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羽毛球教学分析
2016-12-17管瑞丹
管瑞丹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00-02
摘 要 在新课程标准下,可以使得羽毛球课更加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在尽量的利用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制定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如今,大多数学校对于羽毛球教材以及课堂缺乏科学的理解,导致形式与内容的单一。但是,羽毛球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程的理论思维,使得课堂变得更科学、有趣。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 羽毛球
如今,学校体育逐步完善学生自主锻炼与自主实践的体系,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对体育课程体系的要求提出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对体育内容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学习,会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学习内容的要求,表现出不同阶段的水平标准。教师在实施不同阶段的水平标准的同时,依据教学内容的标准,对安排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
一、新课程标准下羽毛球课程的理论构建
羽毛球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效实现课程目标是羽毛球教学内容模式构建的主要问题。首先,从“新课标”的视角出发,羽毛球学习的内容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对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需要应在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考虑学生实际接受羽毛球运动的水平。
其次,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上,开展羽毛球特色类教学课程,方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实施。在不同的学段中合理有序地编排这些课程内容及其难度级别才能实现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羽毛球知识与技能。
最后,在编排羽毛球教学内容时,应根据各阶段期间学生对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掌握的规律制定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的内容。依据上述发展规律要求,在单一级部分的划分中体现难度等级,各部分内容应进行合理的衔接。参照专业羽毛球教材对羽毛球教学内容如绪论、基本理论、单打战术、双打战术、基本战术理论与实践、技战术内容与方法、身体素质训练方法、心里特征与训练、竞赛与裁判方法、羽毛球运动常识等这十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对相应阶段的羽毛球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最重要的是,遵循学生掌握技能的发展规律。不同阶段,学生技能掌握的发展要求也有所不同;小学阶段是技能学习的初期,技能学习处于泛化阶段,知觉的准确性较低,动作练习不协调等特点。在此阶段,需要通过观察对练习的动作进行模仿并进行控制,所以在羽毛球教学内容上,首先以标准的技术动作作为练习目标,对标准动作做模仿性训练,如高远球的挥拍练习、场上六点摸边回动练习等,对羽毛球基本动作都有一个认识和了解,这个阶段被称为动作的认知阶段。中学阶段运动技能主要体现在动作的准确性提高,对错误动作有一定识别。通过对不同阶段的学习,对动作概念和羽毛球运动的作用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用它来指导新的技能学习,或者将其运用到其他的技能学习之中。
二、新课程标准下羽毛球课程的实际操作
小学阶段羽毛球力量教学内容上主要围绕上肢的羽毛球掷远、站立姿势上臂内旋练习、肱三头肌屈伸练习、腕关节屈伸和跳绳练习等的教学内容为主。中学阶段则可以加入上肢哑铃操、静力性上肢对抗、下肢基础力量负重、等有次数和重量的练习。到了大学则在前一段的基础上加大负荷量,可以用上拉橡皮筋、挥网球拍、实心球投掷以及沙袋负重跳跃的力量练习;各阶段灵活把握力量训练的进度。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思维,可以将羽毛球课程的实际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握拍方法:正手握拍,反手握拍,后场握拍;前场击球握拍,中场平抽平挡、接发球握拍等。
(二)单打发球站位;正手发球准备姿势;正手发球;单打接发球技术;前场击球技术;前场击球步法,前场正反手击球步伐等。双打接发球站位及准备姿势:双打接发球技术,双打后场接发抽杀球技术,双打前场击球技术,中场击球技术,双打中场击球移动步法等。
(三)发球的战术运用(发1、2、3、4号位置、视对方站位、视对手技术特长、视对手心态);接发球战术运用意识;后场击球技术的战术意识及运用;中场击球技术的战术意识及运用;前场击球技术的战术意识及运用;双打击球技术的战术意识及运用。
(四)辅助练习(镜面挥拍、击吊线球、分解和完整的高远球辅助挥拍);抬球练习(原地、移动、旋转);击墙壁球练习;反应和意念练习(信号灯、意念暗示、直观分析);增强球感练习(抓球、扔球、传球、抛接球);步伐练习(徒手、击球、急求连接、全场综合步伐),对球练习。
(五)力量和心理素质训练:上肢基础力量,速度训练,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冲泡练习、超越障碍物),移动速度(往返跑、接力跑);专项动作速度练习(对球的封网、高远球、搓球、挑球等,快速跳绳、快速挥拍、下肢快速频步训练);发球战术意识的回归;灵敏训练(身体变化抛接羽毛球、持球过杆、踢球过人能力练习),手腕前臂和手指灵敏练习,灵敏跳绳练习,髋部(转体、原地跳、高抬腿)练习。心理素质训练包括:动作反应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运动表象训练,预测训练,应力控制训练。赛前心理(端正比赛态度,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定向,设置恰当比赛目标,增强自信、加强模拟训练);赛中心理(呼吸、暗示、音乐、活动回避信息、思维阻断等);赛后心理(语言诱导、自生法、轻松音乐、转移注意力等)。
三、结语
从整体上看,现在的中小学课堂普遍缺乏对羽毛球大中小学教材内容整体上的把握,造成阶段式教学内容单一,各阶段羽毛球教学内容掌握要点不突出。对于内容的重复与衔接没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教材的重复复制,不得不导致内容的复制。直接导致教学滞后,教学课堂的质量的下滑,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复教学与运动实践的实质是相反的。如今,大多数省份都推行课改,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实力为目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使羽毛球课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课堂也会变得更有趣。
进而言之,羽毛球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实际授课时,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熟悉并灵活运用,认真解读和发挥羽毛球教材的作用。对其他项目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方法进行概括性讲解和综合运用,与羽毛球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更全面的运用和更深度的结合教学。教师作为教学内容衔接的重要一环,有效合理的结合教与学,发挥教学内容的现实指导作用,羽毛球体育课程的开展就更趋于合理化。
从“技能论”的理念层面上来看,羽毛球教学内容的发展非但未能使在校学生切实地掌握较高水平的体育技术技能,反倒致使在校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功能仅限于技能传授和体能训练而与人格乃至人文教育毫无关联,由之造成的羽毛球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失落及整个过程的部分缺失,未能更好的发扬这项运动。我们更应该完善在校羽毛球主体的内在需要,积极的培养羽毛球的兴趣,更应该将羽毛球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密切联系起来,既传承了羽毛球运动又创新了羽毛球先进的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2] 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