄罗斯特工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拍板投资电影的正是普京,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则提供了装甲车、运输机、坦克等一大批真家伙。

此时,俄罗斯情报机构迎来了第二个“黄金年代”。规模不断扩大,经费不断增长。在苏联所有机构中,克格勃成功地挺过了俄罗斯向资本主义的转型,最强有力地卷土重来。

昔日那些呼风唤雨的寡头,一个个退出俄罗斯政治舞台,前克格勃特工笑到最后,纷纷占据重要位置。他们是:谢钦(俄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负责人)、祖布科夫(俄副总理、“俄气”集团领导人)、弗拉德科夫(前总理、对外情报局局长)、伊万诺夫(副总理)等。高峰期俄罗斯七成高层政坛人物是前克格勃特工,外界送上绰号:“强力集团”。

叛逃苏联的“剑桥五杰”之一间谍菲尔比曾预言:“苏联领导层思想非常陈旧,未来的领导人会出现在克格勃里,原因是他们是苏联精英阶层中唯一受教育程度高,外语好,相对而言对外部世界了解较多的群体,而且他们又对国家权力机构的运作了如指掌。”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是一个整体。历史表明,支撑俄国的重担将落在我们肩上。当身处险境时,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清除任何障碍,保持我们誓言的忠诚。”强力集团人士自我期许。

历史舞台隐退25年后,大名鼎鼎的克格勃重出江湖,国际情报界风云再起……

猜你喜欢

克格勃维克多间谍
谁是间谍?
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
维克多·奥拉迪波进步最快球员
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是间谍
相信自己,“向着明亮那方”前进——《读天才少年维克多》有感
克格勃“预防警告”工作机制及其影响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香蕉大发现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